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探析

2021-01-08刘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先学同学评价

刘雷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60

课程专家余文森教授说:新课程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如果把这八大特点概括为一点的话,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为中心”,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做到这一点,大家公认的学习方式就是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优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效率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1.制定的学习目标,只是考虑知识点的落实,而对这个知识点已掌握的同学来说,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呢?2.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秀生永远是麦霸,怎么给中下游的同学更多参与的机会呢?3.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教师很担心局面失控,怎么做到有条不紊呢?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疲于应付,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我们该如何解决呢?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着手解决,虽然我们在进行自己所认为的“合作学习”,但课堂效率依旧很难提高。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首先解决的是科学分组的问题

通行的做法是建立四人小组,这种分组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讨论过程中,用时短,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以50人的班级为例,全班要至少分为12个小组,和四人小组相比,六人小组都有一个学习能力突出,组织能力较强的领军人物,便于學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根据学习目标或学案展示自己的先学成果,优秀生谈过程和方法,后进生可以谈问题和困惑。避免了由于分组过多,而只能选几个小组做代表展示,一定程度上影响没参与展示小组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实力相对均衡,小组在量化打分上也不会出现分数差距过大的现象。这种小组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小组,而且可以作为行政小组在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起到一个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其次解决的是合理分层问题

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达成目标上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即使是学习基础处于同一层次的同学,面对同一学习任务,也会出现接受快慢的差别。那种寄希望于在同一时间段内,让同一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同一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新授课内容,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纯粹就是陪太子读书。课堂教学中,只要这三种情况的存在,就决定了教师的授课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也就决定了课堂上部分时间,对部分同学来说就是无效学习时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进行合理分层,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有目的进行拓展性学习;B层的学生基础知识一般、能够完成教师交给的基本任务,但缺乏拓展新学习的能力;C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差,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学习的内动力。

怎么让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分配不同的任务。这种不同层次的任务使学生“能飞的让其飞,能跑的让其跑,能走的让其走”,总之不能让一部分学生原地不动。以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导航—先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巩固迁移—归纳提升”六大教学环节为例,在目标设置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个体学习差异,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来设立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地进行学习。然后不同层级的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先学质疑,先学质疑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基本上能解决B、C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拿到班里去展示,在展示这个环节,A层的同学还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剩下的部分教师通过“点拨”,在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其他两个环节同样也采用分层的方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最终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式,完成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都能学有所得。

三、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行,从根本上就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语文教学为例,对如何指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归纳的步骤是:

1.先学质疑

从目前的语文教材来看,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就是本单元的总目标。教师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不同维度的目标,围绕目标引导学生“先学”,所谓“先学”,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法、评价、时间等提出标准和要求,通过任务引领、问题驱动等方式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质疑”即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和困惑。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思考,甚至是困惑进入后续环节的学习。

2.合作探究

学生以“对学”和“组学”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进一步解决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力求达到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合作探究的程序、内容、策略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3.展示评价

该环节首先是学生自学成果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同时,充分暴露问题和困惑,然后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下,提升和深化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展示”要注意多种方式结合,要根据内容和要求详略得当,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要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切忌以点带面、以优掩差。

“评价”环节的任务要是点拨、订正、归纳、总结、评价、提升。评价过程中,学生是问题解决的第一主体,凡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必点拨,教师的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时。

经过一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训练,学生基本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需要合理的评价手段来保障

合理的评价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从课堂观察来看,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还是有效实施;是顺利开展,还是半途而废,关键就是看评价的办法是否合理。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秀生永远是“麦霸”,怎么给中下游的同学更多参与的机会呢?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的分层评价的方式。以六人小组为例,同样把六人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参与课堂展示得1分,B层的同学参与课堂展示得2分,C层得同学参与课堂展示得三分。这样A、B层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想方设法把自己会的知识教给C层的同学,让“兵教兵、兵练兵”成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自觉行为。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分出难中易的梯度,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实践中可采用“选点评价法”,比如某一个时间段,学生的默写准确率不高,就可选取学生的默写准确率作为一个评价点,这样就起到了促使学生尽快提高准确率的目的。其他做得好的方面,我们只需要通过口头的表扬和肯定就可以了,是不需要每个环节都要记分的。记分评价只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通过这种量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组和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学的共同成长的氛围。

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结为一条,无非就是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但不可否认,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载体。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应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研究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猜你喜欢

先学同学评价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