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研究
2021-01-08兰中
兰中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对大多数文科生来讲,是一门很重要且信息量很大的课程。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质量成了一个广泛关注和备受讨论的问题。本文将从历史核心素养和课堂问题提出的几点要求出发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提问
育人、立人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学生经常头疼于大量的知识点和考点,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高中生都倾向于选择通过死记硬背、填鸭式教育的方式来达到考高分的目的,让本就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显得更加沉重。这种方式的高分,是与设立这门课程的目的所不相容的。人教版教材对历史素养做了很详细的说明,我们常说的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历史知识,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学生能够深刻认识社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人生的基石;历史思维能力是用历史的思维去再认识和再发现问题的,通过这种思维来正确阐释和理解历史现象,观察历史发展轨迹,客观、系统地分析、评价历史的一种学科素养;历史意识和价值观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提炼、凝聚、升华进而内化于心的一种经验性思考问题方式,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惯性思维、理念、精神结构,从而更好地形成一种家国情怀。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能够有趣、生动、又让人记忆深刻地把这些知识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呢?课堂提问显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课堂提问首先是一种客观、及时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通过提问也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一个精彩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常常会有“引人入胜”的神奇作用,好的提问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对接下来要讲内容的好奇心,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许因为一个好的提问,打开了一个孩子深入学习的大门。
一、正确认识历史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古至今,人们对客观社会和历史的认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个人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宽和各个学科理论系统的建立而逐步深入的。历史世界庞大而复杂,要做到透过这些现象去了解历史,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和历史观,那么唯物史观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只有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坚决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去思考、发现、解决问题,才能正确理解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才能对历史有全方位且较为准确的认知,才能将这种方法论、历史观缓慢形成自己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时空观念
把事物与特定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准确的联系,再对这种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形成相对固定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就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发展有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能够纵横理解世界史和中国史,对历史人物与特定历史、特定事件结合起来看待。比如:我们都熟知的“诗圣”杜甫,其早期诗作跟后期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早期作品大多明快,写实,而后期作品多以描述战乱为主,常常呈现忧国忧民的沉郁顿挫风格。这是因为早期,杜甫主要以游历学习为主,当时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他的作品也多描写战争、漂泊、思乡,很多作品就显得沉重。这就是将人物与历史时间、事件相结合,那么很多事情就变得很好理解。这也是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三)史料实证
历史是不可逆的。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历史很多不是直观留下的,大多是从一些正史、野史以及墓葬等重现的。这是一个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的过程。要最大限度地真实地还原历史,史料是唯一凭证。因此,有效地搜集史料、准确地辨别真假是历史学科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辯证方法。当然,这个过程本身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教育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发掘有用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个过程又是极具个人成就感的,是一个重现历史和实现自我成就感的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树立史料意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对培养学生对待历史和现实世界的态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基于史料和个人历史理解,理性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它要求学生去除主观感情色彩,客观评价事物本身,是一种唯物辩证主义方法。“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面对的各种客观资料都相同,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片面有的全面,有的客观有的失之偏颇,有的只关注表象有的能看到本质。所以,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和问题的不同解释,就验证了一个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这种现象做到正确理解,也应该鼓励学生抒发个人见解。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辩证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客观的思路分析问题,用全面的高度解决问题。
(五)家国情怀
历史纵贯古今,横联中外,包罗万象,包含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寄托和希冀,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高度升华和体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也呈现螺旋式上升。学习历史,就是要从中国历史出发,理解中国国情,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接受各民族文化,形成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和自豪;了解世界发展,接受世界多样性,养成包容心态,培养开放包容的视野,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从而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追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二、课堂提问的可探索方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和回答是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永远不可忽略的重要方式,提问不仅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建立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纽带。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严谨地思考提出问题,不仅能够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的学习思路紧紧跟随教师,形成一个教学相长、你教我学的良性局面。因此,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在课堂上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来优化课堂氛围,就成了一个可供探讨的话题。
(一)问题需精心提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思索一下这个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和价值。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懂不懂”。并不是说这种问题没有必要,只是在一部分情况下,一味地问这种问题,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丧失新鲜感,长此以往,难免失去兴趣。所以备课时认真思考问题以及问题的切入点,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顿状态,并且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打开一节课。也就是说,提出问题应力求精准,精是指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简单易懂,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准是指提出的问题要准确,要直逼重点,突出教师想要传达的知识角度,即以问题为导向。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紧跟教材和课堂内容,并能够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从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入手,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出主题,成功唤起学生好奇心。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实际,从学生的认识程度和知识水平出发,问题难度应适当。
(二)问题需能引导
课堂氛围是关系到课堂质量的很重要的因素。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有限的发言时间,那么如何将这些有效的发言时间发挥最大价值?课堂上的问题,能够暂时性地为学生提供放松和和谐的氛围,在简短的思考时间结束后,随着同学们对问题的回答,自然主动权就落回了教师手中,这时候适当地引导和发散能够快速让学生进入教师之前预想好的情境中去。同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全面,教师也可以适当点拨,将学生没有顾及的方面迅速引出,这样既及时填补了学生答案的空白,又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忽视了哪些知识。这样的提问式教育不仅高效、智能,还能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渴求。再则,教师还应兼容不同接受水平学生的接受维度。问题设置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这样让所有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难易层次上都兼容到课堂中来,教师在进行接下来的授课时,也可以得心应手一些。
(三)问题需能拓展
歷史课堂的提问本身就应不局限于历史课本内容。在紧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适当地引申和拓宽。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入教授书本内容的定力,也要有举一反三拓宽思维的引导力,还要有纵横捭阖贯穿古今的能力,更要有一腔热忱热爱祖国的情感张力。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也经历起起落落。比如: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历史教师在讲到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时,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想知道接下来的清朝政府都发生了些什么吗?他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回答,就看见他放下课本,几度哽咽,对那段历史娓娓道来。这样的情感也迅速在学生中引发了共鸣,有的学生愤怒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愚昧落后,有的学生悲哀于当时无辜、无奈的四万万中华民众,有的学生不齿于八国联军入侵时烧杀掠夺的丑恶嘴脸,一节课下来学生无不认真听讲,枯燥的条约也变成了一个个耻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海里。教师并没有多问,可是这个问题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又有了强大的情感共鸣。虽然教师没有拓展,可是深刻的爱国情怀悄悄地在每个学生心中扎下根来。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问题,言语质朴,情感真切,直逼重点,引人入胜。
(四)问题需好评价
我们需要知道,在课堂上,提问只是手段,抛砖引玉才是目的。所以,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科学合理深入认真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错的问题,更是对学生答案的反馈和调控,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还需注意,对于回答错误或者不够全面的学生,不必过分苛责,否则只会让学生产生气馁和自卑心理,这就违背了我们提问的初衷。只需循循善诱地引导就好;同样的,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不吝赞美,不仅仅体现了学生价值,更活跃了课堂气氛。
结束语
学好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激发出学生对民族、国家的高度认同,对文化的高度自信,对兴邦建国的强烈使命。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和拓展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展示教学艺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姚利霞.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探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二),2020.
[2]孟凤鸣.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20):145-146.
[3]牛永阳.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0(4):86.
[4]李如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