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1-01-09邵健张凯蒙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邵健 张凯蒙

摘要高职院校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生产劳动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提供了统一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依据,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促进劳动教育与时俱进和优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代价值;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双创+劳动”教育融合可以采取如下路径:创新教育模式、设计融合性课程体系、构建多种教育实践平台和打造综合性师资队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劳动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01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AO Jian, ZHANG Kaimeng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production labor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provides a unified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labor education has both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It has times valu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 labor educatio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startups and Innovation + Labor" education can take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innovating education mode,desig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building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platforms and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team of teacher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e

“整個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认为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1]劳动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创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同列为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2]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目标,这为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202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皆需劳动,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为对象,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就是劳动教育。[3]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唯一过程,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的关键载体。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贯穿始终。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四个具有”,即具有清晰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创新创业思维,具有独立思考并敢于革旧立新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4]这为创新型劳动提供了政策性引导。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5]其中五个“有利于”阐述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的迫切需求。由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新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劳动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劳动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实现“劳动创新,创新劳动”一体化培养,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依据

1.1理论依据

要求,要在人才培养全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推进思政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及体美劳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结合,从而形成五育并举,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层次推向更高。通过升级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引全国院校领创新创业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更大的成绩。[6]因此,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既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也是打造“五育平台”的关键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诚实劳动意识,持续提高劳动技能,丰富职业经验,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与创业水平,提升就业创业能力。[7]由此,躬身实践可检验真理,实践劳动有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又能在学生劳动素养的提高中起到关键作用。可见,在高校劳动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

1.2现实依据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终极目标是企业家精神。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能创造利润,还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财富观,拥有回报社会的理念、诚信勤俭的作风和克制节俭的习惯。[8]麦可思与中国人事科学院合作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跟踪研究显示大学生创业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创业素质中,创新意识占比51.1%、吃苦耐劳46.8%、挑战精神33.3%,而敬業精神和社会道德排在最后两位,分别为11.0%和5.1%。[9]数据说明大学生创业者对敬业精神和社会道德的重视明显不够,只注重实现个人利益价值,缺少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对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内涵理解有偏差。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丰富,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劳动的价值取向已经从主要的物质追求转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要义,“真善美”与“创新创造”逐渐成为劳动的内在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的核心要义之一为:新时期,新要求,要在广大学生团体中培育弘扬劳动精神,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劳动是最崇高的,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是最伟大的,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2]由此可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是现实发展需要。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

2.1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质是通过“理论+实践”双向融合的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一种实用教育和素质教育。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专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即创新学院。主要做法是通过创新创业通识课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授课内容过于理论化,授课手段传统单一,使学生感到创新创业课堂空虚无实,学生无法通过双创教育课程迸发创新火花及激起创新热情,最终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就会使创新创业回归实践本位,在实践中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武装学生,实现德技双修。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解决大学生思维不成熟、缺少艰苦奋斗精神的弊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下培养创新创业思维,从而着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为日后职业生涯埋下创新的火种,为未来创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2.2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时俱进

高职劳动教育不仅是指从事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也包括学生社会公德、职业理想、社会责任感等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是智力与体力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劳动教育要跟随社会时代新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符合时代整体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一方面在创新驱动新形势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途径、方法,扩大劳动教育研究对象,完善劳动教育学科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代精神高度吻合,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能够帮助学生跳出固有劳动观念,打破劳动就是机械式体力劳动的旧思维,形成劳动创造观念,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彰显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3优化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包括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等。[10]由此,高职院校需要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全”,即“德、智、体、美、劳”五维并重,而劳动教育是目前育人短板,尤其在高职院校,由于实践性课程占比超过50%,劳动教育更应该是重中之重。由此,高职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及创新创业意识,创新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将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学融合,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劳动教育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引领,特别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引领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实践接轨的本质属性,赋予劳动教育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内容上的时代性。通过融合能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系统性,从而推进人次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改革,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途径

在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教学模式具有互通性,课程体系具有关联性,教育实践平台具有统一性,师资队伍具有互借性,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融合途径。

3.1创新“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培养模式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顶层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及利益为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成长环境多样性,总结学生在劳动价值观、创新精神、学习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制定融合劳动理念与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为一体的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真正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二是要创新学校各部门合作机制,合理调配学校各部门在创新教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教学院系的专业技术优势、学生工作部门的学生管理优势、教务管理部门的课程资源统筹优势以及人事部门的师资管理优势等,共同参与创新型劳动教育培养,拧成教育合力,实现创新型劳动教育的最大功效。

3.2设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其价值与成效,劳动教育本身就具有实践属性,由此构建“三階”递进式课程体系,“三阶”指的是整个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识教育阶段。在该阶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通识课程,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及劳动的本质;第二阶段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劳动”教育融合阶段,在通识教育基础上,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体现专业特色的创新型劳动内容,比如在专业课程实训环节,操作方法的改进就体现出创新型劳动的影子。另外,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加入创新理论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创新本质及创新的劳动属性,树立在劳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劳动的职业意识;第三阶段为综合实践阶段,借助顶岗实习平台,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劳动,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积累创新型劳动方法,提高自身专业劳动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3构建多种“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都需要在实践中开展,实践为两者融合搭建了统一平台。因此,创新以劳动为载体,劳动以创新促发展,在积极拓展劳动范畴,围绕“劳动创新,创新劳动”理念,寻找两者统一元素,构建一体化实践平台,成为实现两者融合的主要途径。一是基于学校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构建“课外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其中包括科技活动已经人文活动。如引领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节、技术技能培训讲坛、假期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劳动热情,夯实学生劳动基础,提高学生创新素养;二是基于深度校企合作,构建紧跟行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即“劳动创新”实践平台,依托该平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加强创新创业体系中“实践”环节,弥补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短板。如引导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积极投入企业生产一线,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创”,使学生既能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又能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在具体劳动中总结提炼实践方法,从而为创新创业积累宝贵经验。三是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构建“创新劳动”平台。借助网络技术模拟创新型劳动实践,以逼真的演变技术让学生熟悉市场环境、资本运作等,在虚拟环境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创新创业思考。

3.4打造“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综合性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具备较深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较广的社会文化阅历,劳动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劳动素养以及劳动精神,因此两者课程教学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授课水平。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在实施平台上具有统一性,教师可以同时进行两类课程的教授与指导,实现“1+1>2”的教学效果,这就对教师的授课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师资培训方面,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创新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师资培养体系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体系应能够促进产教融合和学研融合。一是校内专任教师“走出去”,建设技术技能纵深型专职教师队伍,针对“创新创业+劳动”教育专设师资培养通道,鼓励企业设置技术类、管理类等岗位接纳学校专任教师进行生产、管理实践,使教师真正能够接触到行业新技术,掌握产业新技能、管理新方法,实现学校教学实践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行业发展前沿无缝对接;二是校外专家“走进来”,建设阶梯式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两院院士作为专业领域顾问,设立院士工作室,引领学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紧跟科学技术前沿,聘请优秀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设立企业导师室,引导学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符合社会需求,引进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作为岗位师傅,促使“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紧贴岗位一线。总之,采取内培外引,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劳动技能”的综合教学业务能力,从而在课堂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习劳动热情低以及创新思维弱的问题,让学生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下掌握良好的劳动方法,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劳动素养高、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新时代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年专项(19ZY021);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9GZ016)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9-09-11(01).

[3]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2019-03-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2007/t20200715_472806.html.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J].前进,2017,(11):4-23.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EB/OL].(2015-09-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N].人民日报,2020-03-27(01).

[8]贾良定,周三多.论企业家精神及其五项修炼[J].南京社会科学, 2006(9):29-35.

[9]周光礼.从就业能力到创业能力:大学生课程的挑战与应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28-36.

[10]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 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