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

2021-01-10周芸帆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

周芸帆

摘要红色基因中蕴含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舍我其谁的奋斗精神,其不仅承载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凝结了时代精神,还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重要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承担的育人责任越来越重,其必定要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能够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创新教学内容,促进高校思政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红色基因 高校思政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30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heriting Red Gen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Yunfan

(SchoolofMarxism,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Chengdu,Sichuan611731)

AbstractThe red gene contains the unswerving ideal and belief and the spirit of struggle, which not only carries the excellent histor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condenses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a unique educational ro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more and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y must train a batch of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bl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ntegrating red gen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novate theteachingcontent, andpromotethefurtherdevelopmentof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red gen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lassroom teaching

習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红色基因融入其中,能够显著提升育人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三观,推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意蕴

1.1增强思想性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特征。由于高校思政课本身就肩负了立德树人的使命,其就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转变学生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情感态度,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强化价值引领,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精神结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日后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而红色基因凝聚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充分深刻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将其融入思政课中,能够和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进而为教书育人提供深厚思想基础。

1.2增强理论性

高校思政课中本质上就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通过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方法,持续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同时,依托于深入浅出的教学活动,将思政课的相关知识讲透彻,不断提升理论高度,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滋养。红色基因在其形成和传承的过程中,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教育方法,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本质上和高校思政课具有相通性。所以,在高校思政课中传承红色基因,不仅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方法支撑,还能够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

1.3增强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所以具备了较强的意识形态性。[2]为了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就必须要注重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讲授得有趣、有意义,将其中的道理讲述得生动易懂,不断凸显思政课的魅力。与此同时,红色基因中承载了大量的红色资源,包含了大量革命史英雄史,不同的历史中又体现了共产党人多种多样、高尚伟大的精神和传统。将高校思政课和红色基因有机融入,不仅大大避免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枯燥性、单一性,还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1.4增强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当下的思想状态,从不同的教学内容着手。教师不能一味的按照教材内容讲解,而是要想法设法增强教学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把握学情,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及大致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要贴近生活实际和当下社会发展形式,展开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升华。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开阔学生眼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特点,有的放矢,挖掘红色基因潜在的教育价值,实现课堂内外的贯通,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3]

2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

2.1依托理论价值,强化引导力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加强对红色基因理论方面的阐述,始终坚持理论性和情感性相统一,在理论价值的阐述和渗透中,不断诉诸情感。具体来说,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价值,就是要向学生积极讲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中华文化的优秀本质是什么等等。通过理论的阐述,不断增强红色基因引导力,强化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与此同时,在高校思政课中传承红色基因,并不仅仅是为学生播放红色电影等。教师应选择蕴含鲜明价值导向的红色素材,积极整合红色资源,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对红色基因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由此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引导力。一是要加强学生情感认同,通过大量红色历史的讲述,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党史、国史,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之路及未来方向,用情感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进而步入社会能够真正的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效力。二是加强行为认同,通过大量红色资源的阐述和影响,让学生充分了解党的政治信仰等,并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党的事业中,将成为党员作为发展目标之一。三是加强理性认同,在高校思政课中传承红色基因,能够对思政课的主旨和红色历史进行提炼和升华,将学生的理性提升到一个层面上来,从实践中强化理性认同,从理性认识中不断解决实践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情感态度。为此,教师必须要首先对红色基因拥有上述三项认同,做到身体力行,才能够结合现实需求和教材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要求,實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4]

2.2立体化表达,增强生命力

为了更好的提升红色基因的传播力,就必须要将其实施立体化表达。教师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可视化技术等等,构建红色基因立体化的表达形式,进而使得红色基因更加具有生命力,呈现给学生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通过绘制“红色地图”、制作红色微电影等方式,将红色历史用现代化的手段讲述出来,由此给学生视觉及身心的震撼。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红色基因的相关内容,将红色基因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高校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开设专门的红色基因板块,应用丰富多样的媒介形式,实现红色历史的讲述,落实红色基因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影响。定期向学生推送红色经典故事等,和学生的精神情感达到共鸣,进一步扩大红色基因的覆盖面积和影响力,使得思政课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还可以将红色基因“请进来”,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名人、革命烈士的后代、感人事迹的主角等等前来学校开讲座,实现学生和红色基因的零距离。通过开讲座、现场莅临指导,使得红色基因的传承更加具有说服力。学生在和这些名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历史真相,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名人的人格魅力,进而使得红色基因的理论性和简洁性得以展现,学生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提升。

2.3提升教师素养,扩大影响力

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不断扩大红色基因传承的影响力。高校应重视教师在红色基因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力,要求思政教师不仅要学会整合资源,还应当从多个层面着手,对红色基因研究透彻,融会贯通,能够拥有自身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将红色基因以生活化的话语讲述出来,学生也容易懂,更容易传播出去。其次,教师应善于把握红色基因的精髓,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能对红色基因展开精准的表达,熟练运用展现红色基因的生动事例,将红色基因蕴含的价值全部传递给学生,对于个别学生错误的认知要精准消除。再次,教师应注重自身对红色基因的话语转化和表达能力,精简自己的语言,将不种理论应用针对性的话语表达出来,使得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学习更加具有兴趣,教育教学质量更高。教师必须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能力,应用趣味化的语言将红色基因的内涵表达出来,生动形象、简易的将红色理论阐释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也更加直观形象,最终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2.4强化实践体验,落实行动力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后的实践项目上,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效果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应注重知行合一。特别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效果。这也为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路径指明的方向。红色基因体现在红色资源、革命遗址等方面。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设计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引领学生走进红色资源,通过红色资源的体验,不断将红色基因外化于学生的行为举动,持续升华学生的精神追求。在实践中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刺激学生多重感官,引领学生充分感知到红色教育的真实性。从多个角度对红色基因进行挖掘和感悟,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5]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夏令营等,到延安、井冈山等红色圣地开展相关的红色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到各地开展培训,组织系列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如“重走抗联路”等,借助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扩展红色教育的影响力,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教育的范围,提升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

3结语

将红色基因和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还能够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精神的融会贯通。教师应从多个层面着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下,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思想意识,让其真正领悟到红色基因的内涵及精神含义。

教育部的课题名称及编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题一般项目”《数字资源服务下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JDSZK045

参考文献

[1]杨凡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3):80-82.

[2]曹晓萌,张志荣.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讲话精神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4):4-5.

[3]江盼.红色文化精神内核与红色基因传承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2):81-84.

[4]李宁.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维度与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1):32-36.

[5]乔美丽,刘西山.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研究[J].文化产业,2021(04):141-142.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