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园文化构建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021-01-10黄桂覃白妮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园文化课程体系

黄桂 覃白妮

【摘 要】本文基于当下中学面临的新课改问题,提出学校要适时改革,依托校园文化,大力开发及发展综合实践类课程,如爱国教育特色课程、民族民俗类校本选修课程、扩大国际视野的实践课程、科技创新教育实践课程、劳动教育活动课程等,挖掘学校丰富的教学活动资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18-02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考革新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要求普通高中要突破高考传统框架,确定综合教育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开启综合素质教育的新航程。在整个教育课程系统中,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无疑是其关键性的构成之一。然而,据笔者调查,许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原因无外乎课程实施不够新颖、没有特色、缺乏民族元素、不成系统等。下面,笔者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例,分析如何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公办完全中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高中,学校名称是以已故知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经过多年发展,该校如今已成为自治区的课改样本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约为六成。基于民族地区学生起点低、不自信的实际情况,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创新地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依托校园文化,秉承“敦品立行”的校训,以弘扬民族团结教育发展为己任,以“让壮乡孩子自信地走向未来”为育人目标,开发出民族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学校特色课程,突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其形成健康阳光的人格品质。这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具有显著的“中国心、全球眼、民族魂、现代范”等特点。

一、爱国教育课程特色化,培养学生的“中国心”

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国防教育,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特色课程,组织贴合本地实际的南疆国防守边教育,充分利用本地的国防教育资源,发挥地方优势,积极开展不同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拓宽国防教育途径。每年都邀请专业人士到校进行国防教育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代表参加教育部国防办公室举办的军事训练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基地,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军人的优秀品质。

学校充分重视特殊节日的教育意义,如清明节、国庆节等,在这些重要节日开展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活动。以2020年为例,学校于清明节开展了网上祭奠先烈活动;在国庆节举办了花灯比赛,师生共同用手印印制五星红旗,用壮汉两种语言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参与活动的每一名学生都收获了感动,爱国之情也得到了升华,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量实践活动表明,军训可以显著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开创性地采用了“7+2+2”分阶段军训模式,即学生在校三年,每年都要参加军训,高一军训7天,高二军训2天,高三军训2天,共11天。在不同阶段科学设计不同的军事训练内容,不仅让高中生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与知识,还提升了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让每位高中生都有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国防意识,充分发挥了军训的德育作用。

二、民族团结实践课程系列化,培养学生的“民族魂”

广西地处边疆,且区内各民族聚居,当地民众深受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地区中小学应挖掘、利用丰富的特色教育资源,设计实践活动类课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价值体系、责任担当。

学校结合民族办学特色,利用具体、可感知的乡土资源,開发民族民俗类校本选修课程,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演变。学校每年都为学生提供“中华传统文化鉴赏”“广西乡土地理文化”“民族及流行音乐表演”等多门校本课程。近三年,学校开发了民族民俗校本选修课程累计60多门,其中还聘请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专家开设了“衣食住行之衣—广西先民穿什么”“民具基本知识”“走向世界的花山”“明代中后期青花瓷的赏鉴”等18门课程。

在推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之际,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立足于民族文化、习俗、人文与自然环境,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科学选择与利用。学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研究课题,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传承,如“关于嘹啰山歌历史发展的研究”“关于苗族干栏式建筑基本结构模型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丰富了高中生的课余活动,同时也加深了其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每年的“三月三”,学校都会举行歌圩文化艺术节等诸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民族文化宣传讲座、民族知识竞赛、民谣创编与展示、民族文体竞赛与展示、歌圩集市一条街、民族风情摊位评比、师生共庆佳节晚宴、民族歌舞晚会、篝火舞会和焰火晚会等主题活动。这些以“濡染壮乡文化 璀璨沛鸿生活”为宗旨的三月三系列活动,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三、国际视野教育活动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世界眼”

为了让广大高中生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氛围中受到更好的教育,学校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战略要求,通过细致考察与论证,最终明确了新时代中学生的教学目标,具体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创新思维、善于沟通且文化知识深厚的创新型高中生,立足于爱国爱家、传承优秀文化、通晓国际范例,由此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教育。

学校立足于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基于本地特色,科学地融合相关的资源,积极开展扩大国际视野的实践课程建设。这些课程增加了对他国风土人情的推荐介绍,加入了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既能站在自身的、本地的、本民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能站在全人类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全球性的事务。同时,通过中外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眼界。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学生代表广西高中生到日本熊本市进行交流,2018年熊本市高中生回访,2018年新西兰塔瓦拉高中学生来校交流。这些交流活动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碰撞与交融,还加深了中外学生对彼此的了解。同时,这样的国际交往体验对学生成长为一名现代的、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具有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校园文化课程体系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