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导学关系的研究动态与对策建议

2021-01-09马宇光陈曦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

马宇光 陈曦

摘要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高校的导学关系也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近年来相关学者对高校导学关系的期望、影响因素与类型,以及导学关系异化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导學关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导学关系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29

Statu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uto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MA Yuguang, CHEN Xi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AbstractThe guidance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is the key element of graduate train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the guiding relationship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while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ectation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ypes of the University guidance relationship of the relevant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alienation of the guidance relationship,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guidance relationship.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guiding relationship; postgraduate education

1高校导学关系的期望、影响因素与类型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是导师向学生讲授道理,传播知识,交流情感的基础。我国关于高校研究生对导师的期望研究,普遍表明理想中的导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亲切的关怀。贺静霞对武汉大学“我心中的好导师”参评材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受学生认可的理想导师包括学术权威型、和谐育人型和榜样垂范型。不同类型的导学关系在业务素质、工作态度、人格品质、师德师风、人际关系等方面体现了较高的共同点。[1]在更早的一些研究中,李俊峰、[2]孔春燕、[3]郑杰[4]等发现,研究生对导师的理想与期望主要包括道德品质高尚、治学态度严谨、关心爱护学生等。可见近十几年来,对理想的研究生导师品质和形象特点的建构比较稳定。

关于影响导学关系的主要因素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从导师、制度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切入,其中以导师作为影响导学关系主要因素的研究为多。金蕊等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基于研究生视角对影响导学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搜集,发现导师学术水平、论文选题方式、团队合作氛围、团队创新能力、导师指导力度、导师严厉程度、团队学术氛围是影响导学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5]楼成礼等将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能力归纳为权力性和非权力性两个方面影响能力。[6]王伟则从制度角度切入,认为对导生关系状态具有重要影响的三大制度为导师准入制度、导生匹配制度以及导师制的运行与评价。[7]许迈进等则通过对导师、研究生和培养机制的三重反思,对重构导学关系提出建议。[8]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的导学关系进行了归纳。刘燕等根据常态下研究生与导师双方对导学关系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在意外状况下(导师失范举动)研究生的反应,将导学关系划分为如下五种类型:剥削紧张型、疏离松散型、雇佣关系型、传统师徒型、良师益友型。[9]蒋文昭等以研究生为主体,把导学关系分为学问研究型、企业雇员型、平等朋友型、父母子女型、良师益友型等关系类型。[10]楚永全等通过对综合型高校的问卷调研,把导生关系分为纯粹师生型、亦师亦友型、老板雇员型、松散疏离型四种类型。[11]王雷华等认为,相较于权威型、松散型、纯学术型或老板雇佣型等导学关系,甚至于部分导学关系失范,研究生对功利型以及极端的权威型导学关系类型不能接受,严重者会引发恶性事件。[12]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强调导师与学生在学业过程中的学术方向、学术理念、学术价值观的共同一致度。姚远等认为研究生导学关系应该由主体性、主体间性向他在性转变,并强调了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相互尊重。[13]

2高校导学关系异化的研究情况

近年来,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出现矛盾、爆发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伤亡事件的新闻屡屡出现,暴露出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导学关系的异化。梁设红等从造成导学关系困扰原因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中个案咨询、临床经验以及导师访谈资料,将导学关系困扰总结为导师主导、学生主导和复合原因三类,其中导师主导类包括剥削型导学关系、放任型导学关系和专制型导学关系;学生主导类包括逃避型导学关系、应付型导学关系和对抗型导学关系;复合原因类包括专业迷惘型导学关系和品行不端型导学关系。[14]毕淑云认为导生关系异化的表现可以分为“独断型”师生关系、“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和“功利化”师生关系三种。[15]张俭民认为导生关系异化实质上是一种迷失的交往,其主要特征为交往目的的工具性、交往地位的不平等性、交往主体的片面性、交往内容的偏狭性和交往方式的抽象性,并将导生交往迷失的表现类型分为占有式的交往、对抗式的交往、偏爱式的交往和表演式的交往四类。[16]

研究人员对导学关系出现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张俭民认为导生关系异化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观念的偏颇、教育制度的制约、社会转型的消极影响和文化传统的负面效应。[16]李安萍等认为,导学冲突主要有研究生求学动机与导师预期不匹配、研究生主观能动性欠缺等两方面的原因。[17]王雷华等将影响导学关系的因素归纳为导学双方的认知和判定差异、导师定位偏差与责任缺失、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缺位、科研导向和利益机制的冲击等四方面的原因。衡利苹等认为,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过分重视科研任务和科研能力,忽略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德育培养。[18]刘志对导生关系问题产生的基本过程进行了描绘:导生间权力势差首先制约了导生关系发展,而一旦双方自身条件未能满足对方期望,外部条件不足、交流不畅则进一步引发导生消极行为外显,形成双方“失望情绪”,这一中介变量水平不断累积,直到超越某一阈限时,导生关系问题最终爆发。[19]

3进一步加强高校导学关系建设的建议

3.1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同时,从近年来网络上爆出的典型案例来看,导学关系异化往往伴随着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将自己对学生的学术指导、成果把关、毕业审核等科研、学业方面的权力扩大化。因此,在落实导师相关自主权的同时,必须对导师的权责边界予以清晰。2020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无疑是推动导师权责边界建立的重要动作。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通过制度文件的形式明确导生双方在导学关系中的定位和职责,充分告知导生双方在导学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导师与学生交流的边界,学生向导师求教的原则等。二是发挥组织机构作用。比如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对教师教育、学术贡献的评价,对教师科研诚信、学术不端举报的调查处理,加强决策的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三是畅通沟通申诉渠道,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要搭建平台,设计活动,帮助师生对话交流,拉近距离;畅通申诉渠道,及时了解导学关系中出现的摩擦与矛盾,及时进行化解,对确有不当行为的,按照相关机制流程处理。

3.2端正研究生的科研目标,加强心理建设

当前的研究生群体,特别是应届研究生群体,虽然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尚未正式步入社会的他们在人生规划、人际交往和压力应对方面仍然显得较为稚嫩。高校及研究生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研究生学习理念及人格健全的养成。一是要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在人格塑造、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作用。导师与研究生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交流,导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之中会对研究生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应加强对导生交流互动频率、内容方面的要求与考核,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地与导师交流、学习请教科研及成长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科研与生活方面的压力及时得到缓解。二是要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在研究生因科研压力,毕业与就业压力等原因造成社交系统弱化,人际关系淡薄的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思政工作的功能,提供贴近研究生生活,符合研究生实际需求的平台与项目,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参与班级、社团及其他校内外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加强专业心理疏导机构的职能,畅通求助渠道,引导研究生在自身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三是要提升研究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面对社会能力。高校思政工作应当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质的研究生加以引导,帮助形成各有特长而健全发展的人格。同时应加强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加强研究生实践锻炼,帮助研究生全面认识自我特质和个人价值。

3.3强化导学共同价值,建构德育共同体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招生时师生的双向选择、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实践锻炼、毕业审核等环节。营造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一是要强化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价值,倡导师生的协同发展,通过对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的各类奖学奖教金和荣誉称号的评选与颁奖,打造学生成长发展的使命感和导师育人育才的自豪感,发掘导师与研究生基于学术道德规范探求真理的共同价值追求,营造师生共进的氛围。二是要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情感互通,导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人格特点、学术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研究生要积极配合导师的指导方向,紧跟导师思路,大胆设想、主动交流。三是要明确优秀导学团队的激励导向,通过优秀导学团队的评选工作开展,明确一个优秀导学团队所应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评判标准,通过发掘先进,选树典型,宣传表彰,对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建立模式和方向起到示范性作用,推进导师和研究生的和谐相处,共进发展。

*通讯作者:马宇光

参考文献

[1]贺静霞.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导学关系研究——以武汉大学十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参评材料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114-128.

[2]李俊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30-34.

[3]孔春燕.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素质的期望及其启示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1-30.

[4]郑杰.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对武汉市几所高校的调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3-15.

[5]金蕊,陈珏.基于研究生视角的导学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6):77-83.

[6]楼成礼,孟现志.研究生导师非权力性影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52-53.

[7]王伟.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许迈进,郑英蓓.三重反思:重构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导学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7(8):77-80.

[9]刘燕,刘博涵.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研究[J].高教探索, 2018(8): 30-34.

[10]蒋文昭.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J].教育探索,2009(1):10-11.

[11]楚永全,陈文婷,陈姗姗.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类型的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6).

[12]王雷华,韩霞.“双一流”视野下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65-170.

[13]姚远,杨蒙蒙.朝向他在性:研老生导学关系反思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106-109.

[14]梁設红,刘艳,朱婉儿,等.导学关系困扰类型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50-54.

[15]毕淑云.从导师视角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8):122-123.

[16]张俭民.迷失与重建:大学师生关系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7]李安萍,陈若愚.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导学冲突的解决[J].继续教育研究,2018(10):102-106.

[18]衡利苹,郭璞,刘克松.研究生培养中的人文关怀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4.

[19]刘志.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关系问题何在——基于深度访谈的分析[J].教育研究,2020(9):104-116.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