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开展有意义感语文阅读的策略研究

2021-01-10俞海燕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儿童阅读双减

俞海燕

摘    要:阅读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有意义的儿童阅读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对他们开阔视野、增加底蕴、提高内涵、放飞心灵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建设有意义感的儿童阅读生活进行研究,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形成。

关键词: 双减;儿童阅读;意义感

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名家对读书都有独到的见解,苏轼曾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孙中山也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可见让学生甄选一些文字优美、语言隽永,而且富含深意的书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有意义的读书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小学阅读生活的现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双减”政策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一些课外学科培训班的逐渐隐退和培训热度的逐步降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外阅读,这对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有了进一步的促进和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能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让学生能在阅读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这种氛围不是学生一个人能营造的,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营造轻松、高雅的课外阅读环境,既能激发学生走近书籍、热爱阅读的欲望,更是有效开展儿童阅读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实现途径。

(一)建设校园阅读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习知识、练就本领、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无一不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作为学校,要完善阅读环境的硬件设备,添置各类书籍,包括舒适的座椅、足够明亮的灯光等,保障学生阅读的基础物质。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可阅读空间,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教学楼走廊、楼梯平台、进门大厅、校园景观长廊、亭台楼阁等都是阅读好去处,在这些场所设立别致的读书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放置不同层次的书籍,同时在书吧周边张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书画等文化标志,让每位学生的阅读触手可及,随时随处被书香气息所包围、熏陶,也能让学生在同伴之间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让阅览室、校园书吧、阅读角等成为学生课间最喜欢去的地方。

(二)创建班级书香氛围

班级也可以建设以“畅游书海”为主题的班级阅读环境——建立图书漂流角,漂流角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组建,每个同学从自己的藏书中选出几本觉得最有意思的作为漂流角的“小船”,同时学校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阅读。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好书推荐海报、阅读感悟展示等充实教室书香氛围,让教室成为孩子们又一个温馨的阅读场所。

二、合理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却有所缺乏,作为阅读引领者的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认真地帮助学生甄选一些内容健康又不失趣味的读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智发展阶段,给他们提供与年龄相应的书籍,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读书保持新鲜感和阅读兴趣,才能对读书充满热情。例如低段孩子专注力短暂而且非常好动,好奇心又强,喜欢通过想象、游戏等途径来学习,则可以选择一些画面感较强、文字相对简短的绘本和一些可以一次看完及参与活动的书籍,满足孩子想象力驰骋的需求,还能在有趣和轻松的图画中感受到愉悦之情。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小巴掌童话》《小房子》等,插画精美,充满童趣,百看不厌。到了中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慢慢过渡,概念系统也逐渐开始形成,他们开始对文学方面的兴趣更加浓厚,阅读能力也迅速增强,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则可以推荐一些自传、有关生命话题和历史传说的书,也可以是一些科学探究类的读物。如《爱的教育》《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小学高段的学生开始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职业有了初步设想,开始懂得关心别人,保护弱小,对神秘、玄奥、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则可以推荐一些人文科学兼备的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兰河传》等。

三、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虽然学生有了读的兴趣,也有一定的阅读量,但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收效不大。所以在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寻求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一)制订长远的阅读计划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就先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确定阅读目标:以月或学期为时间单位计划读多少本书,挑选哪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类目,来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制订阅读计划不是难事,难的是长久坚持。所以制订计划后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掌握正确、科學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具体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这才是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保障。

1.浏览式选读

学生需要读的书很多,但不是所有内容都要细读细品,这时候就需要用扫描式的选读法,对于一般容易理解或者生活中已有经验的内容,快速地浏览即可,而对于一些新鲜感较强或者难以理解的阅读内容则可以细读慢品,以便学以致用。

2.探究式精读

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很多名文典范,读起来朗朗上口,悟起来意味深长。像《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作品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会理解,有些名句更要会背,会在实践中运用。所以阅读的时候强调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读思结合,精彩之处做批注等,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养成认真读书积累的习惯。

3.迁移式通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核心训练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向学生推荐类似的阅读材料,运用相同的阅读方法加以拓展阅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一文,是文言文式的寓言故事,文言文本是小学中段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学体裁,但在阅读完本文后,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阅读方法,引导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去阅读类似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画蛇添足》等,既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也巩固了文言文和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这样,通过抓住文本与课外读物的联系点,巧妙迁移,全面辐射,延伸课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也让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

四、参与阅读活动,享受阅读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以“阅读”为主要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能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又能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校可以举办与读书有关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阅读软环境的建设。例如快乐读书节、师生共读、读书沙龙等活动,也可以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好书推荐海报征集,书签制作展示评比等等,创造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书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

此外,学校也可以联合家庭、社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把家长请进校园,讲述亲子阅读感受,让每一位父母来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也可以请社会上一些读书爱好者或者知名作家进校园,讲述文学创作背景、经历,或是阅读故事、阅读经验与方法的分享,拉近作家、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的一些城市书吧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总之,趁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我们要让课外阅读全面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让有意义的阅读成为学生人文情怀养成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有效阅读能力,学校每一位教师和社会都责无旁贷,也愿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溢满书香。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陈玉燕.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迁移与运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09)

[3]钟建军.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文教资料2013,(34)

[4]黄洪.运用关联性阅读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J]教育界2020,(5):35-36

[5]程嬌.浅谈引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新课程.小学,2013,(09)

猜你喜欢

儿童阅读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小学生开放的探索与认识
以观影寻觅儿童阅读初心
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以绘本为起步,打开阅读之路
让儿童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