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验式德育新模式
2021-01-10许秋凤
【摘 要】本文论述民族地区学校发展体验式德育新模式的相关举措,提出敦品立行,打造学校德育品牌;有“礼”有“节”,构建独特德育谱系等建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 新模式 民族地区学校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28-03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礼记·儒行》曰:“礼节者,仁之貌也。”《汉书·董仲舒传》曰:“知仁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中华文明一直蕴含着“礼”“节”文化的优秀基因。中华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礼”和“节”。作为一所民族地区中学,我校该如何赓续文化,立足民族特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现代公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值得探索的德育课题。
一、体验式德育的相关研究
(一)體验式德育的起源及发展原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出现了一种叫作Outward Bound(拓展训练)的培训,即通过户外活动,模拟真实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培训,其新颖的形式和极佳的效果使得这种培训很快风靡全球。随后在60年代,美国把它运用到学校教育中,至80年代,其整合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等诸多理论,构成了体验式学习理论。20世纪末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欧美国家强调受教育者要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体验式学习渐渐地成了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如今,体验式学习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其中,体验式德育更是当前立德树人新形势下不可或缺的一种德育范式。笔者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首先,从“体验”与“德育”的关系上分析。据词典解释,“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或者体察,认为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体验”强调来自实地亲历、验证事实、感悟生命。而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认为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应当是在认识、体验、践行之后方能形成的。厘清了“体验”与“德育”的本义,我们可以肯定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德育需要被体验,体验可以收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英国学者麦克菲尔也曾说过:“个体体验是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道德问题才能被体察和领悟。”刘惊铎所著的《道德体验论》一书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景式考察,他揭示了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具有道德教育价值。以上教育家和学者的观点无不阐明了这样的观点:体验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新理念,更是一种德育新模式。
其次,体验式德育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大而空、虚且泛的现象,侧重于说教,常常是召开大会,通过讲话对学生进行教育,手段较为单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作为一名听众被动接受,谈不上什么参与。这样的德育活动实效性不强。如果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触动,去领会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德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二)体验式德育的实践及特点
以今年庆祝建党百年而开展的教育为例,我校于春季学期组织策划了系列活动:1.开学典礼。以“春启今朝,赞歌献党”为主题,师生同台演出,载歌载舞,用真情实感向党告白,唱响赞歌。2.国旗下党史教育展示活动。以“忆百年峥嵘,品红色文化”为主题,将百年党史按照历史阶段划分为若干个精神专题,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进行展示,播放视频回顾历史,重温党史故事,以朗诵、演讲、歌舞、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表达颂党爱党的深情,诠释了什么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小岗精神等,将丰富的党史内涵与鲜活的活动形式进行高度融合。每一次展示都能使全校师生沉浸其中,活动效果不言而喻。3.开展“妙手丹青,赞歌献党”宣传画征稿活动。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或以百年党史故事为题材,或以先锋模范人物为题材,一共创作了80多幅绘画作品,陈列在校园的楼道里。4.举办八年级庆祝建党100周年“一战到底”党史知识竞赛,结合该年级的历史课本内容,具体考查了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探索及现代化建设史的学习情况。知识竞赛具有较强挑战性,很受学生喜欢。5.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包括征文、演讲、读书、书法等活动。6.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7.在校园内建成党史长廊,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对学生进行长期性的宣传教育。
上述围绕建党百年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参与度高。面向全体,全员参加。2.渗透性强。时间跨度长,从开学到散学,贯穿学期全过程。3.体验感深。活动的层次丰富,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情感表现、思考表达,通过看、听、说、读、写、演、唱、画,把学生身体的全部感官都调动起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神入其中,情感便自然生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活动契合了初中学生感性大于理性的年龄特征,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刺激了他们的创造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途径分别是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教育评价,教育实践包括德育实践。德育实践不仅能够解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源头问题,还能拓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成效。体验式德育以其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必然会成为德育实践中充满个性、富有创造力的一种形式。
二、有“礼”有“节”,发展体验式德育
(一)敦品立行,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我校是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因此,我校的教育血脉中流淌着雷沛鸿先生的思想精髓。纵观雷沛鸿先生的一生,他立足广西本土,致力于普及国民基础教育,推行“以爱国教育为灵魂,以生产教育为骨干”的国民基础教育思想,其负责广西教育工作时施行的《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六年计划大纲》上规定“指引全省有志青年重回田园间去、商店中去、工厂中去,学习与劳动合作方法”,实施“教学做合一”。由此可见,雷沛鸿先生的教育根植于民族地区,强调教育和社会生产及生活的融合,重视实践活动,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落后的广西经济和教育做出了贡献。如今,雷沛鸿先生手书的“敦品立行”四个大字作为我校的校训,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敦品立行”,顾名思义就是砥砺品格,知行合一,这与体验式德育所倡导的体察、领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实现了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衔接。
因此,在重新梳理雷沛鸿先生的思想,深层解读雷沛鸿先生的精神之后,我们从沛鸿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中获得启迪,认为应当继续坚持践行“敦品立行”校训,遵循“活动润心,实践育人”的原则,构建“德育课程化,课程实践化,实践生活化”的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培育拥有“中国心,世界眼,民族魂,现代范”的沛鸿学子,让壮乡的孩子自信地走向未来,努力打造具有思政高度、沛鸿温度、目标梯度的学校德育品牌。
(二)有“礼”有“节”,构建独特德育谱系
我们的目标是在初中学段三年时间里,针对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目标任务,设计不同德育课程及活动,培养学生修身习礼、敦雅笃行,打造专属于沛鸿初中部的“礼”和“节”,建设有“礼”有“节”的青春沛鸿、魅力沛鸿、文化沛鸿,构建沛鸿独特的体验式德育谱系。
1.七年级入学拜礼,名曰“入学礼”。学生于七年级甫入中学,初到沛鸿,学校是新的,规矩是新的,学习是新的,目标是新的,故须知礼。学校要对新生进行爱校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使其尽快完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角色的转变,即为“入学礼”。“入学礼”包括爱校强体、养成教育、课程指导、竞技活动等四大板块。相关活动有:组织开学前军训,强健体魄,整肃纪律;参观沛鸿纪念展,开设校史讲堂,使学生知史爱校,明志笃行;教师现场示范问候礼,进行仪容仪表规范展示;举办学法指导讲座,名师传授学习方法;开学首日举行拜师礼,进行入学宣誓;清明节祭扫沛鸿先生,慎终追远,培育家国情怀;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竞赛,举行篮球赛、足球赛、气排球赛,激发斗志,增强活力,加强凝聚;开辟“鸿园”研学基地,种植蔬菜瓜果,进行劳动实践,体验耕读文化。
2.八年级成长执礼,名曰“成长礼”。八年级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承上启下,也是走向中考的必经之路,是奠定胜利的关键一步,需要理性思考,更需要清晰的引领。贯穿八年级的教育实践活动,统称为“成长礼”。“成长礼”主要由两大仪式构成。一是“走进初二”仪式。仪式目的在于提醒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学习与生活,反观自己的得与失,重温入学时候的初心和梦想,确立下一步奋斗的目标与任务,领悟生命成长的内涵和意义。二是“退队入团仪式”。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组织入团积极分子上团课,引导他们追求更远大的人生目标,树立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培养发展第一批共青团员。在“六一”节当天举行隆重的“退队入团仪式”。播放成长视频,见证彼此成长的足迹。庄重摘下红领巾,折叠整齐放入成长袋,在成长卡上写下对青春的承诺和心愿。共同举起右手,庄严立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班级;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校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将个人成长的梦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奋发图强,立志成才。通过庄重的仪式,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心灵体验,实现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3.九年级毕业成礼,名曰“毕業礼”。九年级学生将直面中考,发起冲锋,围绕备战的每一步,都有特别的活动寓意,即为“毕业礼”。“毕业礼”包含四大步骤。第一步,启动“走进九年级”仪式。通过穿越“梦想启航”大门、校长致辞、师生宣誓、颁发战旗、召开“九年级第一课”班会,激励学生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情绪、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中考备考之中,砥砺奋进,拼搏一年,以夺取中考胜利,书写沛鸿辉煌。第二步,在元旦前往孔庙祈福。礼敬万世先师,吟诵新年祝词,接受父母和师长的祝福,许下新年愿望,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三步,在距离中考60天时开展拓展誓师活动。由专业教练带领学生开展室外拓展活动,体验奋进、团结精神,感受力量、勇气,释放压力,获取备考动力。第四步,在中考前后举行壮行活动和毕业典礼。中考前一天,全校师生分列校道两旁,敲响胜利锣鼓,舞动喜庆雄狮,为参加中考的学子送上热烈的祝福,希望他们取得优异成绩,为沛鸿争光。7月上旬,举行毕业晚会,隆重颁发毕业证书,让学生重温三年点滴,感念恩师教诲,倾情表白母校,叙说同窗之谊,留下毕业印记。
“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是学校根据年级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要求量身定制的,一边实施一边完善,今已渐成体系。
4.学校“节”庆活动。目前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主要有班主任节、艺术节、运动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节之迎新嘉年华游园活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11个教研组精心组织,策划听风抚琴、灵芬巧坊、巧对对联、诵读古诗、数独魅力、英语趣味、物理乐趣、化学知识、民族风情、品味历史、爱拼中国、乐声飞扬、扇画风情、雕刻工艺、建模风采、高手投篮、夹玻璃球、盲人击球、抛圈比赛等20多项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品位性于一体,师生同游,其乐融融,同时启迪智慧,活泼身心,开启新的一年。
当然,这几个“节”还不足以支撑起学校德育谱系,未能彰显我校的纪念性、民族性等特色。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符合我校办学思想内涵和教育目标的元素,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德育模式。我校高中部已经持续多年坚持举办“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艺术节暨歌圩晚会,设置了美食一条街,开展了唱山歌、跳篝火、民族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深度、广度、温度都有待进一步提炼。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民族地理、民族姓氏、民族风俗、民族体育、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民族服饰、民族美食等各个维度,全方位设计对应的体验活动,从而打造升级版的“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礼,植于内;节,秀于外。修习“礼”,体验“节”。有“礼”有“节”,德育鲜活而灵动;有“礼”有“节”,学生生命体验更加丰盈;有“礼”有“节”,校园更美丽。立德树人,德育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王乔.拓宽德育途径,构建德育网络,培养审美情趣:浅谈探索新时期德育实施途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5).
[2]李文君.体验式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4).
[3]杨涛,曾长秋.地方文化资源与体验式德育教育结合的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2).
[4]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壮乡民族中学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例”(编号:FFB16059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秋凤(1969— ),女,汉族,广西平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刘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