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中职纺织服装专业群校企行跨界共建共享研究

2021-01-10刘梅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产业链

刘梅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纺织服装专业群依托企校行跨界合作多维共享平台、开展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的策略,提出纺织服装专业群应以市场为导向,与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有效对接,以共同利益需求为核心,以资源融合共享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共建共享与交流,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教师的研发能力,形成产学研联动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产业链 校企行 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46-03

专业链、产业链与教育链对接融合是实现产教融合、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产业链的变化和技术升级影响着教育链、专业链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我校纺织服装专业群依托企校行跨界合作多维共享平台,与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对接,开展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搭建多维平台,联动合作机制

(一)搭建服装纺织产业调研平台,建立校企行联动合作机制

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广西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和技术需求调研,联合广西茧丝绸学会、广西服装学会、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建立学校、企业和行业多方参与的纺织产业调研平台,建立长效联动合作机制,形成专业群人才需求和技术信息数据库,保证学校与纺织服装企业在人才与技术供求方面信息互通,这也是保证纺织服装专业教学内容适应产业变化并动态调整的有效措施。

(二)搭建产品创新开发平台,打造产教反哺机制

学校联合有研发实力的区内纺织服装企业创建产品创新开发平台,发挥专业群师资团队的技术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纺织服装专业群研发中心,组建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家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研发中心参与企业产品发展规划的制订,并为企业产品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多元化合作交流,为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企业对产品流行趋势的分析与产品定位工作;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企业新产品研发问题进行持续技术攻关,校企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将产品合作研发项目作为教學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学习参观,提高实操技能。

(三)搭建校企合作与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

校企双方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合作共建教学资源,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实现与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在平台上的线上互动;同时进行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实施项目进度监控,共同进行资源信息汇集,开展数据分析,供学校和企业双方共享。建设学生校外实习网络平台,有效保障学生校外实习质量实时监控的实施。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校企、行企之间以及企业与师生之间在人才技术需求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形成以学校为纽带、以纺织服装企业为依托、以专业群的发展为支撑的辐射多家企业、使众多学生受益的网络平台。

二、以资源融合共享为保障,实现合作双赢

(一)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纺织服装材料”“民族图案设计”“染织绣服饰品开发实训”等专业群共享课程,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工作页、实训教材、评价标准、微课等教学资源,共同编制员工培训标准、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通过远程信息资源平台,企业向学校开放生产现场和工艺流程视频,学生在校内通过实况或回放视频学习岗位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向企业开放课程资源,专业群教师赴生产现场或远程为企业开展员工技术培训,学校和企业形成优势互补。

(二)师资及技能人才共建共享

校企共同实施“互聘共培”促进专业群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企业中选聘有实战经验、技术精湛的工程师、技师和管理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同时将企业生产项目引进课堂,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强化学生的职业和岗位意识。校企双方还共同实施员工技能培训,并邀请企业一线技术员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竞赛规程、优化培训方案、搜集培训素材、实施赛训指导、强化参赛选手关键技术能力和应赛心理素质。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培训学习或挂职实践,了解企业一线生产情况、掌握最新行业动态、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技能、参与企业科研攻关。校企“互聘共培”激发了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性,真正实现了人才和知识资源的共享。

(三)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校企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实训设备选型、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材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协助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学校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培训项目和提供订制式培养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校企依托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新产品研制和项目攻关,参与项目研发全过程。

三、以共同利益需求为核心,开展交流互动

(一)与广西本地茧丝绸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学校纺织、染整和服装专业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建研发创新团队,解决企业的技术瓶颈,共同完成行业前沿技术的研发。研发的成果不仅能用于企业生产,还可以整合成课堂教学案例,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纺织服装专业群团队与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东方丝路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紧密合作,针对企业生产中的不同品种和不同茧原料,开展工艺技术和操作方法的综合攻关,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与广西本地纺织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活动

2020年,我校作为合作单位参与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的“十三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子课题“桑蚕茧丝绸深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研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茧丝绸深加工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科技新成果展示活动。该研究所技术专家多次进我校开展数码印花产品开发和推广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数码印花作品设计。

(三)为广西本地茧丝绸企业进行生产技能提升培训

2020年专业群组织开展四期宜州区茧丝绸企业生产技能提升培训班,为广西恒业丝绸公司、宜州茂源丝绸公司、宜州城西常乐茧丝绸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缫丝工技能培训约3000人次,选派纺织服装专业群教师团队共20人次。培训内容为缫丝生产工艺、缫丝质量控制、选茧混配茧、煮茧复摇操作、缫丝防除故障操作、针对并绪与落丝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等,每期培训都本着“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原则,做出实效。

(四)与广西本地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开发数码印花丝绸产品

校企合作开发运动服产品和一系列的数码印花丝绸产品。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上,数码印花丝巾得到了泰国教育部官员的高度评价,对方表示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五)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与缅甸纺织协会携手,共同开展“衣路工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衣路工坊”项目以广西服装专业职教联盟为依托,聚集广西纺织服装职业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的优势师资和实训资源,以“衣”为“路”,为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纺织服装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工作。2018年至今接待缅甸技术人员来校参观学习、合作洽谈20余人次。针对缅甸对纺织印染生产技术培训的迫切需求,2019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了“衣路工坊”缅甸青年技术人员染整技能培训班,缅甸纺织协会选派的22名来自缅甸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为棉织物印染加工、质量检测、数码印花等,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及实操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参与培训人员的纺染技能。

四、交流推广效果

(一)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取得良好成效

纺织服装专业群团队与广西嘉联丝绸公司、东方丝路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干茧原料缫丝工艺的综合攻关试验后,现场工人普遍反映机台运转率提高,车头条吐变细,煮茧用气量减少,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当时正值广西茧丝绸行业会员大会以及中国茧丝绸行业2020年会在宜州召开,区内茧丝绸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四川丝绸协会嘉宾到现场考察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专业群团队与宜州恒业丝绸等公司合作从选配茧、煮繭和缫丝等关键工序的工艺提升入手开展攻关试制,以点带面,从单组机台到车间,最后大面积铺开,取得了预期效果,使得吊糙有所减少,丝条条吐变细,运转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服务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专业群团队先后赴宜州缫丝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在为宜州恒业集团进行缫丝技术培训期间,结合公司生产和原材料条件进行工艺调整指导和操作培训,使干茧缫丝生产现场机台生产恢复正常,挡车工开车轻松很多,煮出的茧均匀白度好,丝胶溶失少,车头条吐变细,缫折和消耗有所降低,减少了吊糙。在宜州茂源公司现场培训指导活动中,专业教师结合工艺指导、设备调整、操作训练,提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煮茧、缫丝、操作等工艺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鲜茧次茧下茧的缫丝运转率、毛折、不同庄口茧混配等问题,实现了条吐细少、运转率提高的目标,粗略估算每吨白厂丝可以节约300公斤生茧,同时使生丝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准。这些技能培训为公司解决了实际技术与操作难题,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帮助企业节能降耗、提高产量质量。兄弟厂家也纷纷到现场学习观摩,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表示要在本厂进行推广应用。

(三)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校企共同研发“绣织坊”产品

纺织服装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合作,依托共享实训基地——“织锦工作室+染整数码印花工作室+服装工作室”,跨专业联动,实施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艺—销售陈列展示链式专题实训项目,注册“绣织坊”商标,打造“绣织坊”品牌,先后开发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织锦产品(桌旗、文具、服饰、织锦骨枕、口金包等)、扎染产品(丝巾、茶席、桌布、T恤等),以及开发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丝绸数码印花产品图案、服饰、家纺产品、旅游纪念品等,以数码印花新技术助推广西丝绸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这些产品多次在东盟职业教育联展、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三月三”创意集市中进行展销,一些产品还申请了外观专利。跨专业实训联动项目的实施推进了纺织服装专业群实训课程模式的改革,实现了产业链与专业链的无缝对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面向东盟,开展国际交流数码印染技术培训

学校通过海外培训交流,推进“衣路工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面向缅甸输出广西职业教育标准、开展订制式培训,为中缅纺织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合作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下一步双方将在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职业资格培训和短期文化交流方面继续开展深入合作。

总之,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纺织服装专业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展开有效对接,以共同利益需求为核心,以资源融合为保障,共同搭建多维平台,深入推进校企共建共享与交流,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校企行共同发展,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教师的研发能力,形成了产学研联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霞.对接产品生产链的跨专业实训链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5).

[2]王云龙,袁志钟,程晓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与产业发展和对接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灌南县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6).

[3]韩志孝.校企“互聘共培”促教师专业成长[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7(6).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第一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研究基地”(编号:桂教职成〔2018〕37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 梅(1972—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产业链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