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究

2021-01-10解琳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时代

解琳

摘要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必须始终紧跟时代前沿,顺应形势变化,夯实阵地根基。新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更多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一些挑战,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传统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网络扮演着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针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也对未来思政课的发展带来一些新思考和新启示。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思政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3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ath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Era

XIE Lin

(Yant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rxism,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As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ust always keep up with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position. The coming of a new era brings us more opportunities, and we faced some challenges, especially with the sudden emergence of COVID-19, it has caused a huge impact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poses a huge challeng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paper aims to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also brings some new thinking and revelation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ywordsnew era;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ath

0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的全新载体,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后,也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如何打造出高校思政课的全新面貌,切实推进“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网络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借助网络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思政课教学的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高度融合,实现“互联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当未来再次遇到完全线上教学,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和机制是当前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1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的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因此,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时代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网络的特殊功能,倒逼着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最终达到实现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根本统一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科学性,更在于彻底的说服力。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高校培养力担社会重任人才的摇篮,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依托网络载体使思政课“活”起来,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占领网络舆情新阵地,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新使命,也是疫情给予思政课教师的新挑战。本文从新时代背景出发,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同时,结合网络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采取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为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高校网络思政课建设的理论成果。

1.2有利于强化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实践的魅力不仅在于行动力,更在于敏锐的指导性。思政课教师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热衷于用信息化手段把握话语权,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学情。借助网络载体作用拓宽、丰富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是网络时代发展现实的需要,也是丰富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因此,探索网络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探索网络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倒逼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网络化授课技能,实现从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的转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起到支撑作用,为增强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当前网络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状

过去,网络只是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去年开始呈现全球性暴发的新冠肺炎,巨大地冲击着我们思政课教师必须选择完全线上教学,整个一个学期网络开始作为一个主角登上了教学舞台,这既给我们师生来了一个“措手不及”,当然,在整个授课以及后续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网络思政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2.1与传统教学缺乏有效的衔接

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打破了原本传统教学的“宁静”。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教师必须要转移上课阵地,由线下教学转到网络教学。因此,师生上课不再是在“热腾腾”的教室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冷冰冰”的电脑屏幕来交互学习。

由于线上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必须要调整传统的教学计划大纲,加之没有前辈经验的借鉴,因此,如何上好网络思政课、防止知识断档、避免与传统教学的严重脱节成了一个当前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同时,由于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性,这些都给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衔接上带来巨大挑战。这不仅是对于老师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使命担当的一次检验。

通过大规模的网络教学之后回归传统教学,通过检验,你会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不如传统教学,知识不衔接、断层的情况比较严重。

2.2缺乏对学生实效性的监督和管理

由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网络教学,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之前的传统教学,教师会通过点名、提问等方式维持课堂秩序、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同时,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都会尽收眼底,教学反响也会比较及时。而线上网络教学的受限性比较大,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信息的单向输出情况比较多,课堂互动减少,教师不能实时地监督和管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制力差,就很容易出现分神、签到早退、玩电子产品等情况。

2.3师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所欠缺

线上网络教学的开展,对于教师和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由于许多教师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阵地的突然转移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不适应,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转变与适应过程,同时,对于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习理念还是学习方式上也要有一个熟悉习惯的过程,再加上远程教学对于网络信号的要求也比较高,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就有可能面临没有信号或者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加之师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千差万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探索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所以,突发疫情的巨大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网络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会激发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去探索新路径新方式。

3.1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思政课的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思政课实施网络信息化的授课方式提供了新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创新网络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去年疫情的冲击,让我们既要宅在家里又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因此,不得不选择不受时空限制的上课载体——网络,当然,网络教学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比方说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生理视野等等,但是,虽然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改革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向,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盘抛弃或者否定传统教学模式,恰恰相反,而是两者都要“拾起来”,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使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融合能够达到优势利益最优化,推进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能够课上、课下无间断学习,实现弹性学习。当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最考验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把线上和线下衔接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这种实行完全网络教学不适应、回归传统教学不断层的情况的发生,才能更大程度上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华丽转变。

3.2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创新:推行网络化考核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其中有一点就强调,思政课教师思维一定要新,这个“新”不仅新在教学模式上,也新在考核方式上。目前,实行网络化考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因此,思政课也必须紧跟新形势,但是,对于思政课而言,实行网络化考试也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为它不仅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考查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认可度,学生三观“总开关”的把握情况。因此,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势在必行。我们要告别过去一纸试卷定输赢的考评方式,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标准,比方说,学生的期末考试最终成绩可以由几个方面组成:期末成绩加平时成绩加量化成绩或者德育成绩。这样才能达到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目的。

目前,对于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已有许多高校进行试点,尝试以95后大学生的话语方式和时尚现代的呈现手段来“输入”和“输出”知识,通过借助“优慕课”等网络平台初步实现手机端在线学习与考试,把手机作为突破思政课“教学门槛”的切入点和创新点,虽然在试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系统开发和维护不足、网络不稳定、题库上传出现错误、学生考试过程中投机取巧等,但是,优势是盖过劣势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然要经过实质性的打磨和炼制的,我们不难看出,实施网络化考试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老师的成本,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相互支撑,同时也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了思政课的时代感。

3.3思政课宣传平台的创新:建设微信公众号

目前,微信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平台,朋友圈、公众号俨然成了附属在大学生身上的“必备器官”,它们就像是一个强大的磁场,给大学生的心灵以强大的吸引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里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始终肩负着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时代使命,因此,要想上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间接地要求思政课教师宣传理论的手段或者工具也必须贴合学生实际,紧跟时代前沿。显然地,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平台。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想实现用一个灵魂撼动所教学生的灵魂,就必须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微信公众平台集聚快捷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特殊优势,建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有利于辅助教师以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宣传党的创新成果和理论,丰富教学素材和资源,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采用沁入心田的方式去汲取知识养分,实现无处不学、无时不学。当然,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教师推送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与否,还要取决于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与否,这些都是我们思政课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3.4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创新:建立实践化教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其中有一点就强调要用先进科学的理论培养人,突显思政课的实践性,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原则。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在原有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动思政课的实践化教学。过去,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者延伸拓展而存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把视野放得更宽、胆子放得更大,要把思政课实践化教学摆放在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而存在,而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思政课实践课程而开设的正确位置。至于这门实践课程应当如何开设、内容如何设置、学分如何安排等,都要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地域特色而有所差异。

3.5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追求新颖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采用最多、使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导,俗称“填鸭式”,学生只负責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即可。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方位的展示,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完全培养,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弊端很多,但由于受改革条件、应试教育等各方面的限制,全国大部分课堂依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受疫情影响,完全的线上教学依然延续采用这种方法,出现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单一或者传统的教学方法,追求新颖多样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负责分配任务,分配的任务一是包括设置问题,学生可以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来完成,也可以以辩论或者讨论方式来进行,甚至面对晦涩问题可以以研讨的形式进行;二是包括学生演示或讲授,让学生走上讲台或者当“主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东家”,为自己发声,教师只负责指导性意见和总结性发言。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思考的维度。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到来既为高校网络思政课建设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正如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到的:“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形势的压力,化挑战为机遇,善于下先手棋、开新局,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的宣传和沟通,同时,我们要把握德育工作的全时段育人和学生三观形成全过程育人,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环境,在新时代将思政课做活、做精、做漂亮,实现“大思政”的全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228/c1001-29111314.html.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 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