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敏论治紫癜病经验探讨

2021-01-08龙兴震贾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紫癜气血

龙兴震,贾敏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亦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 血管炎,是主要由IgA 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血管炎,主要累及细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特征是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可触性紫癜,常伴单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炎、腹胀腹痛、血尿、蛋白尿等。HSP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食物、精神、药物、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等因素有关[1]。

国内外的研究仍倾向于HSP是由IgA介导的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氧化应激等参与的免疫反应性疾病,包括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XC趋化因子配体11等[2]。本病好发于4~7岁的学龄前儿童,秋冬季相对高发,男性多于女性,年发病率为0.003%~0.026%[2],病程常有自限性,但易复发,累及多系统,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病等。成人发病率低于儿童,为0.0001%~0.0018%,但肾损害等并发症较儿童更为严重[2]。HSP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早期诊治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非常关键。国内外关于HSP的诊疗指南陈旧且混乱,分类标准对儿童患者更为适用,不适用于成人,且缺乏统一、规范且完善的HSP 诊疗指南。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颇具优势,无论从出血情况的改善,还是西药副作用发生风险降低,整体调节和经济灵活等方面都颇俱佳效,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根据临床特征,归为 “肌衄”“葡萄疫”范畴,也可根据临床表现归为“血证”,近年来新版教材已将其命名“紫癜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葡萄疫篇》有“此证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 郁于皮肤, 凝结而成”的记载。巢氏《诸病源候论》云“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 而胃主肌肉, 其热挟毒蕴积于胃, 毒气熏发于肌肉, 状如蚊蚤所啮, 赤斑起, 周匝遍体”,“凡荣卫大虚,脏腑伤损, 血脉空竭, 因而恚怒失节, 惊忿过度, 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 血脉流散也”。唐宗海《血证论》中指出“既然是离经之血, 虽清血、鲜血, 亦是瘀血”,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周身作痛, 以其阻塞气之往来, 故滞碍而痛, 所谓痛则不通也”。

现代众医家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多从毒、热、瘀、虚等方面来进行阐述。赵相雨等总结[3]李秀亮教授经验,其认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当责之于“毒邪”, 其病机当为毒邪伤络,邪毒内伏, 耗气伤阴。小儿脏腑娇嫩, 为稚阴稚阳之体, 腠理不密, 卫外不固, 不耐外邪, 失于调护, 故为邪犯。毒邪犯人, 正邪相争, 外郁肌腠, 内闭营血, 毒热壅盛, 热迫血行,血溢肌肤则为紫癜; 毒邪内扰肠胃, 阻遏气机, 损伤肠络, 则腹痛便血;毒邪深入下焦, 灼伤肾络,血渗溺中而出现尿血;毒扰肾关, 肾失封藏, 精微外泄则发生蛋白尿;毒滞络中,气血循行不畅, 不通则痛, 故见关节疼痛。裴胜等[4]认为热毒炽盛为本病的主要病因, 热毒炽盛, 灼伤脉络, 迫血妄行, 络伤则血溢, 血溢脉外则是病之变化。王文英[5]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 内因为素体有热或素体气虚, 外因为感受六淫外邪或湿热药毒入侵。病机有虚实之分, 实者多为血热血瘀, 虚者多为脾肾两虚, 发病之初多由外感毒邪化热, 热盛动血迫血妄行所致[6];热毒盛极, 又易耗血, 血溢脉外, 离经之血成瘀;久病脾肾亏损, 气阴两虚也能造成血行无力而致血脉痹阻, 瘀血蓄积日久而生内毒。

贾敏教授是贵州省名中医,精撺《内经》《伤寒论》秘义,数十年来奋战在临床一线,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随贾老3年余,遂将其诊疗思想和笔者心得整理如下,供同道分享。

1 辨治思路

1.1 肝脾同治为诊疗核心

肝主藏血,属阴,主疏泄,属阳,故肝“体阴而用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起到调节血量、贮藏血液的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7]。《灵枢·本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通畅。”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肝主疏泄和藏血关系正常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若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失调,则百病丛生。若人体情志不和或他病及肝,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藏血功能受损,则血和津液的功能受到影响[7]。元代朱震亨云:“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六郁之中,气郁为先,气郁一成,诸郁遂生。”《金匮钩玄·六郁》载: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都体现了情志因素对气血功能调和的重要影响。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体现了脾主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性[7]。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如清代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载:“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难经·四十二难》载:“脾裹血,温五脏。”体现了脾主统血功能正常的重要性。

若由内因、外因和情志因素等引起肝气疏泄失常,脾气亏虚,运化失施导致气不摄血,进而血液受损和运行失常[4]。

1.2 初病久病,邪有偏重

过敏性紫癜的疾病情况可区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急性期多因火邪、热邪和火热之邪,导致迫血妄行而出血[8];缓解期多因气血亏虚,气不摄血或瘀血阻络,血溢脉外所致。贾老临证时常结合“肝藏血”及“相火”理论,提出相火扰动,伤血动血且耗血,血不归循经[8],溢于脉外,肝疏泄失常,不藏血,此为本病的重要病机。《济生方》曾记载 “夫血之妄行,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该条文表明血证初期多由火热之邪患病。病程长久,病情缠绵不愈,易耗脾气,气血生化乃乏源,营血没有统摄之力,溢于脉外;气机循环阻滞,脉络血瘀之征显现,可引发血液不循脉,发生血证。

1.3 清解热邪,辨清虚实

《临证指南医案·吐血》记载“若夫外因起见……阳邪为多……阴分先损,易受天之风热燥火”。外感邪热,迫血妄行,常致血证。肝肾阴虚则血热盛,亦此种热盛亦可损伤脉络,血从脉中溢出,乃生血证。《张氏医通》认为肾精不可耗和散,循脉回于肾本脏,不泄于是藏于肝,化清血濡养五脏。贾老论治本病,治火时常先辨清虚实,而后方可用药。实火常选生地、牡丹皮、水牛角、连翘、玄参等药;若兼湿热之征,可加茵陈、肉蔻,豆蔻等药以清利邪气;虚火者针对具体病情酌加知母、青蒿等药祛除虚热之邪;伴见阳明火盛之征,加生石膏,用量视火盛程度可达40g。

1.4 活用止血,以防留瘀

《血证论》认为失血就是由于瘀血所导致,瘀血是其根本。治疗血证,当基于行血祛瘀,若此法得用则离经之血自止。“溢脉外血易成瘀邪”,治疗原则当遵循止血不固瘀,止血药灵活选用。贾老喜用且善用茜草,出血证的诊疗中常见茜草,一般15-20g的用量。据《本草纲目》记载茜根,气温行滞,专于运血活血。

1.5 重视脾脏,调补气血

《医宗必读·脾胃后天本论》载“脾何以为后天之本?……经曰:安谷则昌,绝谷乃亡。犹兵家之粮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人之身幻化,须用水谷之气濡养,营精入于中焦,胃气觅精洒陈于六腑,遂之气生,和调五脏后精血得以化生,肾阳之火为之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盖脾为后天之本,脾主统血,脾气调和,则气血充沛。然机体血液的生成由脾气所推,脾脏乃主运化之功,食谷于胃,化生精气,后在心气的推动下化生营血。治疗中重视脾脏的调理,气血,卫气充盛,以摄血行。贾老临证时,多用黄芪、鸡血藤、参类药治疗气损出血证,血失摄于脉外,取意圣愈和补阳环五,补气和中调血的兼活血行气。脾胃气血生化有源,血液自能固摄,因而出血可止。

1.6 重视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贾师认为正常情况下气血相安无事,一旦人体出现偏衰和偏伤,血才会从其处渗漏。盖缘人之禀赋,不无偏胜,劳役无不偏伤,其血则从偏衰偏伤之处而渗漏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纠正盛衰,而不可用不寒不热之剂投之。这是治病就本的思想体现。

1.7 分清经络辨斑色

《重订广温热论》提出血热之证有经血热和络血热的差别,发斑及时经络血热之毒窜入肌肤所致。斑色红属经血热,斑色紫属络血热。临床诊疗当中,五色斑大致可分经血热和络血热两大类,以红、紫色为主,其他颜色为两者之毒瘀较甚者,而白斑属于特例。另外,用药需综合判断预后,一定要明辨斑之疏密、泽枯、有根无根、还要诊其脉象,这是综合判断患者能够病愈的参考指标。“如斑一出,松浮洒于皮面,起发稀朗,红如朱点纸,黑如墨涂肤,此毒之松活外现者,虽紫黑成片可生,若形干而滞,或枯而晦,稠密成片,紧束有根,如履透针,此毒之有根锢结者,纵不紫黑青亦死。”

2 验案举隅

患者王某,男,10岁,初诊2016年8月7日。主诉双小腿瘀点、瘀斑5+天就诊。血尿大便常规均无特殊异常。症见精神欠佳,口干,恶寒,发热,肌肉酸痛,咽红(或扁桃体肿大),双下肢出现针尖样,或蚕豆样,大小不一的紫红色的瘀斑(点),按之不褪色,轻触碍手,边界清楚,间隙的皮肤正常,纳眠可,小便深黄,大便干结,口渴欲饮。诊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紫斑病(邪入脉络,脾失统摄)。治以解毒益气,凉血止血,予紫斑汤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生黄芪20g,炒白术10g,仙鹤草10g,地榆炭10g,地黄15g,土茯苓10g,西洋参10g,生甘草6g,大蓟10,小蓟10g)中药7付,每天一剂(分三次);二诊2016年6月13日患者就诊第4天皮损消退可,但脐周出现绞痛,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考虑紫斑病累及消化道黏膜,故加予左金丸,玄胡索,神曲,去荆芥(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0g,神曲10g等)中药十四付,每天一剂(分三次);三诊:2016年12月27日患儿双小腿瘀点瘀斑已消退,见散在色素沉着斑,无腹痛。上方加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之品7剂续服巩固。

按:本案患者主诉双小腿瘀点、瘀斑就诊,为迫血之征象;结合患者舌脉象,故辨为邪入脉络,脾失统摄之证,方选紫斑汤加味以解毒益气,凉血止血,配金银花,连翘以透邪,大蓟和小蓟合用以止血。二诊症见皮损消退可,但脐周发生绞痛,腹部平片尚未见异常,考虑紫斑病累及消化道黏膜,予前方去土茯苓,以缓全方通络之性,以防血液通行太过变为离经之血;贾敏教授辨治紫癜病,强调病与证结合、质和地区结合,常以热、火、时邪等为主要之患,故二诊予左金丸,玄胡索,神曲,去荆芥。在此基础上,清解热邪时需辨清虚实,方可谴方用药。并着重强调脾的的功能和其调节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前二方能出血得止住,机体正气恢复情况较好,脏腑畅达和调,疾病乃愈。

猜你喜欢

紫癜气血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搓手”可充盈气血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气血不足我来看
手脚冰凉是气血不足吗
儿童过敏性紫癜饮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