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原则
2021-01-08王洪荣
王洪荣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四平)
0 引言
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在人群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老年化的现象日益显著。用药安全问题作为目前社会重要的关注焦点,受到了各界人们的重视,安全、合理用药的问题日益显著。而老年人往往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较为常见,但多药物合用会显著增加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可能产生药物中毒的危险性,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水平,根据老年人的用药不良反应研究可做出以下分析。
1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1.1 药物滥用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血流和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同时加上肾血流、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功能性降低,从而导致药物的使用效果不佳。由于对药物的吸收功能减弱,血浆的游离性药物浓度会显著增加,其毒性和药性也会显著增加,由此可见,老年人在用药剂量方面会有所减少,一般情况下为成人的75%,同时考虑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影响,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需慎重使用升压药物。据有关统计表明,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抗生素使用时,三级医院的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同时耐药性的产生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经相关研究表明,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通常会促使患者难治型感染的逐渐增多。临床的感染死亡现象,通常情况则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同时抗生素的滥用还会促使患者产生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情况的产生[1]。由此可见短期服用过大量药物或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都会对患者产生各类不良影响。另外由于老年人无法获得有效的指导,并且可能伴有行动不便、缺少护理或具有听力、视力等病症,在用药时无法形成有效规划,同时可能因经济影响中断了部分有效药物的使用,或听取虚假广告而使用具有安全隐患的劣质药品,这也引起老人药物滥用的原因之一。
1.2 饮食营养因素
食物摄取量不足或饮食失调都会导致老年人营养缺乏,会在一定程度影响药物的吸收以及药效的发挥,例如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则会影响药物中铝、磷成分的吸收;液体摄入不足的情况使用部分泻剂会促使老年人产生电解质紊乱现象;钾成分不足使用排钾利尿剂会促使老年人产生低钾血症;而在缺氧或饮酒情况下使用半糖灵会促使产生乳酸性酸中毒;营养不良产生的C 元素和B2元素不足会影响肝药酶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在蛋白摄入不足,血浆蛋白过低的情况下使用血浆蛋白结合律高的药物会促使血浆游离药物增加,其药效和副作用也会显著增加。由此可见,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对药物的使用以及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用药前需要严格调理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1.3 慢性疾病影响
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在针对某一类病症进行药物治疗时,可能因其他病症影响药物的效果,由此产生各类不良反应。例如在使用庆大霉素治疗肾功能不足的老年人时,由于其半衰期延长,需要延长药物的使用间隔,若在短期内连续用药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而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氯霉素等药物会促使老人肝脏代谢功能减缓,从而促使药效和毒性效果增加;强心苷是作为心力衰竭的药物之一,但通常会促使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区加大,同时会加大心律失常现象的产生。另外,脑血管疾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老人中枢系统对药物耐受性更差,药物的药效和毒性作用更明显。对于肝硬化老年患者来讲,通常会伴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现象、动脉硬化现象,在该情况下使用利尿药物或同时使用氯化钾,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1.4 其他影响
其他因素则主要包含不良的药理作用,在药物中存在对人体具有伤害的成分,例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促使患者产生毛细血管变性出血,导致皮肤或粘膜产生瘀点或瘀斑。药物质量也是影响不良反应的产生的因素,主要在于药物保管不当或混合污染。另外剂型的不同也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剂型在患者体内的吸收不同,需有效加强剂量控制。
2 老年人用药原则
2.1 先诊断,再治疗
在进行用药前需要对老年人的病症进行合理的诊断,保证患者理解自身病症的性质以及病症的发展程度,同时根据老年人目前病症的诊断情况对用药问题进行一定的调整,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并调整使用的剂量,规划老年人的整体用药方案,另外在进行诊断前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对症治疗措施,这要求老年患者提供自身配合度,提高自身用药规划,不可因药物的使用影响病症的诊断。
2.2 先食疗,再药疗
根据中医传统“食疗大于药疗”“是药三分毒”的药物治疗观念,老年人在对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食疗的方式,其中可以通过医疗体育、运动疗法、气功疗法、物力按摩、针灸以及饮食疗法等方式进行。据中医传统讲,食疗作为治病根本,可祛除疾病,以治病根。例如摄入姜红糖能够对感冒等病症形成治疗效果;香蕉、菠菜粥能够治疗便秘。食疗作为中医学的治疗标准之一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病症的多样性,需要根据医生的相关指导进行饮食调整,以形成针对性的治疗效果[2]。
2.3 先中药,后西药
根据医学研究分析中药的大部分药物通常属于天然性药物,对比各类化学制剂药物,其副作用效果更低,对于人体的适应性较高,尤其在于老年人免疫系统衰退的情况下由极高的适应性,因此在用药时需优先以中药为主。
2.4 先外用,后内服
内服药物通常较外用药物对比不良反应更多,为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需优先采用外用药物,例如在各类皮肤病以及扭伤情况下,采用外敷消肿药物,在能够有效改善病症情况下,可避免使用内服药物的副作用。
2.5 减少用药的种类
部分药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但可能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结合药物之间的药性以及相互作用进行用药,否则会导致老人产生各类药物冲突的不良反应。而老年人普遍存在较多的慢性疾病,其用药种类也相对较多,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增多。例如在使用阿司匹林和激素类药物时,可能引起溃疡病大出血,另外由于老年人存在记忆力下降导致漏服、误服的情况,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指导老年人进行重点用药,同时使用坚固型药物,同一时间使用的药物不宜超过3~4 种。
2.6 小剂量药物控制
由于老年人药物吸收功能下降,对于药物的吸收也相对不足,并且药物在老人体内的分布不均,加上肝药酶活性和肾排泄功能的下降,均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在大量使用药物且吸收效果不足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老年人的用药情况,需要在一般成人的基础上进行适量减少,据相关统计,60~80 岁患者可将药物用量下降至75%,80 岁以上患者可下降至50%[3]。
2.7 用药疗程控制
老年人肾功能的衰竭导致对药物或代谢产物的排除率降低,因此需要减少药物的使用疗程,长期的疗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蓄积性中毒,同时可能产生癌性和耐药性。例如车厘子、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能引起听觉神经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引起耳聋;安眠药会引起依赖性;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钾血症,因此在用药时需要缩短患者的用药疗程,避免药物蓄积产生不良反应[4-6]。
2.8 合理规划用药方案
医生根据药效以及药动力学的相关知识,结合目前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身体状态,对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进行综合规划,详细制定药物的使用剂量、途径以及使用时间,同时考虑是否可联合用药。对整体用药方案进行合理规划,老人在用药时才能够保证规范化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3 结语
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药物的使用安全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重点内容之一,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用药不良反应监督机制,从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的影响[7-8]。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增加,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也在医学中有重要地位,由于各类慢性疾病以及器官功能的退化,往往需要通过结合老年人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用药,有效掌握老年人用药原则,提高药物的疗效,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