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1-01-09王红齐眉刘娟唐伟程轶喆
王红 齐眉 刘娟 唐伟 程轶喆
摘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文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组近年来立足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特点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探索,包括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实践路径,健全评价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33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Microbiology Course
WANG Hong, QI Mei, LIU Juan, TANG Wei, CHENG Yizhe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2)
AbstractCarrying ou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cours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our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course in recent years. Thecontent includes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path,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medical microbi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0引言
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卫生人才。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学生覆盖面广,是基础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进程及专业知识内容中,蕴含了大量思政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近年来出现的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新冠疫情、艾滋病、SARS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目标?课程组自2018年以来,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实践,现将我们的探索实践阐述如下。
1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1.1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结合所讲授专业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奉献、追求真理和遵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这种做法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星的,是不系统的。同时,还有教师认为课时有限,进行思政教育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在课堂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无暇顾及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针对这些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不足或深度不够的情况,课程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講话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认识到推行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应有之义,是关乎决定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通过组织课程组集体学习、会议座谈和个别交流等方式,以及参加院、校组织的课程思政宣讲会等渠道,教师们对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内涵的认知明显加深,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应尽义务;认识到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反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2]
1.2增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辨析能力
要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树立,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基础。而政治思想理论知识不足是广大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课程组一方面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对马克思政治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行学习和解读;另一方面,邀请了思政课程教师为大家授课,提升大家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拓宽开展课程思政的视野与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党员教师和党支部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常态化、系统化系列学习,教师们的思辨能力明显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能够进行旗帜鲜明地抵制和驳斥。
1.3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落实育人实效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针对大家开展课程思政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课程组采取了多种举措并举的应对策略。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与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密不可分,只有深入、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学科文化,才能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并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巧妙融入;其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的良好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3]为此,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线上和线下的不同层面的课程思政系列学习培训、教学研讨会和示范课,学习借鉴课程思政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课程组内部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特别是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在学科发展富有建树的资深教师授课时,组织集体听课和观摩。
2立足課程内容,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2.1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进程中,我国人民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4]例如,在北宋时期就有肺痨病由虫引起的说法;明朝时人痘接种已经用于预防天花,并先后传到日本、朝鲜及英国等国家。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为医学微生物学领域涌现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汤飞凡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面对解放初期沙眼这一致盲性眼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问题,他勇挑重担,最终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了沙眼衣原体,为全球范围内有效控制沙眼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事例的讲解,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2加强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例如在讲到细菌耐药性一章时,引出广泛关注的“超级细菌”这一热点话题。让学生更为感性的认识到细菌耐药性危害,有助于对耐药性产生机制和防治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耐药性产生背后原因的深刻思考,开展守职业道德、抵制为谋取个人私利致患者利益和生命于不顾的错误倾向的教育。讲授“消毒灭菌”内容的时候,联系近年来出现的因违规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欣弗”事件[5]、2019年兰州发生的因过期消毒剂致灭菌不彻底导致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进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教育。
2.3培育学生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科学精神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与科学家不懈地探索创新、求真务实、严谨求证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紧密相关。例如“转座元件”概念的提出者麦克林托克敢于质疑当时的主流学说,基于自己的研究结果大胆地提出遗传物质是可以转移运动的理论。尽管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内不被认可,但麦克林托克却矢志不渝,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学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沙眼衣原体的分离培养也都是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结果,为了严谨求证,甚至“以身试菌”,体现了不怕牺牲的科学奉献精神。
2.4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
例如机体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它们彼此间以及与宿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一旦平衡被打破,会引发菌群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平衡和失调是可逆的,可以相互转化。再例如,对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言,存在着内在规律,在繁殖的不同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代谢产物等生物学特性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通过认真梳理课程内容,找准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对立和统一、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实践路径,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3.1修订和完善课程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在原有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基础上,加入价值引领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体协商和分工合作,课程组认真梳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前期挖掘凝练的思政元素,设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将所有章节的思政目标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具有内在逻辑的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修订教学大纲。
3.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绪论部分中,讲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疾病病因和防控的朴素认知,以及近年来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些内容易于理解,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简短的介绍讲解即可。在衣原体部分教学时,可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让学生们对于疾病的危害产生感性认识,更深刻感受和领悟汤飞凡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并奉为自身的行为楷模。在进行消毒灭菌和细菌耐药性的教学时,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综合思考,促进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在学习冠状病毒部分时,结合新冠疫情,采取专题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课上汇报、分组讨论的方式,结合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检查和防治等知识点,开展多角度的立德树人教育。结合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性,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所要承担的神圣使命;在新冠肺炎诊治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逆风而行的动人事迹有助于培养学生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临床和科研人员在疫情出现后迅速行动,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及疫苗纷纷面世,体现了集智攻关、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早日报效祖国的动力和信心。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学生中间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
应当注意的是,有时会出现课程思政教育生硬切入、突兀切入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避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当加强对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思政内容与专业理论教学灵活巧妙地融合,自然地切入。还有些老师虽然能够适时引入思政教学相关内容,但是过于浅显,方式也过于单一,只是简单地讲授或评论,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和反思、促进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6]
3.3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教学
一方面,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政治素养等情况,了解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焦点和关注程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设置课程思政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手段不断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实施的手段和途径。例如教师依据所教授的专业、班级甚至小组建立了微信群、QQ群以便于加强互动和讨论。利用在线学习资源,如mooc、微课、公众号等,提升学生的學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4健全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4.1坚持以人才培养效果为首要标准
课程思政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为目标。因此,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会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明显变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更强烈,对当下专业课程的学生热情和兴趣也会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思政评价时,不仅考察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情况,还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考查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成绩。除考查学生外,还同时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考察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考核教学方式是否注重参与和互动,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完善人格和提升修养。
4.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课程思政具有“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特点,而且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是包括思政课程、其他课程思政教育多方合力的结果,难以准确、具体评估某一具体课程的思政教育成效。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策略并举的评价方法。采取学生、授课教师、辅导员及学院学校的督导组专家多元主体参与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评价对象既包括学生的“学”包括教师的“教”。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主要采取了调查问卷和个别座谈评估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情况。充分利用线下线上结合的评估手段。一方面,利用好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能够直接学生言谈举止、观察课程思政效果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手段,如雨课堂、问卷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一步追踪、明确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情况和认可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对课程思政教学反应良好。认为课程思政的相关案例生动,对自己很有启发,能够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医务工作充满了信心和使命感都很有启示意义。听课专家也对于课程组的课程思政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能够根据课程特点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授课思路清晰、合理,充满正能量。
5结语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推动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和必然之路。只有做到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才能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通过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明显提升;课程组老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分别荣获了2018和2019年度山东大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大赛的一、二等奖。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努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继续深入挖掘符合国情社情,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的思政案例;探寻基于课程特点的多元评价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活动。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圆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2019年度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qlyxjy-20192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整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窗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杜震宇,张美玲,乔芳.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J].思想理论教,2020(07):70-74.
[3]刘承功.抓住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0-15.
[4]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刘丽君,李薇,柴长斌,等.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04):1178-1185.
[6]朱征军,李赛强.基于一致性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