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的逆向教学设计
2021-01-10邹寅斐
【摘 要】本文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为例,论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构建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策略,提出分解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细化学习目标;专注关键行为表现,外化学习评价;创设评价情境,优化学习活动等做法。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 学科任务 导向型评价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86-03
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通过评估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过程中运用学科内容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行为表现,调整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逆向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即逆向教学设计依照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的程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目标首位保证学习方向,评价置前监测学习行为,在目标引领和评价护航之下使学习活动顺利达到预设目标。逆向教学设计的目标、评价和学习全过程深度贯穿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有效助推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导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一、分解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细化学习目标
逆向教学设计以学习结果为导向,执果寻因,首先要进行目标导航明确学习方向。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围绕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设计学习目标要依照评价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和关键行为表现维度分解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细化学习目标,实现课标学习目标从“应然”到“实然”、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在人教版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中,“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意义”两个部分讲述严肃的史实、抽象的基本国策,青春期的高一学生较难接受和内化。针对学生喜欢参与、关注感受的特点,本课采用活动体验式学习模式,用活动体验激发情感体验,用情感体验促成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围绕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的逆向教学设计,从课程目标、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到学情特点逐级细化。例如,在改革开放主线下处理“改革开放的进程”内容时,利用校园社团决策活动模拟改革开放重大事件,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学习目标。
二、专注关键行为表现,外化学习评价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行驱动学习、评价可视化调整学习。评价先于学习,即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前先确定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能成功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依据学生在完成评价情境下设置的学科任务时的关键行为表现来判断其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此,关键行为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但是它可以通过学生完成各种具体任务过程中的一系列外显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借助这些行为表现,评价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此,评价要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外显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评估学习活动能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的证据,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水平评估学习效果,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鉴定。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实现了评价证据的可视化。教师观察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就可以评估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如评价情境和学科任务是否适切,推断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能顺利落实,从而决定是否调整学习活动,或调整评价情境、学科任务,甚至修正学习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从学习目标的设计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评估者,当评估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改进者。
在《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教学中,执教教师最初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1)课前在“朋友圈”分享南沙改革开放成就访谈成果;(2)观看南沙农民网上直播卖农产品的视频,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顾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对外开放的意义;(3)提出对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美好期待。在试课时发现,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分享南沙本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改革开放的宏大命题,限于地域,学生列举的变化过于集中、角度单一,削弱了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体验。在后面的教学中,不再拘泥于“南沙本地”,调整为:分享“朋友圈”改革开放变化访谈。第二个活动,学生虽然学过相关知识,但因对历史知识本身掌握不好和活动情感体验欠缺,对于几个重大改革事件的意义,学生出现不知道说什么或不愿意说的情况,最后只能由教师代为讲授,仍然是“你说我听”的灌输式教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难以真正落实。教师由学生的行为表现反思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发现网上卖货的评价情境、单一的辨析与评价学科任务和问题设计都不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如何能让学生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只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和情感体验,才能使这类价值观教育的学科内容成功内化。因此,这个环节考虑采用模拟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的活动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改革决策活动“亲历”改革开放。第三个活动,教师在活动任务中没有给出较具体的引导,导致学生泛泛而谈。后续教学调整为引导学生从就业、收入、医疗保险、教育资源、公共交通、法治建设、生态建设等具体领域谈对深化改革开放的期待。只有学生熟悉的评价情境和适切的学科任务才能促进学科内容的迁移、诱导出理想的关键行为表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改进后的本课逆向教学设计框架如表2所示。
三、创设评价情境,优化学习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是在明确预期学习目标和掌握评价证据之后,在已铺设的既定“轨道”上设计兼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学习活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整个学习活动是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结构优化的序列化学习活动,将更能激发高阶学科思维、导向深度学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一脉相承的评价情境下的序列化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整个历史事件和问题实质,能明显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与有效性。思想政治课“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教材平铺直叙地列举了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如何挑选其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探究,用真实的情境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道路,让学生深度认同中国制度,避免讨论空泛化?本课選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对外开放几个重大事件,在创设社团活动的情境下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系列学习活动。
围绕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的逆向教学设计在目标设定、评价和学习每一个环节中深度融合了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的各个维度。倒推式的设计利用目标引领、证据支撑和优化活动科学改善学习方式,使学科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发挥最大功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梁侠,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注: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编号:〔2020〕26号);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名师专项课题)“智慧课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南沙区为例”(编号:20211345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邹寅斐(1981— ),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