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的风险及其防控
2021-01-08张劲松武红阵
张劲松 武红阵
(1.南京审计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2.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未来已来”,而人工智能(简称AI)就是近年来最能代表已来的“未来”,已来的“未来”正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场域变化。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地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甚至人的思维、基本概念与场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智能化社会来临,与传统社会相比,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正在发生,社会风险的性质与种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不断带来风险,防控十分必要。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之间的协同,是防控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所带来风险的主要途径。
一、人机共存: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产生两种对立的现实场景
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在1955年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那一年达特茅斯学院的麦卡锡教授决定做一个项目,探索人工智能是否具备可能性以及人工智能的局限性。该项目的目标是“找到某些途径,使机器能够使用语言、形成抽象概念、解决目前留给人类的各种问题,并改进它们自己”[1]56。这个项目对人类影响至深,从此人工智能逐步嵌入人类生活,人机友好与冲突两种场景在社会生活中交替或交织发生着。
(一)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的人机友好场景
在进入21世纪后,回顾近50年来的历史,“我们已经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当然,这些问题还算不上被完全解决,但已经从过去不可理解、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转化为可应对的挑战”[2]1。借助人工智能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深入地用机器去剖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本质,机器与人产生了极为“友好”的场景。
其一,解放劳动场景。人工智能将人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社会凡是那些重复性、技艺性不高、缺乏创意的工种都将被机器替代,同时,这些智能机器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成倍地增长,人们在大部分获得机器创造的财富分配后,已经从生存压力中彻底解放了出来(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这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不再去做那些繁琐、重复、价值不大的事情。”[3]326人工智能仍然没有摆脱其“工具”属性,人类运用“人工智能”,其目标是使人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替代了人类的劳动,越来越多的重复性、技艺不高的行业或工种被“机器”所取代。人与机器之间越来越“亲近”,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我们愿意使用人工智能,甚至是一些需要高强度技术的领域,我们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如医疗手术),全新的人类行为场景出现。如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苏州工业园区投入大量人工智能便民机器,并将其设置于各社区,使人们不出社区就可办理许多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完成的事务;浙江出台“最多跑一次”改革得以实现,得益于大量使用了人工智能。
其二,云脑时代场景。人工智能与人脑融合将人类推进到了一个“云脑时代”,一个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相互融合的“云脑时代”已经来临,“这种融合将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虚拟与现实、人类与机器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人类与计算机的相互赋能或将永久改变人类的命运,在一个万联网、人、机所构成的未来世界,必将催生新的世界观、新的科技秩序与道德秩序”[4]7。人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让人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未来”方向,人类发现了更多的可以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方式。人类不仅不愿意远离人工智能,而是更有兴趣去发明和使用越来越高级的人工智能。人脑创造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使用又将人吸引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新的场景不断涌现。
其三,预测未来场景。人工智能将人的预测未来的能力大大提高。“越来越深入的数据网络和互联设备加快了通信和信息处理的速度,从生物学、能源、媒体到政治、食品和交通,一切领域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改变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未来。”[5]VIII“未来”本不可知,但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则大大提高了。大数据进入超数据时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使人类具备预测性的能力,超数据不但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预测人类行为,“人们对于未来不再是彷徨无措、一无所知的,而是可以通过超数据的能力对未来进行推测,这是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一个大方向”[4]23。人类预测未来能力提升,让人类能更加理性地共同“协商”人类世界的冲突,除非国家权力被一些非理性的当权者所把控。协商解决人类共同体的问题,这本就是一个全新的人类行为场景。
(二)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的人机冲突场景
其一,机器排挤工人场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就分析了机器排挤工人现象,当时的研究场景关注的是机器取代工人劳动之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无法活下去,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之后,机器排挤工人现象更加剧烈,且形成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场景。比如过去依赖人脑的医疗手术,现在则在许多方面可以由机器来完成,甚至可以在远程通过控制机器来完成,尤其是可以通过编程后由人工智能机器来完成。人工智能使用越广,人类的工作被取代的可能性越大,“诸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终端等在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技术的运作下都或多或少有人工智能的影子,似乎各行各业正在面临被人工智能从少许到局部甚至到全面的替代工作、工种的威胁”[3]299-300。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令一部分研究未来社会发展的史学、哲学和社会学家们表示出了极度的担忧。
其二,机器裹挟社会场景。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发展从来就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智慧和力量,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饱含着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经验与教训”[6]。但是,在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之后,人们感觉到“选择”在减少,人被机器裹挟着“前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被使用,人类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依赖或被人工智能所限制,比如,若你不能很好地使用智能手机,你的出行和购物就可能在很多场景下不能顺畅地完成。人工智能裹挟着你往其所“引导”的方向前进。今天,嵌入“人工智能”因素后,对于某一部分人(如老人)来说,其若要介入社会,就得学会与机器(人工智能)相处,否则会变成“现代文盲”,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受机器制约。
其三,机器威胁人类场景。“过去的机器旨在节省人的体力,现在的机器开始代替人的脑力。人通过两性繁殖的进化速度远远赶不上机器。机器的进化速度服从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提升一倍,而人的进化速度则是20年一代人。”[7]226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之后,尤其是AlphaGo Zero于2016年3月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并获胜以后,人类越来越忧虑。“就像机器能省体力一样,符号演算能省脑力。演算越完美,付出的脑力就越少。”[7]24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取代人力;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不仅可以在很多领域取代人力,还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取代”人脑。机器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比人的体力和脑力更具备优势,“人工智能依靠分析大量的数据以及快速响应复杂输入的能力,获得了超越人类的优势”[8]98。人们不禁要问,人的进化是否还有竞争优势?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些都是机器威胁人类的场景。
二、人机变局:人工智能带来对立现实场景下的机遇与风险
(一)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人机友好场景下的社会发展机遇
其一,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后,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了可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做了美好的预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273个人的发展不仅不会妨碍别人的发展,而是促进其他人的发展。自《共产党宣言》出版以来,我们憧憬着这样的美好未来的到来。而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之后,我们触摸到了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可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二次机器革命(1)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中认为,以蒸汽机开启的工业革命是“第一次机器革命”,而以“计算机和其他数字技术”开启的新技术革命可以称为“第二次机器革命”。来临,“就像蒸汽机及其他后来的技术发展克服并延展了肌肉力量一样,计算机和其他数字技术——那种用我们的大脑理解和塑造环境的能力,正在对金属力量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些新技术正在帮助我们突破以前的种种能力限制,并引领我们进入新的领域”[10]11。人工智能带来新机器大增长,并产生大裂变式的脑力增长,且由此产生了令人震惊的生产力,我们已经体会到这一次人工智能的机器革命,从人机友好所带来的生产力中,我们体验到了物质财富正在“充分地涌流”。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之后,人类不仅可以获得十分明显的物质财富增长,而且还可以让自己不断缩短工作(劳动)时间。从全球范围来看,财富总量日益增长,让人类养活自己的“生命体”的能力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直接的物质财富生产中分离出来,由于时间自由得到大大改善而可以自由地生活。人的自由发展已经不再是愿景,而是正在成为现实。
其二,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后,人的就业模式发生了重构。一方面,人类遭遇颠覆性就业模式。当前及未来,“所谓工作,已经远远不再是早上到公司打卡晚上再打卡回家这类单一的方式了,将会有更多柔性的灵活模式不断涌现”[3]317。中国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原有的第三产业遭遇冲击最大,尤其是餐饮、旅游、实体商店等,损失惨重。中国在有效控制疫情之后,依赖人工智能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兴起,包括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专门从事软件、咨询、金融、交流、教育、检测、推广、销售、租赁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服务活动的产业类型。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3。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预示着颠覆性的就业模式将不断出现并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人机友好环境下,每个人都有介入无差别的全球性工作的机遇。“由于协同生产关系及机器取代体力劳动带来的就业范围扩张,将为更广泛的人群带来无差别的就业机会。所以,机器智能化及平台就业使就业者的身体素质、所处地域不再构成制约,不论是身处偏远地区的个人还是小型化组织,都将无差别地接入全球性的工作机会。”[3]307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有许多人类共同问题将全人类勾连起来;人类共同事务越多,全球性的工作、工种就会增多,为全球需求而进行的生产就会增多,工作的需求也越多。现在及未来,协同生产、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全球性的生产越来越便捷,工作的场景正在向全球布展,工作的机遇同时也在全球扩展。
将雨课堂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经过一年教学实践,在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讲授时间,增加了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在讨论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会出现讨论的话题偏离课程主题情况。
其三,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后,人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变。如果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得到这个东西并不困难,那么全球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基础必将发生重构。随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深入发展,未来的生产模式会出现颠覆性变化,“在种种新兴科技中,最具颠覆性的也许是纳米技术。如果我们能用原子构建分子,再用分子搭建材料,就无异于发现了点金石,从此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出任何东西”[11]2。从第一次机器革命直至如今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人们对人类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的认识深信不疑:以往认为不可能的,常常被科技创新变成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任何东西的愿景,并非不可能!人的生产模式的巨变,让人类生产出了“不可能”的创造物,以至于人们认为只有“不确定”才是“确定”的。发展中的各种各样的机遇随时可能跃到人类的面前,关键是能否抓住这些机遇。
(二)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人机冲突场景下的社会发展风险
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人机冲突的场景下,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社会风险,美国未来学者瓦德瓦等人作出的判断是:“人工智能既是现代计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也是人类创造的最危险的技术。”[5]9
其一,社会存续风险。传统社会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接而存续,自然人存在的社会因生产和生活而连接在一起,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是人及其社会存续的基础。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交往依赖手机,基本的交往技术是“数据技术”。人类已经严重依赖“数据”而生活,“未来,人类社会很可能就会由‘自然人’‘机器人’‘基因人’构成。影响所及远不止人类本身,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伦理、法律等进行全面改造”[12]序言,6。自然人面对机器人、基因人时,是否还有优势,多数未来学者持悲观态度。
其二,社会极化风险。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之后,一部分人抓住机遇,迅速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占据最先进的生产力,并积累大量的资本进行机器生产,成为这个智能社会的“宠儿”,而另一部分人(包括其依赖的产业)却可能被智能机器所抛弃。社会的两极分化加剧,财富的两极分化也随之加剧。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发展“不民主”,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场景。新的社会不公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新的巨大社会风险,一种全新的“风险社会”出现,加剧了传统“风险社会”的风险系数。
其三,社会透明风险。詹姆斯·坎顿预测未来安全防范的十大趋势,其中之一是有关个人隐私权的预测,“个人将不再拥有隐私。在影像监视、资料库监督软件(database sniffer)、人造卫星以及生物辨识系统控制的未来中,一定会牺牲个人隐私来换取人身的安全”[13]169。在大数据面前,人的生活、日常行动、喜好兴趣、生理需求等方方面面的数据,非常容易被机器所抓取。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显得如此弱势与无奈。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你已成了透明人,社会成了透明社会。
(三)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对立场景下机遇与风险的互变
首先,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机遇具有变成风险的可能。我们现在也可能步入这样的未来:“没有工作、失去隐私、入侵医疗记录、提倡优生学、越发严重的经济不平等,这些可能创造一个不安定的、奥威尔式的或是暴力的未来,可能破坏我们殷切盼望的科技进步。”[5]引言,12文明进步很可能在无意中退步,威胁社会文明进步的可能恰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人工智能本身。
其次,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风险具有变成机遇的可能。我们认识到了机器裹挟人类发展的场景,我们也明白了发达国家今日面临的危机是由过去盲目地单向发展科技所致。对于科技风险的这种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机遇:“倘若我们能借鉴其中,有计划地发展和谐社会,不仅可以减少西方国家过去遭遇的危机,而且可以克服未来的冲击。倘若能掌握问题的症结,明智地控制变革速度和过程,我们便会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我们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还能安身立命于变革的浪潮之上,重新掌握未来的命运。”[14]内容提要
三、人机协同:防控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带来社会风险的路向
防控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后带来的社会风险,让中国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愿景,人机协同让这种美好愿景成为可能。
(一)以人机协同把握大变局,防控社会难以存续风险
1.充分利用机器解放劳动的人机友好,让人类有充分自由去延续社会
人工智能促进了科技快速发展,中国充分抓住了第二次机器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指数式的提升,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出现在中国人面前。“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处于全球的前沿,创新只能来自于自己的发明。发展中国家则位于世界技术和产业链的内部,创新可以依靠引进和模仿来实现,而使风险和创新的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16]1中国如果能把握住这种可能性,就能获得数倍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这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40余年来所依赖的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搭上了科技发展的“末班车”,长足的发展摆在中国人的面前。在大变局中,中国人看到了社会延续的风险存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机器革命,让中国逐步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让大部分中国人逐步从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中国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有更多自由发展自己的空间,有更多自由使用的物质财富。中国人开始富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上“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的机器解放了中国人的“劳动”,给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条件,中国人可以充分自由地思考并践行如何让社会延续下去。现代社会最为巨大的威胁人类社会生存的风险,主要是由人自己“创造”(或说“制造”)出来的,最终解决这样的风险需要有睿智的人类去采取行动。中国人在利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着手解决社会延续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利用让中国人在大变局中更有能力解决全社会存在着的最大风险。
2.充分利用云脑时代互联的人机友好,让人类有深邃脑智去延续社会
面对未来的冲击,最重要的是应准备一切创造性的策略,来塑造、转移、加速或减缓不断袭来的大变革,“个人需要一种能够配合现代化新教育的生活原则来计划和调整自身生活;同时,他需要一种新技能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而社会急需一种新的组织及机构形式,需要一种新的缓冲器及平衡轮”[14]325。一个充满创新和不断创造财富的社会,才是我们尊崇和期盼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嵌入中国人的生活后,中国人充分利用了云脑时代万物互联的人机友好,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在最近的40年里不断“涌流”,中国进入了“大发展”的美好生活时期。
万物互联、世界互联,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共同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17]人工智能有带来社会风险的一面,但这种风险是可以防控的;人类不能将自己拖入无法延续的境地,人机协同地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故意区隔不同国家,才是真正将人类拖入难以延续的风险之中。
在云脑时代,做好人机协同,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人类深邃的脑智,可以引导社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下去。“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很快就渗透到医疗、交通、金融、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就像18世纪的蒸汽机、19世纪的电力和20世纪的信息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具有足够大的技术辐射效应,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引擎。”[18]2中国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脑智。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儒家文化,在处理人机关系上,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整体来说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及其儒家文化中有着消解人机冲突危机的内涵存在。
3.充分利用预测未来能力的人机友好,让人类有协商理性去延续社会
人工智能嵌入人类生活之后,人机协同友好地“相处”,让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提升了,“人类唯有突破数千年所固有的传统视角,超越被知识结构制约的想象力,使得即将到来的科学奇点造福人类,驾驭人工智能,洞察和跨域各种毁灭性陷阱,在多重宇宙中,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重新确认应有的位置,迎接后人类社会”[15]19。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预测人类的未来。2006年美国知名的未来学家詹姆斯·坎顿就预测:“流行病的高风险会促成新传染病的猛烈爆发,可能使SARS、禽流感、艾滋病以及伊波接病毒变得小巫见大巫了。”[13]169人类越多地准确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大事件,当前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了世界及其未来,人们都很明白只有全人类共同协商、合作才是出路。人类不会被瘟疫击垮,人类的协商理性可以保证人类的延续。
当下,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将全世界联结成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历史的网络将人与人相联结,将人与过去,乃至未来相联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触发变化;在这种浩渺无垠的网络里,无数事件相互交织、彼此推动,塑造了我们的当下。”[11]6人类共同的危机,就需要共同地应对,甚至人类还得与机器协同地应对。“当整个人类成为彼此相连的信息有机体,并且,与人与物共享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时,认识的责任就必须由人类的能动者和非人类的能动者共同承担。”[19]13人类协商,人机协同,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性的人类运用其理性去克服社会延续危机的重要路向。
(二)以人机协同促进多元化,防控社会极化风险
1.从机器排挤工人场景中分化,让中国消弭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化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就预言:“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不受干扰地以直线增长,中国不可能避免浪潮间的冲突。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将毫无疑问不止一次地发生衰退和复苏的现象,并连续不断地影响全球的经济。”[20]316托夫勒在40年前对中国的预言不尽准确,他未能认识到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不断出现经济及社会危机时,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不止一次地发生衰退和复苏”;相反,中国处理与机器的关系上相对友好与协同,科技促进了中国经济长足发展,且在人工智能等方面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世界领先,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增加的大势,哪怕新冠疫情如此严重,中国仍然能保持正增长,甚至是2020年世界上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大国,新的分化开始出现:一方面,中国存在着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在某些领域机器(尤其是互联网)促使一些产业破产;另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促使中国人利用万物互联,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联通世界,为全世界而生产。中国社会没有出现西方国家常见的明显财富分配上的两极化,加上中国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投入加大,城市和乡村实行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措施,中国在消弭财富分配上的极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
2.从机器裹挟社会场景中分化,让中国消弭人民群众地位的极化
机器本是人类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但是,当人工智能机器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后,一部分老年用户对人工智能的学习跟不上智能发展的需要,此时机器裹挟着人类,一部分不适应人工智能的人就会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被机器所“压制”。“在我们势不可挡地迈向智能化的社会道路上,面临着有必要重构一切的情况下,哲学社会的出场,很可能比技术与资本的出场,更迫切,更重要。”[19]15所以,我们应该将人与机关系的研究场景,置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场景中。在人与机关系场景中,机器裹挟人类的行为发生有其存在理由,但是,人类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在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学习上的两极化,是完全可能的。
人工智能将使用者分化为两极,擅长人工智能学习的群体是一极,他们是人工智能运用的专业化群体;当所有人都会使用某一类人工智能时,就走向了大众化。比如,上世纪上半叶摄像相当专业化,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享受照相技术,他们是专业化一极;随着相机的“自动化”,多数人可以使用相机照相了,尤其随着当今手机的智能化,几乎使所有人都可以随手拿起手机拍照了,从而走向了使用群体的大众化。中国政府在贴近服务上的“放管服”改革,正是直接贴近社区、贴近公众提升服务,不管你会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机器,政府都会通过贴近服务帮助一部分群众消弭人工智能运用带来的社会极化,机器裹挟社会的问题将得到分化。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始终不会改变,西方社会的极化现象在中国不会出现,中国在人工智能使用上将越来越走向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可以简便地使用。
3.从机器威胁人类场景中分化,让中国消弭中西社会发展的极化
第一次机器革命后,先是英国,后有美国,先后超越古老中国,中西之间的发展极化形成。改革开放的40余年来,中国从机器威胁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景中分化出来,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人工智能的机器发展了友好关系,中国开始了崛起,中西发展差距大大缩小。“目睹美国的困境,无论疫情还是政治方面,越来越让中国对本国的治理体系充满信心。”[21]
西式民主不是中国人所期盼的,中国有自己的制度自信。中国自己的发展史由人民群众来创造。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中国政府团结了一切人,共同创造中国的发展史,后发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生产力,中国人也会运用,且运用得当,从而使中国社会发展稳定。中国人从机器威胁人类的场景中分化出来,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三)以人机协同推进大繁荣,防控社会透明风险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这个重要领域的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17]国家的重视是中国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持续40余年来的高速发展,并进入大繁荣时期;为大繁荣能持续发展下去,以人机协同防控社会透明风险非常必要。
以人机协同推进大繁荣,消除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变成风险的可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在生产中的运用带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大繁荣,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总结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9]256然后,“在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运转良好的策略,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繁荣。在未来的技术竞赛中,最成功的国家将是那些积极变革并且跟上技术进步的国家”[10]中文版序言,3。蒸汽机时代,一方面机器会排挤工人,另一方面机器作为科技进步的生产力带来了社会大繁荣;今天的人工智能,它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但它同样也可能带来社会透明化、人被科技所裹挟的风险。在面临失去工作、失去隐私、失去做人的尊严时,要靠人机协同来消除人力智能发展机遇变成风险的可能。
人是主体,人工智能机器是工具,工具是为人服务的。机器排挤工人、机器裹挟社会,这是劳动产品导致的社会异化,消解这种异化仍然应当从人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上去寻找答案。人类现在的确有超越机器的优势,人类能思考并具有创新能力,有情商和社会同理心,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是否还能对计算机保持这些优势。我们已有证据表明计算机可以具有创造性,并具有情商和同理心。从长远来看,智人与机器的竞争中几乎没有希望获胜”[22]21。我们在运用人工智能促进大繁荣时,就得运用人类智慧防控机器运用中的社会透明化风险。如何运用劳动资料来进行生产,决定权在人。
中国最新一波大发展(繁荣)取决于中国政府支持下的本土科技的创新,大量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工具、万物互联,既推动了中国大繁荣,也让中国出现了其他国家已经发生的社会风险。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又给了中国解决社会风险的机器工具。我们的思维进入了一个较高层次,我们用概率来表达事物,我们可以“接受错误和混杂,认识到数据的动态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必将展现出一种模糊性的变化趋势”[6]24。人工智能工具在其生产的过程,使中国人的劳动及其劳动创造的物品走上了人机协同的道路,透明社会风险必定能被我们所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