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2021-01-09陈振针

新农民 2021年34期
关键词:广西养殖环境

陈振针

摘要:近年来,我国推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政策,这使淡水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到传统集约化养殖的影响,池塘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域环境,滋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下面就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淡水鱼类养殖经验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广西;淡水池塘;养殖;环境;影响

生态经济背景下,我国倡导“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淡水养殖的产量在淡水养殖中占有很大比例,但传统集约化背景下池塘养殖排放的废水,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同时造成附近水域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横州市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横州市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 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影响

1.1 淡水鱼塘养殖氮失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淡水养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水体中的氮失衡情况,这不利于横州市淡水养殖的发展,更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总体来看,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养殖的要求。在这些养殖方式中,直接会把剩余饲料、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排放到池塘中,加重其污染,氮磷等物质含量持续增加。另外,由于饲料的质量问题,造成其水资源污染更加严峻,且呈现出扩张趋势。研究发现,池塘中的沉积物日益增多,不利于池塘养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横州市淡水鱼塘中的氮失衡情况,成为阻碍池塘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1]。现如今,淡水池塘水体中的氮、磷等远超出了警戒线指标,但能促进初级生物循环的有效磷含量却比较低,上述富营养化物质难以在水体中溶解,只能被淤泥吸附,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体污染的情况,特别是池塘饲养饵料中使用的有机肥含氮量较高。所以,氮失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一方面,氮污染导致鱼类体内排泄和代谢系统失衡,很容易让其出现昏迷和死亡的情况。另一方面,排放出的氮失衡水体,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后,会加重水体污染的现象[2]。

通常情况下,淡水池塘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会分解出水中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关于池塘养殖的污染,主要来自水产养殖的排泄物和残饵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域。调查表明,大部分饲料会沉积到池塘底部,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且池塘的水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对于水生动物代谢物来讲,一般都表现为氨状态,同时硝化细菌会把它转变成硝酸盐,因此不会影响鱼类的生长[3]。但如果严重缺氧时,氨气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出现鱼中毒的现象,影响摄食量,生长缓慢,浓度过高则会造成鱼死亡的情况。若底层水缺氧,则会诱发有机物的厌氧分解现象,让氨聚集。故此,要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以此改良水质。

1.2 水体富营养化

在传统的淡水养殖过程中,养殖方式带有高密度、高换水率、高投饵率的特点,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尽管近年来养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提高了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但材料投放、鱼类代谢的频率也在增加,由于淡水养殖的高换水率,这将会阻碍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单养和混养养殖模式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品种养殖的富营养化情况更为明显。但并非是所有鱼类和贝类混养都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仍需开展大量的深入研究,科学混养,最大限度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些年来,国家对淡水养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根据池塘养殖在横州市淡水养殖业的整体比例来看,无形中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所以,做好淡水池塘养殖问题的关键是要治理好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好鱼类资源,这也是淡水池塘养殖业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 对策

2.1 “鱼菜共生”

国外研究学者提出了一种“原位修复技术”,我国学者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了“鱼菜共生”的养殖理念,也就是借助人工建构生态浮床,在养殖水体的上层种植蔬菜,从而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在人工生态浮床上,种植蔬菜,能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供应[4]。但这种模式很难做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持续性损耗的问题,对池塘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鱼菜共生”的技术原理比较简单,实践操作性强,能在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中推广,也能在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中使用,发展前景广阔。

2.2 循环水

除了原位修复技术之外,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异位修复技术,这在横州市淡水养殖中得到了普遍应用。通过把养殖的废水排放到人工建成的湿地内,借助湿地进行净化,并把净化后的水引入养殖池塘,有助于促进水体的循环。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更能提高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但由于横州市土地资源有限,增加了不必要的土地损耗,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成本。

2.3 生态合作

生态养殖,即借助生物间互补关系构成的循环养殖系统,在固定的养殖空间里,利用某些技术和方法,让不同生物能在相同的环境中生长,有助于促进水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当前,在横州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通常使用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来解决环境问题,也就是在养殖池塘水体的上层种菜,把废水排入人工湿地,通过把两种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即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合作的模式,不单单是“鱼菜共生”的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结合,关键在于促进整個模式的内部收支平衡,实现经济合作与信息合作的结合。通过生态合作养殖模式的应用,因为种菜收入,能补贴人工湿地的支出,同时降低了人工湿地的净化压力,节省了湿地的使用面积。

3 建议

目前,横州市池塘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对养殖内外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并限制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环境问题的修复方面,原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异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尽管原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增加了生态、经济方面的收入,但很难根治池塘无污染排放的问题;而后者虽然能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出于经济、土地成本的考虑,难以开展大面积的净化[5]。通过实现原位和异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相契合,建构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有助于解决池塘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管是“鱼菜共生”模式,还是“循环水体”养殖模式;不管是生态浮床对周围水体因子分布特点的影响;还是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都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由于横州市生态养殖模式相对简单,生态系统不够完善,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可持续水产养殖作为横州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把生态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建构HACCP体系,形成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促进混合养殖,搭建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管理系统,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或抗生素,合理制定长期的生产养殖计划,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从本质上降低水产养殖对水环境所产生的破坏,要由养殖者的方面入手,向其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其达成共识,从而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切勿超出养殖水域的容量,使用科学的预防措施,避免水产生物染上疾病,尽量降低药物使用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非要使用药物治疗,则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量。

为了降低水产养殖对养殖水域的影响,实现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横州市养殖者、政府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对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明确养殖废水排放等水质标准,避免产生滥用鱼药的情况,强化对废水排放的管理,让生态渔业的发展有法律可循。第二,养殖者要意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规模、养殖密度等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其符合养殖水域的要求,降低鱼病的发生率。第三,要对沉淀物处理利用的研究进行强化,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另外,要加强营养与饲料学研究,优化饲料结构及投喂方式,对之前单一的精养模式、混养模式等进行创新,把沉积量降到最低。

总之,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因为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尚不健全,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水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通过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淡水池塘养殖环境污染的策略,既能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更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本文通过对横州市淡水养殖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异位净化与修复水产养殖方式”、“鱼类共生”、“生态合作水产养殖方式”等理念,把各种养殖模式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解決当前淡水池塘养殖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以此促进横州市淡水养殖的可持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沁璇,王俊,盛鹏程,等.淡水养殖池塘中水体碳氮比对养殖环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1):186-189.

[2] 高明辉.淡水池塘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1-4.

[3] 吴凯,马旭洲,王友成,等.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6,32(6):69-74.

[4] 余积旺,黄清林.浅谈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16(36):241-242.

[5] 李文华,赵瑞亮.浅谈我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西水利科技,2017(1):91-93.

猜你喜欢

广西养殖环境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环境清洁工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