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哲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2021-01-09李俊彦
李俊彦
摘要传统教育忽略了儿童自身发展需要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哲学家马修斯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哲学思考的价值。区域环境创设作为与学前儿童朝夕互动的生活部分,对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发展幼儿哲学思考的意义重大。本文联系马修斯童年哲学思想中的部分观点对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实践展开反思,主要关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与环境创设的设计,旨在探索儿童哲学教育走进区域的可行性与价值。
关键词 学前儿童 童年哲学 区域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56
The Creation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sophy of Childhood
LI Juny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Traditional education ignoresthedevelopment needs ofchildren and the cultivationoftheir thinkingability. The philosopher Matthews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should respect the value of children’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s a part of daily interaction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thecreation ofregional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ing children’s association and developing thei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will reflect on the practice of cre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 based on some ideas in Matthews’ philosophy of childhood, mainly focusing on the materials and design of environment creation in the area, aiming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ue of children’s philosophy education in the area.
Keywordspreschool children; philosophy of childhood; the cre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在人们对不同学科的认知中,哲学通常会被冠以“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导致其更甚被运用于年幼儿童的教育中去。随着“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成人之父”等观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渐广,越来越多成人关心儿童的成长问题,重视走进孩子们内心的世界。作为儿童哲学的先锋,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将哲学与童年联系了起来,认为成人不应把孩子看作“未成年人”,而应平等待之,甚至视之为“成人之父”。而如今这已是众多幼儿园正在努力做到的目标之一。
在幼儿园日常的教育中,在进行最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余,区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也是实现幼儿发展非常的重要途径与平台。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幼儿除了接受教师传递的经验,也会在环境中吸收知识。①区域环境作为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互动频繁的板块,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来说,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涵盖了区域的空间设计(包括空中空间、墙面、窗面、地面等)与区域的材料投放。其价值于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产生良好互动效应得以有重要体现。
广为流传的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将目光聚焦在了儿童与童年上。在《童年哲学》一书中,马修斯论述了哲学家的童年观,各章节分别展开讨论了童年的理论与模型、儿童道德发展、儿童权利、童年健忘症、童年与死亡、儿童文学、儿童艺术等,为童年哲学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而由他儿童哲学理念延伸而出的教育观念也整体上将儿童放在了与成人平等的位置,教育者反过来也应在与幼儿的对话中从幼儿身上汲取能量。马修斯与儿童做哲学的主体是儿童,课堂上进行讨论的主题及讨论的方向由儿童决定,哲学对话的开展及进行也是以儿童为核心,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对话过程的参与者与引导者,他尊重儿童哲学思考的价值,运用故事开头教学法激发儿童努力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儿童哲学思考的天性得以保护和发展。②这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的理念调整,可以走进孩子的世界,逐步可以做到保护幼儿哲学思考的天性。
马修斯与儿童做哲学的主要形式是哲学性质的对话,哲学对话的主角可以是成人与儿童,也可以是儿童与儿童。哲学对话的本质是“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对话,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尊重儿童的问题及儿童为主导,成人为辅导的基本条件,熟练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可以激发儿童参与哲学对话的兴趣和意愿,让他们更加享受哲学对话的过程,而不是哲学对话的结果。③如果说对话的主体是老师和儿童与儿童和儿童才是比较能够激发幼儿产生哲学思考的,那么就不只依赖于现实中的表达对话了,还可以是各种形式,例如幼儿可以和具有哲学启发性质的材料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一步步进行探索思考,迎来自己的发现,是不是也算一种对话呢?那么在区域环境的設置中,利用环境与材料作为环境的与儿童的对话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进其哲学思维发展也具有一定可行性。除了与教师、其他幼儿进行直接对话,孩子们还可以与周围一切环境进行“对话”,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与其他幼儿直接互相提问激发思考,那么哲学思维的激发就需要充满哲学价值、具有探索性质的环境与材料进行支持。
1投放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哲学思维发展
在保障安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进行材料投放的同时,也要注意投放平时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与困惑能够引起继发性探索的材料,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在我国,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对教师们能更及时地抓住儿童思考当中纯粹思索的刹那有着一定程度的阻碍,那么教师可以借助区域环境与材料投放延伸与幼儿的对话,或者激发幼儿之间的对话。
1.1语言区的阅读材料与表达材料
儿童哲学对话的实质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教育式的你问我答,而是通过对话来接近真理,实质是一个探寻真理的过程。文字是静态的语言。幼儿在阅读时,同样可以在脑海中产生对话与思考。放眼如今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受众作为儿童其实是不合适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更多是写给成人看的,只是行文从儿童的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具有甄别与挑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敏锐地感受到作品中具有的哲学价值,其中的主题或者部分细节是否能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与思考,难度是否适合幼儿们由此展开一次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优秀的儿童阅读作品,无论是故事书、图画书、绘本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材料,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首先,作品面向幼儿,是儿童所喜欢又感兴趣的作品。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不能吸引儿童本人,那么很不幸,它很有可能会成为书架上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暂时被孩子们放下的那一本。孩子们的兴趣是开启“对话”的大前提,如果没有兴趣与好奇心,思考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即便从外部推动也可能收效甚微。其次,作品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如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创作,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神态和行为等最好能符合真实的幼儿言语与行为,年龄相仿的人物故事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會更强烈。再次,作品最好带有探索的性质,能够激起孩子的追问与反思,才能够具备与幼儿“对话”的意义。除了这一些特质,还可以注意的是,无论作品是文字形式还是绘本图画形式,其中的内容尤其是文字须通俗易懂,避免为了促进幼儿思考而选择容易造成他们理解困难、逻辑复杂的作品。马修斯在其著作《童年哲学》的《儿童文学》一章中具体详细地阐述了儿童文学。他运用了非常多的小故事来与幼儿共同讨论与思考,这些故事都是兼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作品,例如《不老泉》《青蛙和蟾蜍》《公主的月亮》等,例如故事中想证明自己是勇士的青蛙与蟾蜍在经历一系列难题最后躲在被子里的故事,最后结尾的反讽可以延伸出很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害怕是不是就不勇敢?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不要证明自己的勇敢?等等。所以在没有直接对话的时候,语言区具有探索与哲学性质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哲学思维,教师们还可以补充谈话环节,在幼儿们都了解这些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进一步促进幼儿思考。
除了阅读材料,对话还需要幼儿勇敢表达。语言区中可以投放一些与上述性质绘本相关的语言游戏,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在自由玩游戏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也是有可能碰撞出哲学思维火花的,这就为幼幼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契机。
1.2美工区与表演区的艺术材料
马修斯在《童年哲学》的《儿童艺术》一章中,思考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儿童艺术作品是否也可以像博物馆中的馆藏艺术品一样进馆收藏呢?儿童艺术作品可能有为了童年的价值或有童年自身的价值,但大概不会有整体价值,除非一些儿童艺术具有整体价值,否则儿童艺术就很难出现在主流艺术博物馆藏分类中。④儿童艺术作品到底是否可以直接视之为艺术作品?“如果‘成熟假设’得到普遍抵制,并且儿童的艺术作品被严肃收藏,那么这样的进展无疑将具有有趣而又重要的社会、政治效果。”⑤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在质疑社会是否正视儿童群体,是否能够将儿童和成人平等的看待。将儿童哲学与儿童艺术联系起来时,马修斯认为,“成人必须对哲学所要求的天真进行修炼,而对儿童来说这样的天真完全是天然的。”
如今,随着观念的进步与更新,已经出现了举办儿童画展的例子。那么在幼儿园中,对于有无限潜能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值得将自己满意的作品进行展览,可以使画做手工、表演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值得被鼓励与称赞。
在美工区中,除了各种常用的美工工具与材料,教师可以及时更新更多低结构的材料,减少对用法的限制,尽最大可能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自然亲近的、儿童身边的、甚至一些对于儿童来说比较新奇陌生的,使用时不过多提示,都可以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摸索去了解如何使用,甚至创造新的用法。相反,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适当投放尽可能少的材料,例如在拓印时,没有过多选择的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双手同样可以用来拓印,自己的“小掌印”作品的效果还非常好看。在与材料的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天真”,也是对他们奇思妙想的保护。
同样在表演区,不该是只有成套准备好的服装,更多地可以加入非常简单的布料,甚至大桌布等非常低结构的材料,孩子们也许会将它们作为披风,作为围裙,作为古典舞里的水袖,作为寺庙里的袈裟等等,一切全视孩子们想要表演什么、想怎么用材料而定。而成人往往可以发现孩子们想出了自己未曾想过的优秀作品。
1.3科学区、生活区和自然角等区域的探索材料
对于以探究发现类活动为主的几个区域,幼儿更容易发生思考行为,但也并不是仅仅感知表达即可,相较于其他区域,还应该有探究“真理”的思考。马修斯与儿童“做哲学”指的不仅仅是用手去做,用语言去做,更重要的是用头脑去做“思维实验”。⑥
在科学区中,各种小实验的结果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他们有多少不同的猜想?在自然角里,没有亲手种过的植物种出来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他们又有多少不同的猜想?在幼儿的困惑中,在一步步从无到有构思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在进行哲学思考了。而老师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投放一些在科学区的区域活动之外,幼儿平时自己易于动手操作、实验且具有探索性质的材料,可以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推理思考的材料。科学领域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进行选择,数量与空间、天气现象、物理小实验等等。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猜想附之以动手尝试,进行思维实验,进一步提升思考力。
在自然角与生活区等区域,同样可以考虑多投放刺激幼儿产生困惑的进而引发思考的材料。尤其在自然角中,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观察与了解,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提高亲近自然的频率,与自然和谐相处。
但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与科学探究密切联系的区域里,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适宜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切勿迫使孩子们去思索一些过于复杂,让孩子们想摸不着头脑的事物与现象,这也考验着老师们通过区域材料与孩子们“对话”的功力。
2幼儿来做环境创设的主要设计者
在幼儿与教师、与伙伴、与环境都能够产生“对话”的活跃氛围中,需不需要记录与延伸这些思考?答案是肯定的。前文提到,幼兒自己的作品对于他自身童年的价值是意义非凡的,无论是否是艺术作品,儿童所享受的思考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件漂亮的思维作品?
在区域环境里,第一眼被注意到的就是环境的设计,幼儿进入了感兴趣的区域环境后才开始注意到不同的材料。幼儿自己设计区域名称,自己安排的区域展示,自己联想环境主题,乃至于自己动手装饰区域,这些都对幼儿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空间已然是孩子们的博物馆,展示着他们自己的想象,张贴着他们得意的作品,记录着他们快乐的回忆。当然在记录时,老师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记录板,幼儿可以用标识、图画和粘贴等方式记录自己或者与伙伴们共同探索与发现。当幼儿亲身参与着手布置的这一刻,孩子们的内心是自豪无比的,他们成了自己生活环境的“小主人”。幼儿们可以向伙伴、老师们和家长们展示自己的风采,收获满满的鼓励与赞扬,这是成长最好的精神营养剂,培养了他们自信与勇敢的精神,在这以后,获得鼓励的他们将坚定地继续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发起对自身更高难度的挑战。
除了上述的尝试,教师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对话”的发生。马修斯认为对话的主体在于老师和儿童,对话可以是老师和儿童对话,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对话,那么其他人与幼儿的对话会不会也能帮助促使幼儿哲学思维的发展呢?在孩子们展示后,教师们可以尝试留出时间让孩子们向别人介绍由他们主导建构完成的班级环境,这个“别人”即新的观众,是没有参与到幼儿作品创作与制作中的人。向“新观众”介绍的过程中,幼儿回忆自己过去的思考路径的同时,新的困惑一旦被提出,也就开启了与新观众的“对话”,这就将思维对话的主体扩展到了除教师和儿童之外的人,这些观众也许是别班的老师与伙伴,也许是幼儿家长,还有可能是客人老师等等,那么新思路的碰撞又将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3尊重并保护幼儿的哲学思维世界
不仅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里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思维培养的契机,幼儿的一日生活,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地环境,其实处处都充满着这样的契机。但很多时候成人会由于各种原因忽略掉很多。“即使再细心、再和善的父母和老师,为什么还是常常无法抓住儿童思考当中纯粹思索的刹那呢?为什么常常疑惑儿童居然会如此思考呢?也许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儿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认知能力的发展。”⑦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一份“天真”是难能可贵的,是被马修斯视作瑰宝的“做哲学”的重要条件。马修斯从来不采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法,他十分重视对话在哲学教育中的价值,将与儿童的对话看成是与儿童一起主动感受和体验哲学思考的力量,儿童不断进行生活经验改造,可以看作是“做哲学”的过程。⑧
当然,充分保护幼儿的哲学思维,光靠在幼儿园中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家长应该予以充分的理解与配合,促进孩子思维发展。在如今某些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接受幼儿园教育期间,就开始打着“我的孩子对这个很感兴趣”的名号替自家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学习班。在我国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大前提下,幼儿在园外被机构灌输各样知识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在尊重儿童、重视幼儿童年发展的今天,这些行为的实行者都应该好好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了解了孩子最需要什么,方能更科学地展开教育。
在幼儿园开展儿童哲学教育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一是为了保护幼儿哲学思维的天性,二是为了让成人更好的走进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对于儿童进行的一切哲学教育的前提都是成人与儿童处于一个平等的高度,只有重视了才能够发现更多的教育契机,才能够使教师时刻反思自己的“对话”技能还能如何提升,以使得幼儿的哲学天性被更好地保护,思维被更充分地开发,只有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会产出质量较高的对话,再辅以科学的引导,方能达到保护好儿童稚嫩的、充满哲学思维的思想萌芽,并且深入了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的目的。这是哲学家的期待,也是教育者们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
注释
①蒙台梭利著,祝东平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②③⑥⑧贾舒宇.马修斯儿童哲学思想及价值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9.
④⑤加雷斯·B·马修斯·著,刘晓东,译.童年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64.
⑦加雷斯·B·马修斯·著,陈鸿铭,译.与儿童对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61.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