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2021-01-09姚钟玮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

姚钟玮

摘要当前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师如何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也是高校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高校外语课堂要在夯实学生外语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牢固外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新时代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大学生,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课程思政 教学策略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39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YAO Zhongwei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administ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administration" is also an urgent problem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study and solve.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e profound cultural literacy,and strengthen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literacy offoreignlanguageteachers andstudents. Itishelpfultocultivatecollegestudentswithsolidprofessionalqualityandhigh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in the new era,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uman education by virtue.

Keyword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thinking and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strategy; promotion path

1背景

“课程思政”是近两年来在高等教育中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与趋势。培养有深度,有温度,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大学生,充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与高校开设的传统的思政课相较,“课程思政”面向的是所有课程,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和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思政元素,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实现与课程匹配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是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相互补充的,使思政教育不仅有理论支撑,还能体现、落实,应用到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更好的完成专业教学与立德樹人教育相结合目标的实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外语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得外语学习已经发展成伴随一个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但是,外语学习又是特殊的,因为外语学习,离不开外国文化的浸染,所以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还会受到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都尚在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高校外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用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等的科学判断能力,不仅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还能提高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甄别及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所以“课程思政”在高校公共外语课中的施行是势在必行的,是必不可缺的。

那么,如何在外语知识的教学当中一边夯实学生外语水平,一边能够自然有机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手段、内容等等,便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也是将专业教学与立德树人目标融会贯通的基础。

2现状及解决方法

当下高校外语教学中,面临“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改革主题,如何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中自然有机的融入思政内容,尚处在探索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欠缺。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目的是塑造学生的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往,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都是由思政课承担的,思政课程由于理论内容多且比较艰深晦涩,学生往往是带着“修学分,完任务”的心态进行学习的,学习效果一般且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和其他课程,尤其是外语课程,无法形成“学以致用”,“学而论证”的互相依存,互相辅助的关系,思政课和其他课程是各行其道的两驾马车。而另一方面,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以往的教学内容总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开展,对课程的定位以及评价标准首先从是否能完成语言评价等级考试入手,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又因为语言的特殊性,外语课程与其他课程彼此独立,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落实,应试能力的提高,“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在外语类课程当中的体现和作用几乎为零。所以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是“孤岛”一般的存在。面临“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的革新,外语教师在思政元素的融入和授课方式上,普遍欠缺实践经验,尚处在探讨摸索阶段,且教师自身思政意思较为薄弱,是目前外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二,高校外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水平滞后,表现在3个方面。(1)传统的高校外语教学大纲中没有“课程思政”的内容,这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几乎是空白。那么,高校外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教师是需要对这一内容作出准确把握的。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准确深刻,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准确,是无法在课程设计中准确提炼思政元素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高校使用的外语教材大都以外国文化为主线,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展示了外国文化,但是缺少同中国文化的对比。教学大纲的编写也注重育人以及知识的传授,对立德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却显得不够有深度,不够全面。导致了教师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往往会忽略了外国文化同中国文化的对比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的科学的文化价值的引导作用,自然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用理性的,批判的眼光理性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别,没有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实现的引导作用,也没有重视外国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浸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在高校的外语教学中,准确全面的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基础内容。(2)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方法滞后也是造成高校外语课堂“课程思政”滞后的原因之一。教师多年来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外语课堂的授课方式主要围绕应试开展。但与之相反的外部环境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交媒体手段的飞速发展,面对快速涌入的大量良莠不齐的外来信息,文化现象等,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引导思辨相连,方法上没有创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掌握与引导不够及时,仍旧用旧的方法,旧的知识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造成外语课堂沉闷,语言教学没有现实文化背景的依托的现状。(3)目前高校外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还处于重形式轻内容的初级尝试阶段。外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的元素仍有待深刻挖掘,即便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研讨,也大都停留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质内容上。外语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的理解仍有待加强。这就又回到了文章最初的“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是什么的问题上。所以,“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充分深刻的找到“思政”的具体内容,是外语教师务必要充分学习,深刻挖掘的。(4)为了“课程思政”而刻意为之。为了体现落实学校要求“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生搬硬套,在内容上无法做到浑然一体,达不到很好的授课效果。

找到问题所在,便能着手解决问题。那么,提高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水平,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有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教师牢固思想政治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高校教师要坚定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拥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今天,在学生自主接触外来文化较为容易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文化,价值等作出客观理性的判断,是需要教师在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内容当中去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在专业授课内容上有精准的把握,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机,自然的放到课堂当中。尤其是高校外语教师,在面对外国文化知识内容的讲授中,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是高校外语教师要严格牢记的。所以,教师自身思政能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外语专业内容的把握的能力。在外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可以说是在一个中外文化兼顾的外语课程环境中用外语进行“课程思政”,这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有较高的把握,从内容,到授课方式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外语教材中偏重外国文化介绍,而对中国文化或是中外文化对比的内容涉及较少,这时,教师可以将中外文化的对比介绍作为开展课堂及进行“课程思政”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还能从外语学习的角度了解中国文化,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坚持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在原有的外语课堂中加入外语内容的思政元素,对教师的外语专业素养,授课水平也是一个考验,一次提高的机会。所以,加强教师的外语专业素养也是提高高校外语课堂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三,在外语教学的同时,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中心和根本,高校和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办学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知行合一的培养,制定适合学生的,能够有所实践的学习大纲的同时,提高学生整体的德育水平也是高校,教师需要时刻牢记的。高校教师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及甄别水平,既能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还可以充分体现能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高校外语课程的教学特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有帮助的。

同时,教师应当明确一点,课程思政并不是仅存在于课堂当中的,如同我们教育目标的终点——立德树人,这一终极目标一样,实现这个目标,课程思政始终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外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从实施阶段上来说,也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首先,课前阶段。课前阶段的课程思政内容可以与对应的授课内容相结合设计。例如,外语课堂的主题内容通常涵盖了语言国家的文化,语言本身,社会,生活,人文,艺术等众多领域,元素丰富多元,不论是从课前预习的角度,抑或是从文化对比进行课程思政的角度,教师都可以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起到产出导向的作用。既能丰富学生的外语文化内涵,又可以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为接下来的课堂授课内容的进行和课堂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其次,课中环节。课堂授课既是课程内容落实的环节,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落实的主要环节。这一过程中外语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的自然有机统一,是十分必要的。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教师的授课分为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如何在外语课堂中,将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结合,让知识目标的落实更加立体丰富,同时还能让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有直观深刻的感受,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内容的体现与落实,不能生搬硬套,要在以课程内容为依托背景的教学情境下,自然地映射出课程思政内容,这是提高课程思政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需要教师在熟练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需要精进凝练的,也是目前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重要环节。

最后,课后环节。经过了课前,课中的教学,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双方各自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了各自的认识和体会。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说,学生对外国文化当中的某一方面的理性认知,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用理性,客观的态度辨析语言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文化内容,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上,也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有了较为明确的判断。作为教学内容的练习和补充,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后拓展阅读也可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定位,一方面可以丰富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对学生自主进行文化思辨,也是极为有益的。

3结语

综上分析,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大环境下,高校外语教育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外语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新的挑战。“课程思政”是当下高校改革的重点工作。未来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对外交流的主力军,在大学阶段牢固政治思想,提高文化修养,思想道德水平,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使命。所以,做好思政工作,在课堂中从点滴入手,加入“课程思政”也是响应时代的教育主题。

外语课堂作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是需要外语教师严格把握的,加强引导的,所以提高高校外语课堂的课程思政水平是当下高校外语教学中需要及时提高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机统一,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做好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祥云.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 2020,11:45-46.

[2]李小霞.新時期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3:153-156.

[3]魏绪涛,武金锁.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测评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4:82-83.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