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特点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2021-01-10范俊
范俊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 引言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聚集在脑硬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的发生率最高。目前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可分为三类:急性硬膜下血肿需立即送往急诊科室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在患者受伤后3 d 到3周的时间内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根据患者受伤程度的不同在一定的时间过后才会出现硬膜下血肿的现象,同样需要进行手术清除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多采用钻孔引流[1]。患者发病时病情变化较快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对脑外伤导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至关重要[2]。本次实验针对脑外伤所导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做出了实验分析,详细报告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90 例由于脑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6 例,女性34 例,年龄15~70 岁,从发病时间到本院就诊时间在0.7~19 h,其中由于车祸而导致的脑外伤患者10 例,打架等导致的脑外伤患者25 例,高空以及建筑工地导致的脑外伤患者25 例,由于其他因素导致脑外伤患者30 例。患者在入院后皆进行CT 平扫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90 例患者硬膜下血肿部位分别为:颞顶部血肿患者40 例,颞底部血肿患者25 例,枕部血肿患者25 例;90 例患者根据出血量可分为出血25~30 mL 患者25 例,出血量31~45 mL 患者50例,出血量超过45 mL 患者15 例;中线移位<1 mm 患者20 例,中线移位低于1 cm 患者70 例。90 例患者皆通过扫描确诊为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
1.2 特征分析
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X 线进行平片检查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出现颅骨骨折,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出现脑回压迹;采用头部CT 进行扫描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观察到在患者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见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患者中线出现移位,脑室受压;采用MRI 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可见MRI的T1与T2皆表现为高信号。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出血量较少,且并未出现意识恶化,血肿厚度多数<10 mm,对于中线移位<5 mm 的患者,可暂时进行非手术治疗。若需手术,多采用骨瓣开颅手术。
1.3 方法
1.3.1 大骨瓣开颅手术
大骨瓣开颅手术适用于出血量>40 mL 或31~45 mL,中线位移>1 cm,意识障碍深、瞳孔散大的患者。在使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时,对患者的颅内压密切观察,如患者颅内压变化不大,可直接对患者损伤的脑硬膜进行修复,有利于减少对脑硬膜的损伤,同时需要清除骨瓣,减小患者颅内压;在使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硬膜下血肿患者时,如患者出现颅内压变化异常,需使用星形法剪开患者硬膜,减小颅内压力,随后去除骨瓣,采用不缝合型人工硬膜修补法进行修补,以保护患者脑组织[3]。
1.3.2 骨瓣开颅手术
骨瓣开颅手术适用于中线移位<1 cm,出血量在35~40 mL,意识障碍轻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患者颅内压变化不大,可直接对患者损伤的脑硬膜进行修复,有效保存脑硬膜的完好性,进行此项手术的患者可适当选择不予以骨瓣清除;手术进行时,颅内压变化较大的患者,使用星形剪开患者硬膜,减小患者颅内压力,随后需去除骨瓣,采用不缝合人工硬膜修补法对硬脑膜修补,以保证减少脑组织受损程度,如需必要可将骨窗扩大帮助减小颅内压力[4]。
1.3.3 小骨窗开颅术手术
小骨窗开颅手术适用于出血量25~30 mL,中线位移<1 mm,意识清晰的患者。此类患者可在进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前对患者的血肿进行定位,在血肿附近做3~5 cm 的手术切口,将颅骨暴露出来,然后进行钻孔作业,一般做3 cm×3 cm 的骨窗,将患者颅内硬膜下血肿的情况充分显露,采用瓣形法将硬膜切开,随后将硬膜下血肿彻底清除干净[5]。
1.4 指标判定
对90 例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硬膜下血肿完全治愈,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硬膜下血肿有可见的消除,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恢复,无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硬膜下血肿并未完全消除,同时伴有不良反应出现。
2 结果
对90 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本次实验患者手术后显效60 例,大约占66.7%,治愈有效患者25 例,占27.8%,治愈无效患者5 例,占5.6%。
3 结论
脑外伤是指由于外界因素的一种肉眼可见的大脑外损伤,严重的脑外伤造成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出现严重的后果,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脑外伤发生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其是否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取决于患者受到损害的部位是否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或大脑出现广泛性的损伤[6]。不同部位的脑外伤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局部脑外伤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患者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等出现异常,广泛性脑外伤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变差、睡眠质量遭受影响以及患者意识出现模糊或处于昏迷状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后血液聚集在脑硬膜下腔部位,在颅内血肿中发病率最高[7]。急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是由于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或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大多数由于轻微的头外伤引起,老年患者常出现于额头部位与枕部,幼儿一般硬膜下血肿常见于头部双侧,多是由于生产时操作引起[8]。
本次实验将本院收治的由于脑外伤引起的硬膜下血肿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脑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针对不同患者症状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实验发现,由于脑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普遍存在脑回压迹。患者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MRI 的T1与T2表现为高信号等特征,且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发病时病情较为危急,患者昏迷程度随病变恶化逐渐加深。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行个性化针对治疗,治疗后数据显示,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其临床特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