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8龚秀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口罩历史

龚秀莲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的教学方法论。该方法论的提出,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教学为例,通过前后教学流程的对比,谈一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活教育 历史教学 意义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43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有较多难以理解的名词,这些名词既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的重要组成。只有对历史名词充分理解,才能在脑海中描绘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历史名词距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并不能直接理解,进而影响了学科的学习。如果能够应用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学思想“生活教育”,在课堂上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多难理解的历史名词,如“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我在备课的时候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了很多史料进行分析以及前后对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并理解。

1.以书本内容解释历史名词的教学方式应用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学生们欢呼声“耶,历史课,轻松!学习历史不就是有手就行!”“明明有脚就行!”“简简单单!”……在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中,我走进了教室。见我走了进来,大家都立刻收声坐下。在学习第一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第二子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候,学生们在我充分准备的史料和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农村和城市改革前后的历史现象,的确轻松理解了这两个历史名词的内涵,也感受到了农村和城市改革后的变化,理解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在我信心满满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学时,幻灯片呈现出我设计的材料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是什么?(2分)

这个问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毫无难度,他们都知道“根据材料指出,抄材料”,异口同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看这一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又自然而然地问下去,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呢?这道题对于八年级学生也没有难度,因为他们几乎都知道,“意义”这样的答案一般在这一知识点的最后几句,于是又是异口同声地读了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就在我暗自窃喜、得意于自己备课成功时,小A举起了手,“老师,什么叫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什么是‘国家宏观调控’呢?”在小A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这个体制的实行能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呢?”

我开始给他们解释:“传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单一的计划的方式来调节经济,传统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就应该是单一的市场经济来调节经济,而我们国家就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导,辅助市场经济起调节作用,就会更稳定。”说完,学生的表情更凝重了,满脸问号。

2.以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历史名词

看着他们戴着口罩迷茫的表情,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不是现成的例子嘛。接着说道:“大家还记得疫情暴发初期,口罩被哄抬到多少钱一个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10块”“100块”……

我又问:“为什么平时1块钱的口罩在那个时期涨价那么多?”

有学生答道:“因为供不应求,口罩紧缺!”

“说得非常好,所以市场调节就是根据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我又问:“那么,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来调节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会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对购买者不利。”

我接着问:“为什么口罩价格后来又降下来了?”

有同学答道:“因为国家对抬高口罩价格的行为做了惩罚,我记得当时不少药店被罚款了。”

我满意地看着他们:“对呀,通过国家的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来调节经济的方式就是国家宏观调控。”

学生终于恍然大悟,我又接着问:“所以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组织语来,满脸的疑惑也烟消云散。接着,我们又一起探讨了学生们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的增长”,同学们根据“口罩价格的变化”,分析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生活教育理论是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的方法论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

从本节课来说,单一依据书本让学生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学生能够根据做题方法加以指出,但并不理解。后来我又用更深奥的歷史名词来解释历史名词,学生理解起来更费劲。这样的教学就是陶行知先生一直反对的死板教学,哪怕学生对这句话烂熟于心,但是依旧没有理解,更别说灵活应用了。在我采用了第二个教学方式之后,选了学生们近期每天都听到用到的物品“口罩”为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层层设问,搭建学生认知层次的梯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进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单一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优越性。

2.生活教育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途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学做合一”,是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是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仅依靠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教材,采用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教成“死读书,读死书”的新一代青年,务必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将生活引进课堂,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再转移到生活之中,即将“教和学”转移到“做”之中。

以本节课为例,教师通过“口罩”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意义后,还可以增加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定,谈谈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了教学的高度,增加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表述的环节,同时将教学迁移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行动能力。

当今世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当今的中国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依靠传统的旧知识、旧观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教不断变化的学生。而应该紧跟生活和实践,从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认识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的要求。在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生活拉近历史课堂,其实也就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从一节课来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从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

参考文献:

谌安荣《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论意义》,《云梦学刊》200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口罩历史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