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探讨
2021-01-09张粉婵
张粉婵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土地流转适应生产力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增速逐渐明显。本文先是分析了土地流轉产生的经济背景,接着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完善土地流转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流转;经济结构;完善措施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生产力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适应农村土地逐渐细碎化的现状,带来了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土地流转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1 土地流转概念
土地流转过程中进行流转的是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即农民通过出租互换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转给承包方,承包方可以通过这块土地获得经济收入,但是没有权利处置土地。例如一户农民以每个月1000元的价格将自己所拥有的十亩用来种玉米的土地租给自己的邻居,邻居得到这块地之后,通过种植大豆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但是土地最终归属权还是这户农民。
2 土地流转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管是从流转速度还是流转规模来说都呈加速趋势。2009年我国土地流转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并且在逐年增长,2011年的年增长速度超过20%。就山西省来说,土地流转范围小,土地流转缺乏正规的合同机制等原因造成土地流转发展速度缓慢。
3 土地流转产生背景
3.1 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
中国长期以来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城市化却是逐渐明显,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限制了人口之间的流动,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为了适应城市化,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促进城市化同时也加快了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
3.2 人地矛盾明显
我国农村土地分配实行的是“均田承包”的政策,农民得到土地同时也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不利于生产。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同时也要适应耕作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但是效率低的情况,生产积极性低下,推动了土地流转。
3.3 农村产业结构失衡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逐年放缓,而且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减小。例如山西省第一产业产值在经济结构中占比降到了10%以下。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农业生产增长率。
3.4 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严重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均可耕种面积减少,在经济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单纯的靠农业收入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支出,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另外,在没有普及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情况下,农村青壮年对于传统的土地耕作技能不是特别娴熟,这就导致了农村人口外流情况严重。而如何解决外出务工这部分人员所拥有的土地,也成了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3.5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加重
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在家里的多为老年人。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而老年人在劳动方面不如青壮年,在耕种土地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减轻了耕种土地给老年人带来的负担同时也给老年人带来收入,保障了日常生活。
4 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
4.1 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
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闲置和土地细碎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量,成为农民在土地使用方面创收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来看,很多村干部对土地流转好处认识不足,所以不愿意推行土地流转。村干部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愿意接受土地流转这种新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导致土地流转很难推行,传统土地使用方式的弊端没办法得到解决。
4.2 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
目前很多农民之间土地流转多为自发性,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作为土地流转的保证。很多乡镇虽然已经推行了土地流转,但是推行不彻底,造成了土地流转变成了一种形式,过于表面化。村干部不重视,村民不敢尝试,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导致了已经进行的土地流转出现很多漏洞。例如农民将土地租给其他农户,没有上报给村支部,在土地重新划分时出钱租借别人土地的农户所租借的土地被重新划分到其他人名下,造成“地财两空”。
4.3 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
由于土地流转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所以土地流转时的合同也并不规范,甚至有很多口头合同。合同的内容不明确,形式不规范,进行土地流转时相关手续不够全面,一旦发生土地方面纠纷则很难解决。而且没有正规的合同,导致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损失部分权益,有的农民因为没有正规的合同,对土地流转不信任,阻碍土地流转推进。
4.4 缺乏扶持政策
一般来说,出租土地的农户基本为家庭劳动力缺失,进行流转的土地面积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有一两亩,有的多达几十亩几百亩。在土地流转中,存在一些因为自身需要,想要大面积承包土地的农户,由于面积比较大,所需要的资金也更多。但是很多政策对于这些大户并没有提供支持,导致很多大户放弃了承包土地的想法。
5 推进土地流转具体措施
5.1 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土地流转
促使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是对土地的规模经营。而影响我国土地规模经营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机械化水平。我国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土地规模经营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支持,而购买这种大型机械设备费用过高,与购买后运用到生产作业中所得到的效益相差太多,限制了机械化推进,同时阻碍了土地流转。所以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机械化。首先要加大农机研发方面资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进农业机械研发,保障生产的农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其次成立农机互助社,促进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专业化。最后给予相应的政策与财政支持,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对农户购买农机提供一定补助,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1]。
5.2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解決务农人员进城务工就业问题稳定就业,可以有效地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进而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促进土地流转。一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务工人员在工作时享受同样的待遇,例如五险一金,福利假期等。二是完善优化落户制度,放宽小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落户限制,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尽快落户,不仅为自己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使得自己子女与其他城镇孩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三是成立相关部门进行培训,进城务工人员能力有限,找工作时候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只能从事一些力气活。成立相关培训部门,引导农民工学习一门专业技能,拓宽他们就业渠道。同时为了防止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等相关内容了解不充分,派相关人员进行指导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
5.3 完善资金管理
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由于手中资金不足很多大户对土地流转望而却步。为此政府应该为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开放多种贷款形式。首先各级政府需要成立合法的贷款公司,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放高利贷,给农民造成负担。贷款公司可以针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贷款,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抵押形式,比如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其次要规范贷款行为,在贷款时候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流程,同时做好风险控制,保障贷款的良性运转。
5.4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增加,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劳动力缺失。这种情况下促进土地流转是一个必然选择,在解决闲置土地问题同时增加了老年人收入。但是很多老年人即使面对着巨大的土地种植方面困难,也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思想比较守旧,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同时对于土地流转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去尝试。对于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来保障农民权益,让老年人放心进行土地流转。首先要制定一份标准的、规范的、统一的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合同,用法律程序来保障农民权益。第二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政府应该完善养老设施,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同时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5.5 制定土地相关政策
(1)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补贴。
要想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然而在推进土地规模化过程中往往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阻碍了土地规模化发展,同时阻碍了土地流转。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规模化进程中的贷款补贴,也可以利用现行的国家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加大补贴力度,推动土地规模化。
(2)加强对粮食经营方面的监管
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护农田,防止出现土地“非农化”的情况。保障农田正确使用,正常进行生产,同时要注重对农田的保护,防止农田过度开垦从而导致土壤失去肥力,保障农田生产质量。同时应该加大农田种粮的补贴力度,确保粮食生产量。除此之外也要加强监察打击力度,对土地流转生产过程进行备案,并且实施相应的监管,对于违反土地流转合同,改变土地耕作性质等违规行为进行实施相应惩罚措施。
6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流转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是加快推进农村生产改革的必要措施。目前由于我国机械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土地流转进展缓慢,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福利政策和监管制度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风英.加强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7-8.
[2] 朱玉龙.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