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2021-01-10高睿琦孙凌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疱疹

高睿琦,孙凌蓉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 院针灸推拿科,重庆 40003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以成年人居多,呈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样小水疱,并伴剧烈疼痛[1]。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外科启玄·蜘蛛疮》日:“此疮生于皮肤问,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目前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西医多以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其效果甚微,久治不愈还可逐渐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2]。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因其价格低廉且患者容易接受,在带状疱疹治疗方式选择中优势明显,而围刺法现已成为针灸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针刺方法。围刺法又名围剿刺法,是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型浅刺的一种针法,是《灵枢·官针》所记载的扬刺法的发展,其操作既与扬刺法相似,又不仅限于4针围刺。其具体操作要领是取1.5~2寸毫针数针,沿病灶边缘进针,向病灶中心平刺0.5~1寸,针距间隔1.5~2cm左右,病灶中心可直刺入1~2针。围刺法可通络和血、祛毒止痛,其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近年来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带状疱疹急性期

带状疱疹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损害周围神经节导致沿周围神经走向形成簇集性疱疹并伴随神经痛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3]。此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带状疱疹西医主要采取抗病毒等方法治疗,但是效果甚微,影响了临床康复速度。因此如何高效控制或消除疼痛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围刺法结合刺络拔罐。黄杰等[4]采用围刺法梅花针火罐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36例及单纯围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2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56%和74.07%。伊璠等[5]运用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35例,通过梅花针叩刺放血后,以围刺法针刺,总有效率100%。金磊等[6]采用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0例,先于疱疹皮肤边缘进行针刺围刺,针刺得气后在病变四周处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连续波治疗,留针30min,针刺结束后进行刺络拔罐,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7%。郝蓬亮等[7]围刺法针刺结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33例,先选取疱疹皮损部位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再于阿是穴上及皮损局部采用皮下围刺,留针20min,每天1次,3天后刺络放血改为隔日1次,共治疗7天,临床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显示全部有效。郝蓬亮等[8]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围刺法针刺结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0例,观察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血液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对其控制疼痛及治疗机制进行探讨,发现刺络放血拔罐加围刺疗法和西医常规治疗均可显著缓解疼痛,而刺络放血拔罐加围刺止痛效果更好;且两组治疗后局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刺络拔罐加围刺治疗后下降更为显著,提示带状疱疹疼痛可能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含量相关,这可能是其抗病毒治疗效应的机制之一。王凯忠等[9]观察中医刺络拔罐结合围刺法与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末梢血、疱疹局部血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发现中医刺络拔罐结合围刺法通过调节细胞因子、P物质的水平,能显著的减轻疼痛症状,尽快的缓解临床症状。倪贵姚等[10]采用围刺法梅花针联合应用火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35例及单独使用围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35例,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8.6%。李秦芳[11]采用刺络拔罐结合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44例,治疗有效率93.18%。彭书玲[12]运用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5例,治愈率54.29%,显效率28.57%,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王金华[13]运用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20例,先于疱疹处利用梅花针扣刺出血,并在刺络部位用火罐拔按,留罐时间以5~8min为宜,起罐后消毒创面后,再于疱疹皮肤边缘处,沿皮下围刺,刺向疱疹中心,针距1~2寸,根据患者疱疹面积大小决定针数和深度,留针30分,其痊愈率90%。

围刺法结合中药外治。李耀龙等[14]运用电针围刺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27例,从皮损区周围沿皮向中心进针,深度约0.5~1寸,使针尖集中于皮损区中心,用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将余针拔去后仅留四周4根针,接通电针仪,连续波,留针30min,每日1次;并用纱布蘸取地龙白糖浸出液外敷于患处,每日3~4次;治愈率100%。刘时莲等[15]应用外用中药配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50例,将炒黄后的王不留行粉末适量涂于患处(此法适用于皮疹表现为水疱较大、疱液混浊的),每日2次,连用3~7天,或将鲜马齿苋捣烂取汁涂于患处(此法适用于皮疹表现为水疱较小,约粟米大小,或为红色干性斑丘疹),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并于每日采用采用局部围针在皮损周围,离疱疹约0.5寸左右进针,针尖与皮肤成15度角,斜刺向疱疹中心,留针30min,每日1次,连刺3~7天;痊愈率96%。邹小勋等[16]运用围刺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3例,用毫针在皮损处进行围刺,留针30min,每10min行捻转泻法1次,出针时不按压针孔,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并根据皮损范围大小取适量的捣碎的鸡肠草均匀地涂抹,再用无菌干纱布敷盖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5次,疗程同围刺法治疗;治愈82%,好转率18%,总有效率100%。李娜等[17]运用鲜药马齿苋外敷配合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20例,总有效率100%。

围刺法结合其他中医疗法。何睿等[18]应用围刺加艾熏治疗带状疱疹48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4日,先在病灶局部采用多针围刺法,再将用艾条烟熏病灶局部,温度以患者能耐受、将病灶局部熏成橘黄色为度,用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l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治愈45例,显效2例,好转1例。刘毅等[19]采用棉花灸配合围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先于皮损处行围刺针法,再用95%酒精浸泡过的干棉敷于病灶处,点燃,待燃尽后取下,每日1次。治愈24例,好转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豆小妮等[20]运用揿针围刺治疗急性带状疱疹15例,即以患者的皮损皮肤为中心进行揿针围刺,每日1次,总有效率93.33%。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的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疼痛主要以持续性烧灼样、阵发性刺痛为主。目前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虽然较多,但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并不常见,且西药主要以止痛为主,较易产生耐药性[21]。近年研究表明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够很好缓解疼痛症状。

张淑杰等[22]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针刺病变部位对应上下2~4个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并根据疼痛范围大小进行局部围刺,远端配合针刺病侧的合谷、曲池,针刺采用泻法,留针30min,出针时不按压针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愈显率89.47%,总有效率100%。潘朝霞等[23]用围刺法加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9例,7日为一疗程,最长治疗4个疗程,总有效率100%,痊愈率67.7%。雷明君等[24]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联合针灸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每日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10mL加生理盐水250mL后,沿皮损周围完好皮肤处围刺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有效率82.5%。赵宁侠[25]用桃红四物汤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35例,其中痊愈2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4.3%。孙远征等[26]用电针郄穴结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5例,其中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9个月,采用围刺法针刺皮损处,并分别电针外丘、跗阳或外丘、阳交,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通电30分钟后起针,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愈显率82.2%,总有效率97.8%。郭佳坤[27]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予围刺法结合循经取穴治疗,14天为一疗程,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王英等[28]随机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选用浮针围刺结合针刺夹脊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毫针围刺法,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谢意侠等[29]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围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疼痛症状、睡眠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7.0%。袁军等[30]通过观察50例双重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气阴两亏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发现双重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气阴两亏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延长连续睡眠时间,且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邢亚情等[31]应用双重围刺法联合叩刺拔罐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共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94.44%。

3 小 结

围刺法类似于扬刺法,是在扬刺法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针刺手法。围刺法又名豹纹刺,《灵枢·官针》所言:“豺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由此可知围刺法主要是治疗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的一种有效针刺手法[31]。围刺法一方面通过切断病邪对局部组织的侵犯,防治病变进一步侵入机体内部,延缓疾病的发展;另一方面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达到治疗局部病痛。围刺法的应用甚广,不仅对治疗带状疱疹有明显疗效,针对其他皮肤病的治疗也疗效显著。根据疾病发生的不同病因病机,在选择运用围刺针法的基础上,还可辩证配合口服中药方、刺络拔罐、艾灸等疗法,从而提高围刺法在临床疾病的疗效,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围刺法的操作简单,针刺深度较为表浅,针刺疼痛感不明显,因此患者的依从性高,加之针灸具有效、简、廉等特点,使围刺法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