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1-01-08孟凡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弘扬古诗词教材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下教育体系要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古诗词作为媒介,将课堂教学作为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弘扬。以部编版教材为基础,探究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制定传统文化的弘扬策略,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中年级语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2.027

一、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古诗词出发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也能对学生的语言素质进行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新《课标》对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要求,在改革的要求下,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了创新,将古诗文作为切入点,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基于此,农村小学中年级依托部编版教材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必然。

(三)农村小学教育的需求

与城市教学相比,农村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必将受到限制。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生从多渠道入手,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已经成为必然。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打破了农村教育的限制,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给农村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部编版教材百花齐放的古诗词知识传承文学文化

1.爱国诗

爱国类古诗词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豪迈的气概,是作者爱国情怀的表达,爱国古诗词是爱国主义的历史传承。如在部编版中年级教材中,就包含了一些爱国诗词。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中的人杰是汉高祖对功臣张良、韩信的称赞,鬼雄所指的是壮烈死去的人,而项羽是一个乱世英雄,激励士兵不打胜仗,誓不罢休。这首诗词有借古讽今之意,是通过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表现了作者对收复故土的愿望,以及爱国之情。以这些诗词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

2.送别诗

古代的文人墨客常用古诗词来表达情感,其中以送别诗最为出名。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中《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一首非常出名的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的诗,表达与朋友的离别之情。这首诗中蕴含了我国传统的知音文化,既有对朋友的不舍,也体现了自身的高风亮节。在教学时,教师可从诗的背景入手,将诗中的纯真友情传递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树立坚持操守的信念。

3.田园诗

田园诗是古诗词中最为经典的,可以表达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诗人对恬静田园生活的向往。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是典型的田园诗,诗中细致的描写了男丁白天耕耘,女人晚上绩麻的场景,表达了乡村的淳朴民风,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自给自足的场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插图、想象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将我国朴实的民风民俗渗透到教学中。

(二)利用插畫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刻板的文字相比,中年级学生对于多样化的图片更有兴趣。再加上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高效进行教学。而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在古诗词中大多会配有颜色艳丽的图片,这些图片是对诗词内容的缩影,从图片入手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作用。

如《芙蓉楼送辛渐》作为一首送别诗,不管是在教材中,还是在网络中都可以搜到很多应景的图片,有诗人王昌龄的图片,有与诗词景观描写相符合的景物图片。教师可以图片为媒介,让学生了解作者,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诗的意境进行深入感悟。创设形象化的传统文化情景,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词的意境。

(三)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1.通过朗读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朗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通过开展朗读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展古诗词朗读时,可设置多种类型的主题。

比如,本次古诗词朗读的主题为“家国情怀”,教师就可通过班会活动,告诉学生朗读的具体要求:

(1)活动主题

请同学们以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等为主题进行朗读。

(2)内容和形式

选择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朗读,课外诗词为辅助。开始单人朗读,也可是双人合作朗读。

(3)参加对象

全体同学都要参加。

(4)评分办法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选择平均分作为选手最后的成绩。根据成绩排出一、二、三名,给奖励。

(5)朗读的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普通话,朗读时间不可超过3分钟,比赛顺序通过抽签确定,不可随意改变。

通过主题古诗词朗读活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高。朗读本身就是一项文学创造的过程,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会对古诗词进行品味,尤其是在有关爱国的古诗词中,凝聚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热爱。

2.开展诗人探究活动,赢得文化认同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现代化产品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学生的生活也越加丰富,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没有学习兴趣,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没有必然联系。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较多的古诗词,蕴含了多个朝代伟大诗人的智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这些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等进行了解,也可作为一项教学资源被使用。最主要的是对古代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品等进行了解,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还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的《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在天宝十二载所作,这时他已经辞官10年,尝尽了漂泊的辛酸,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怀才不遇的孤寂感,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再如,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诗人,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处事原则等被后人所传颂,诗词中多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辛弃疾有很多吟诵祖国河山的作品。利用诗人简介、背景资料,开展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组织开展“诗人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的诗词,分析诗人的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互相取长补短,完成知识的学习。

与城市教学相比,农村教学会受到教学资源、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尤其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农村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越发明显。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其中涵盖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古诗词知识更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所以,依托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必然,本文针对中年级学生,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全面挖掘部编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部编版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教育观察》2019年第2期。

[2] 馬海荣、许秀丽《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11期。

[3] 刘希堂《部编版教材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76期。

[4] 余阿红《部编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研究》,《课外语文》2019年第6期。

[5] 张盼《以诗词为媒介,传承传统文化——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孩子天地》2020年第4期。

(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中年级依托部编版语文教材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负责人:孟凡慧,课题编号:1912020)

猜你喜欢

弘扬古诗词教材
弘扬爱国精神
踏青古诗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