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例”法研究数学性质
2021-01-08阳志长
摘 要:“规—例”法是为了降低探索发现数学性质的难度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流程是:借助具体事例,给出判断规则;对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辨析;立足典型例题,生成规则理解;参与小结梳理,领悟研究方法. 核心是体现“情境问题—给出规则—规则辨析—规则应用”的学习、研究过程,助力学生构建研究函数性质乃至数学性质的一种思路和方法,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规—例”法;单调性;判断规则;数学性质;核心素养
函数单调性内容的处理,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在反思“例—规”法教学不足的基础上,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课标(2017年版)》的教材采用了“规—例”法. 与“例—规”法不同,“规—例”法是先给出数学性质的判断规则,再运用具体例子辨析、理解、应用规则. 这并不是简单的顺序更改,而是为了降低探索发现函数单调性的难度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关系到数学性质教学方式的改变与重构,具有重要的探讨意义和价值.
单调性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必修第一册“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主线,函数的学习位于高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
函数单调性既是函数概念学习的深入,又是数学性质学习的开端,不但是该单元教学的重点,还是函数主线乃至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节点,具有奠基性. 那么,如何按照“规—例”法展开函数性质教学、构建研究数学性质的新秩序呢?结合课题研究,笔者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借助具体事例,给出规则判断
变化中的不变性是性质,变化中的规律性也是性质. 与节引言并列,教材在左框栏目中直接对“性质”进行界定,在节引言中介绍研究函数性质的背景、意义和方法. 然后,借助函数[fx=x2]的圖象,结合初中知识,引出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进一步用符号语言刻画函数的单调性. “例—规”法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单调性判断规则本身的抽象性;二是定量化方法的构造性. 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学过类似的方法,认知准备不充分. 采用“规—例”法就是为了规避“例—规”法的弊端,需要先突出第一个教学重点:从三种数学表达语言转换中给出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规则. 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情,组织以下认知活动.
(1)学生阅读节引言,了解什么是性质,研究函数性质的背景、意义和方法.
(2)教师导读,简述“性质”,引出本节主题,并结合教材第76页的图3.2-1,让学生说明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性质.
(3)让学生画出函数[fx=2,fx=x+1,fx=][-2x+2,fx=x2,fx=1x]的图象,教师规划板书位置,并让五位学生代表分别在黑板上作图展示.
(4)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探索函数性质的方法,并运用成语描述这五个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利用初中学习过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知识,表述变化规律与函数的单调性.
(5)动画呈现,借助函数[fx=x2]的图象,进一步用符号语言刻画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在[y]轴左侧部分从左到右是下降的,即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用符号语言表达,就是任意取[x1,x2∈-∞,0],得到[fx1=x12,fx2=x22],那么当[x1<x2]时,有[fx1>][fx2]. 这时我们就说函数[fx=x2]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的. 让学生说明函数[fx=x2]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增的,函数[fx=x+1]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增的,函数[fx=-2x+2]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减的.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规则,PPT呈现以上全部内容,教师板书规则要点,学生在教材上标注关键词.
以上认知过程可以概括为三步:一是在阅读、导读中,学生整体感知性质的含义、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二是在画图、描述实践中,学生局部认识函数的单调性;三是在“静”“动”结合中,借助具体函数的图象,用符号语言刻画出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规则. 这些都是围绕数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译展开的,使学生有充分的认知准备,体会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表达方式,并在数学语言的切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等素养,使学生形成对规则判断的积极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对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辨析
得出函数单调性判断规则后,就是规则辨析,需要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判断规则本身的抽象性.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展,对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以下辨析活动.
1. 关键点板书
①[∀x1,x2∈D,x1<x2⇒fx1<][fx2],[fx]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
②[fx]在定义域[I]上单调递增,[fx]是增函数.
③[∀x1,x2∈D,x1<x2][⇒fx1>fx2],[fx]在区间[D]上单调递减.
④[f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fx]是减函数.
⑤[fx]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是[fx]的单调区间.
2. 学生辨析
下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x],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个单调区间上它是单调递增还是单调递减.
3. 对照标注“关键点”提出问题
若[f-1<f2],是否可以得出函数[fx]在区间[-2,3]上是单调递增的?是否可说函数[fx]在区间[-2,1⋃3,5]上单调递增?函数[fx]在区间[-5,5]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4. 对照标注“规则要素”提出问题
函数[fx=1x]的单调递减区间如何表示?函数[fx=1x]是否是减函数?能说函数[fx=-2x+2]是减函数吗?函数单调递增(减)与函数是增(减)函数的区别是什么?
上述辨析过程,一是提取判断规则中的关键词、要素,建构符号语言的意义. 二是回到函数图象中,建构判断规则的自我认识. 三是对照关键点,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辨中认识到单调性刻画变化规律,与某一点的函数值无关. 当端点处有定义时,单调区间可包括或不包括端点;具有两个(以上)单调递增(减)区间,可用“,”“和”隔开,不能用“[⋃]”“或”联结;函数单调递增(减)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单调区间与单调递增(减)紧密相连,是局部概念;而增(减)函数是在整个定义域内单调递增(减),是特殊情形、整体概念. 四是对照标注“点”,从其他角度联结判断规则中的要素关系,回到之前列举的特殊函数中去,解构、理解判断规则,以及相匹配的符号语言和数学表达. 这些构成“一般—特殊—一般”的思维回路,使学生在规则辨析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突破难点,发展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素养.
三、立足典型例题,生成规则理解
规则辨析后是规则应用,需要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定量化方法的构造性.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立足典型例题,生成规则理解,展开下列变式探究活动.
1. 例题探究
例 根据定义证明:函数[fx=3x+2]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审题后,由学生提供定义法证明思路,结合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规则要点,教师示范、板书证明过程,由学生归纳证明步骤,教师提炼、标注证明过程的关键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结论.
2. 变式训练
变式1:根据定义证明:函数[y=x+1x]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教材第79页例3.)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证明,与教师一起改正并点评学生代表的证明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作差?变形的目标是什么?变式1与例题之间有什么关联?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白:作差的目的是由[x1,x2]的大小关系确定[fx1]与[fx2]的大小关系,是定量分析的一种构造方法,其依据是预备知识中关于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法则;变形的目标是确定[fx1]与[fx2]差值的符号,运算方法为分解因式或配方法,其依据是实数乘除的运算法则. 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五个步骤环环相扣,构成逻辑推理链;由整式向分式拓展可得变式1,改变的不仅是变形方法,还有相应的表述,例题还可以表述为“证明函数[fx=][3x+2]是增函数”,而变式1却不能进行相应表述.
变式2:根据定义,研究函数[fx=kx+b k≠0]的单调性.(教材第78页例1.)
变式3: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p=kV]([k]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减小时,压强[p]将增大. 试对此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教材第78页例2.)
3.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和证明
学生阅读教材,自我矫正后,设置问题情境:三个变式与例题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变式2、变式3与例题之间有什么关联?通过个性化练习,让学生再次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积累经验. 通过类比、思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进入“情境与问题”. 解答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白: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不在于所使用的字母,而在于其所表达的数学本质,捋清问题中的自变量、函数、定义域,以及所考察的单调区间及五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 变式2是例题的一般化,变式3与变式1关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问题变式包括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类比推广等,而数学应用主要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学科内外的问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问题.
上述应用过程,一是教师剖例、示范,紧扣定义,构造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定量化规则,形成判断步骤;二是学生模仿、演练,回到规则中去,认识、理解规则定量化的构造性特征及其逻辑关系;三是问题变式与训练,学生带着学习体验再出发、再实践,在与教材、自己、同学、教师的对话中,形成对规则的理解.
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数学问题到实际问题,构建规则的多种表示与多向应用,助力学生在规则使用过程中把握其定量化的构造特性,突破难点,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
四、参与小结梳理,领悟研究方法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将课堂内容上升至学科思想的高度,突出第三个教学重点:构建研究函数性质乃至数学性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小结,进行整合提升.
1. 学生小结
可以使学生明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规则,函数单调递增(减)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增(减)函数是对整个定义域而言的;与判断规则匹配的符号语言、规范表述;定量化判断函数单调性的五个步骤及其逻辑关系.
2. 变更问题情境
让学生浏览教材第76 ~ 79页的内容,回顾课堂学习、探索历程,可以引起学生对教材编写特点、设计意图等方面的关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学习体会.
3. 整合提升
在课堂呈现知识、规则的基础上,回应关切,突出研究函数性质的这种思路和方法:情境问题—给出规则—规则辨析—规则应用. 结合教材和课堂资源,提取数据中新的信息价值,解读研究函数性质各个环节的要素,使学生感受教材编写的特点,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设计意图、重视数学思维;在理解函数单调性判断规则的同时,领悟规则研究本身,构建“规—例”法研究数学性质的新秩序.
在上述梳理过程中有以下注意要点:一是学生小结不设限制,学生可以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说明;二是更新问题情境,针对“暗线”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三是整合提升,学生说到位的教师不重复,化“暗”为“明”,在肯定学生表现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该节课的思维导图,体现研究函数性质的思路,将课程内容提升到研究数学性质的高度. 这样,可以将归纳总结的任务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梳理课程知识,重视阅读教材和学习小结,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重视利用学习资源和拓展性研究,将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
“规—例”法降低了探索发现数学性质的难度. 基本流程是:借助具体事例,给出规则判断;对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辨析;立足典型例题,生成规则理解;参与小结梳理,领悟研究方法. 基本点是夯实预备知识,在数学语言转译中给出判断规则;抓住关键点,理解规则,在规则辨析中建立相应的数学语言与表述规范;立足典型例题,展开问题变式,在应用规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生成规则理解,构建规则应用模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释放数据能量,在小结梳理中,提升数学思想、领悟研究方法. 核心是将单调性教学纳入单元、主线教学的范畴,回应教材关切,建立“规—例”法教学新秩序,体现“情境问题—给出规则—规则辨析—规则应用”的学习、研究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助力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判断规则及其相关概念、符号、表达,构建研究函数性质乃至数学性质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在阅读、观察、思辨、演练、展示、小结等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數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章建跃.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10):17-24.
收稿日期:2021-07-01
作者简介:阳志长(1961— ),男,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评价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