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创新策略

2021-01-08袁友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班主任

袁友华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一定要进行创新与升级,要基于家校合作的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家校合作能够融合家庭教育的温馨、个性化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专业、规范化内涵,更能够保证学生心理得以健康成长与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家校合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方式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5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生面临的环境愈加复杂,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基于此,新时代给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教师能够坚持家校共育的思想,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要具备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积极了解学生心理成长发展轨迹和心理疾病的危害,对学生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创新价值

1.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是學生思维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地成长与发展?如何展开更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与思考的问题。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都以“重理论,轻实践”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涨,无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样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而基于家校合作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困境,它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担负在教师身上,还居于家长身上,使得家长能够进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之中,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整个教育更好地契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

2.家校合作能够有效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路径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德育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它对于塑造学生的“三观”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其实很难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它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不利于拓展并延伸相关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家校合作模式下,除了原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外,还能够将家长吸收到教育之中,不仅可以让教育者更加精准、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动态,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进而实现对他们更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与家长可以共同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拉近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创新策略

所谓“家校合作”,其实就是基于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通过互通有无,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相比,它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基于家校合作的背景,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构建专业师资团队

学校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者,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并且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责任与使命。那么,为了确保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家校进行有机结合,就一定要注重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确保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切实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其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并感染学生,甚至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想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应该注重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准的提升。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周末的时间,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展开培训工作,要让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更为全面地认知和了解,能够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班主任之间还应该互相交流与合作,共同讨论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如何与家长展开更为高效的交流与沟通。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与家长相协调。最后,班主任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明白自身的影响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做好榜样示范工作。此外,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适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应该发挥协调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也应该明白家校共育的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有效推动家校共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所以任课教师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要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家长积极沟通,展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和启发,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确保身心健康发展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由此可见,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着巨大作用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种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三观”,是所有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学校一定要注重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建设,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学校一定要切实完善校园环境的建设,要能够为学生构建一种和谐的成长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健全人格,疏导不良的情绪,让自己得到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应该注重提高每一个教师的素质素养,要让教师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让教师能够成为和谐校园构建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家校协同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家长应该和学校积极合作,与教师积极沟通,力求创建更为完善、和谐的家庭环境,让整个家庭的和谐环境氛围更为浓厚,对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父母的引导和陪伴下,对生活和学习具备高昂的兴致,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最后,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构建有效的人文环境。学校教师可以在科目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相关的人文知识,比如传统文化内、核心素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甚至可以给学生积极拓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理念以实践的形式得以呈现。父母也应该积极陪伴孩子阅读各种书籍,和他们积极讨论和交流,可以通过阅读构建人文环境,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才能够对他们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3.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做到三位一体发展

要想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就一定要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让家庭成为学校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实后盾,能够有效地展开一系列的后续教育实践活动。所以学校教师应该和家长积极合作,向他们讲述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需要他们配合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家校合作的价值和作用。

比如,学校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家长参与家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让他们在活动中对孩子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健全相关的制度,要为家校合作提供更为科学的制度保障,甚至可以投入资金支持,创建一个独属于家校合作的平台,让整个家校合作能够更为科学、合理,更加具有专业化和个性化特征。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家庭和教师三方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紧密的三位一体关系,它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尽最大可能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为深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一定不能忽视家校之间的合作,要通过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有更为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琪《试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措施》,《新课程》2019年第4期。

[2] 杜瑞红《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