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 实现自我成长

2021-01-10卢范坤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自我成长自律

卢范坤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指导做顾问型家长,给予孩子更多陪伴,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自主阅读、科技创新、运动锻炼、生产劳动、互助合作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形成自律,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家校协同;自律;自我成长

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懂得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7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在“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更加突显。其实,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建立家庭尽责、学校指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的教育机制势在必行。北京大学张日升教授指出:“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1]倡导做顾问型家长,给予更多陪伴,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自主阅读、科技创新、运动锻炼、生产劳动、互助合作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一句话,唯有家校协同,才能培养孩子自律,实现自我成长。

一、阅读自主化,培养学习力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生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重要时期,通过经典诵读、美文精读、海量阅读练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完成阅读积累,孩子读思达的能力得以提高,综合学习力得以养成,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基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让孩子的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亲子阅读。根据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家长要在选择、阅读、回应三个环节成为孩子阅读的陪伴者、帮助人,让孩子学会阅读、愛上阅读。

首先,亲子签约,做到阅读有计划。针对完成年度阅读任务这一议题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家长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依据相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帮助孩子制订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书目,明确阅读时间。孩子刚入学时,家长可利用双休日和孩子一起走进书店,畅游书的海洋,感受浓浓的书香,引导孩子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例如一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读读童谣和儿歌》(共四册),鼓励孩子阅读童谣、儿歌,让童谣和儿歌的童趣、韵味吸引孩子,在交流分享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持续陪伴,做到阅读有思考。亲子阅读要做到:读前指导,明确阅读的任务和方法;读中交流,参与思考讨论质疑,赏析孩子阅读历程,激励孩子阅读表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肯定有压力,家长要及时引导,运用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鼓励孩子坚持阅读,收获阅读带来的快乐。例如,选择瑞典童话《骑鹅旅行记》作为六年级孩子的阅读书目,可以在社区中邀请同龄孩子组建阅读共同体,请名师指导制订阅读计划,教授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微信群交流感受,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通过阅读活动,孩子学会了“应用批注、借助思维导图”等读书方法;家长在共同体中交流亲子阅读的做法和经验,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第三,倾听反应,做到阅读有表达。阅读会有反应,如“高兴”“激动”“有趣”“享受”等等,为了帮助孩子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家长必须关注孩子的反应,聆听孩子表达,做孩子阅读旅程中的同行人、欣赏者。父母可以尝试和孩子商量成立读书俱乐部,召开家庭读书会,营造浓厚的家风,让孩子在家中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例如,结合《读读童谣和儿歌》,可结伴带孩子开展“吹泡泡、放风筝、搓汤圆”等户外活动,阳光下的七彩泡泡让人陶醉,欢快的童谣声中风筝徐徐放飞,翻滚香甜的汤圆和孩子们的笑声交融在一起……让阅读融入生活、植根生活。

在坚持阅读的家庭,父母是孩子读书的榜样,用阅读培养儿童的学习力、想象力和探索力,让书香浸润孩子成长,让每一个阅读循环圈产生螺旋上升的力量,实现自我成长。

二、活动生活化,开发创造力

实施“双减”,作业负担减轻了,繁忙的课外培训消失了;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品质不高、服务团队缺位等问题。家校如何协同,“双减”如何应对,课后服务如何实施?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就是要从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刷题、考试中走出来,培养健康、阳光、爱学习、有内驱力的无忧无虑的“蒲公英儿童”。家校协同,组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首先,做实课后服务,活动生活化。组织开展以“科技从小做起,创新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六小”活动,即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展小种(养)植、小收藏、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做到孩子的事情“你来定”,满足自我需求、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家长创造条件,支持、陪伴孩子的“六小”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表彰奖励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和谐家庭关系,生活自主化。例如,引导低年级孩子开展小种植活动,在家中庭院、阳台花盆种植花生、黄豆等作物,让孩子用相机、语言记录植物生长的全部过程及点滴感受,孩子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心爱的小种植,尽情享受植物生长带来的快乐。小种植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品尝劳动果实,利用图片、文字设计手抄报、制作图版,参加校园科技节。小种植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欣赏、学会表达。

其次,舍得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立足家庭,承担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步入社会,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这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例如,周末带孩子回老家帮长辈打扫庭院、整理房舍,暑期和孩子到农村参加除草施肥、水稻收割,让孩子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接受劳动教育。勤劳和努力造就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也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馈赠。

再者,常回家看看,体验孝亲敬长。回家和孩子一起为长辈洗脸捶背,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和长辈分享学习生活的快乐,感受家的味道。家长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模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训,这种无痕的品行教育事半功倍,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两岁的孩子就会说“我来”,请告诉孩子:“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专家。”培养孩子从小动手实践、热爱劳动、孝亲敬长,助力良好习惯的养成,实现自我成长。

三、运动常态化,锻炼专注力

2021年伊始,教育部提出了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通知,旨在推进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是落实五项管理的主阵地,家庭是巩固五项管理的拓展延伸,只有家校协同,才能保证孩子的睡眠及锻炼时间。

首先,让非焦慮临在领导学校、家庭。受自媒体时代不断呈现关于绑架、恐怖等暴力事件及孩子教育过程中“输不起”“严管”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家庭中往往高发焦虑,而焦虑也随之渗透到孩子身上,形成了“压力感染”。因此,学校应全面贯彻“双减”政策,落实“五项管理”;家长则应放下包袱、从容应对,做“非焦虑临在”式家长,让孩子安心,给孩子“非焦虑临在”。 陪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家长要做到“三管”,即管住嘴,不要唠叨,避免孩子反感、抵触;管住手,不要包办,放手给孩子空间、时间去体验;管住心,调整好心态,分清孩子的事和家长的事,让孩子承担错误后果并鼓励孩子自己善后。感受家的温馨,在父母的陪伴中成长。

其次,保证最彻底的停工期——睡眠。据统计分析,20世纪,电力、科技的普及让每个人一天少睡了2个小时,而智能手机更是加剧了对睡眠的剥夺。6~13岁的孩子每天需要9~11小时的睡眠,调查显示,当下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不到8个小时。缺觉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压力,长期缺觉会产生毒性压力,丧失自控力,直接影响学习。因此,可以开个家庭会议,探讨并规定在卧室不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段,制定作息时间表,严格作息时间,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让好好睡觉成为全家人的事。

再者,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根据孩子意愿协同孩子制订运动计划,明确锻炼时间、内容,做到锻炼形式多样化,如短跑、跳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做孩子的运动伙伴,坚持陪练,适度督促,让运动在家庭持续开展;做孩子的“哥儿们”,锻炼之余,和孩子一起聊聊时事、下下棋、看看球赛……坚持锻炼,增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拉近亲子关系,让家庭充满活力。

非焦虑临在、足够的睡眠、运动常态化,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使之养成自律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四、学习互助化,提高合作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家庭教育最有效且最可行的方法是成立家庭互助组,家长们联合起来,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孩子学会关照同伴,学会观察他人,学会处理矛盾,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让所有家庭都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更多的家长是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学习互助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表现形式可以体现在校园、社区甚至网络上。

首先,建设家校学习共同体,开展互助学习。组建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或志愿者参与其中,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志愿者是共同体学习的帮助人,每个家庭是共同体学习的参与者,家长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借鉴,定期带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同年级孩子中组建学习共同体,给共同体命名,制定章程、确定口号,丰富共同体文化;家长轮流组织读书、实践、研学、劳动、旅游等活动,活动前制订计划、确立目标,活动中合理分工、人人参与,孩子互动成长,家长互助提高。

其次,建立微信群,实现交流常态化。家长要做智慧家长:要督促学习、培养孩子自律,要养成习惯、促进全面发展,要重视陪伴、学会用心沟通,要建立规矩、指导学会敬畏,要播种理想、激励奋勇拼搏,要相互配合、引导支持老师;家长要做顾问型家长:面对孩子的倾诉,只提供一对耳朵,认真地倾听,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快乐,经常参与孩子看似有用无用的事情,在陪伴中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微信群分享孩子的过程性成果,让孩子得到来自多方面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孩子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激活孩子的内在动力。

开展共同体学习,实现学习互助化,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合作力和领导力,实现自我成长。

自律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力。在全面落实贯彻“双减”政策的今天,倡导家长少管学习,多管孩子;家校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开展自主阅读、科技创新、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等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及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孩子自控感,形成自律,实现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莫华英.奔跑吧,阳光小子[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23.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自我成长自律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简析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