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措施研究

2021-01-08秦国兰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校企课程体系

秦国兰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即在将考虑问题的角度由需求侧转变成供给侧的基础上,进行要素的创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而达到高质量供给的目的。供给侧改革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实体经济中的发展问题,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适用于各行各业。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必须紧跟形势,响应号召,坚持教育供给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以教育现状总结、质量提升分析、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展开,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一、高职院校造价专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广大工程造价专业学者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冯建新、王银、何小辉、宋士忠、庞业涛、张显国、王春旺、张琳分别从鲁班工匠、岗课赛证、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岗位对接等角度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陈蓉芳、姚静, 李春寒,严黎艳,徐珊珊通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分别解决了教学能力不足、中高职课程不衔接、课程体系设置滞后等问题。杨建林、付淑芳、杨雪宁分别以不同的课程为依托进行了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此外,张慧洁、郝敏、邱丽辉等人还分别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进行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综合思考。综合以上描述,截止到现阶段的质量提升研究大都体现在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或者校企合作等的某一个方面, 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培养质量标准与控制不协调、质量控制把控不到位、缺乏教学质量评价等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信息化(BIM)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迫切地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分析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涉及质量标准、控制和评价全过程,质量标准必须实时,质量控制过程必须严密,质量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实时的质量标准必须在充分理解工程造价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综合信息化发展时代大背景和人才综合素质需求,重新梳理培养目标和基础定位;严密的质量控制过程必须结合完整的质量标准为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整体条件综合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则需要学生、授课教师、社团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等多方综合进行。

(一)质量标准层面分析

1866年,以左宗棠为中心的洋务派设立了船政学堂,随后各类学堂纷纷涌现,开启了职业教育的篇章,这一阶段的学堂办学宗旨为实业教育。民国初期,学堂变成学校,实业教育逐渐向职业教育进行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专、技工学校以及职业中学等教学机构形成,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21世纪初,在中国经济巨大发展的前提下, 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针逐渐迈向社会和市场,就业成了职业教育新导向。现如今,我国已成功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全面发展的大教育理念环境下,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点。综合以上描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高职院校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明确成了影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质量控制层面分析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体系。从工程造价专业教育领域分析,在有相对稳定课程体系的同时,订单班、工程造价社团、校企合作、“1+X”制度等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造价专业人才,除了对质量标准的高要求外,对质量标准落实方面的把控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例如信息化大背景下,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层面,专业课程体系中必须有BIM知识的普及;其次,课程改革的更新与否直接影响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例如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下,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等课程思政在课程改革中必须有所体现;再次,造价社团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层次,社团活动是脱离课堂后的课后巩固,活动的宗旨、内容必须在与课程体系相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例如不同目标的学生在社团内需要得到的知识或资源不同,社团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后,校企合作方案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实习时,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安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需要兼顾,校企合作方案必须要把握好每个因素的尺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例如企业加班频繁时,学生的安全必须要有所保障。综合以上描述,质量控制层面专业教学需要把控的关键点众多,就目前而言,每个环节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实施问题。在质量标准明确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社团管理、校企合作等全方面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三)质量评价层面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课程成绩为主,学生所修课程期末成绩都及格即可毕业,这种评价体系便捷、可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各职业院校对人才质量评价重视度不高。各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高度重视的往往是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对学生毕业率的重视导致降低课程评价标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对学生就业率的重视也引发了学生盲目就业、就业造假等一系列问题。职业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转换角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只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毕业率和就业率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其次,评价范围狭窄。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大部分都是授课教师,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结果也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家长、企业等主体并没有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最后,评价缺乏系统性。一般情况下,课程的授课教师不同,课程成绩的评价指标组成不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分裂、缺乏系统性,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复评价、评价缺失等问题。

三、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优化,必须紧跟时代信息化发展大背景,结合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重新梳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新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技能大赛训练等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活动,最后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完成对课程标准和质量控制活动的修正,不断改善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实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化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2012〕217号文所示,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符合素质、知识、能力三个层次的要求。与传统的质量标准相比,新标准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参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乐观向上、团队合作、健康的体魄与心理、健全的人格以及人文素养等优秀品质摆在了首位,打破传统质量标准中对技能水平情有独钟的局面,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从知识质量标准层面上看,在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理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发展时代大背景,融入了思想政治理论、BIM建模等知识要求,为“1+X”制度、订单班等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就能力质量标准而言,扩大培养方向,优化培养比例,传统的质量标准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和安装工程造价方向,新的标准则将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安装工程造价方向、市政工程造价方向和园林工程造价方向四个方向的地位设置成了平行,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各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在充分研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需求,形成一套可行的、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二)严格把关,课程改革系统化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方针、宗旨、规格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地,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必须要进行调整。传统的课程教学多注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人文因素的熏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课程的改革不仅要以完成质量标准为前提,而且还要融入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与此同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忽略,所有的课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课程与课程之间也存在着或前续或后续或平行的关系,课程的改革不能单一进行,要与相关课程进行联系,后续课程课改时要确保前续课程也能实时课改,形成课改群,从而确保在各门课程的有机结合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能够系统地执行。另外,在课改实施阶段,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进行实时反馈,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课改群中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严格把关,做好课程改革实施。

(三)多向成才,社团活动层次化

工程造价社团是由热爱工程造价知识学习、着力工程造价行业、具有巨大学习热情的学生相聚而成的互益性组织,是传统意义上优秀学生的聚居地,是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可以全方位依附及发展的平台,社团与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可以在社团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学校与就业的无缝对接。通常情况下,参加工程造价社团的学生有以下三类:第一类,为了参加专升本考试而进入社团的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学生而言,学习造价知识是获得本科学历的一种手段,因此,他们只期望在社团获得工程造价理论知识巩固,因此,比较适合参与社团活动中理论知识讲授、课后习题巩固以及考试题库练习等活动;第二类,为了巩固就业而进入社团的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学生而言,更偏向于自身实操技能的培养,因此,比较适合参加专业指导教师指导、企业参观以及认知实习等活动;第三类,为了参加技能大赛而进入社团的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学生而言,除了要充分解读大赛规则和章程外,还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学习,因此,担任社团负责人比较适合,需要全程参与造价社团的各项活动。人才的培养从来都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工程造价社团的设立与课程体系相得益彰,因材施教难度较小,可行性强,能够为学生的多向成才提供平台。

(四)多方协调,校企合作持续化

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学生由学校推荐去相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在提升知识水平、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校企合作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的推行和持续是大势所趋。然而,校企合作也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问题,校方、企业、学生三方一定要建立起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为校企合作的持续化提供保障。另外,在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下如何平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企业与学校之间学分无法互认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但是,高职院校绝不能因噎废食,不仅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还要争取与固定单位持续合作,随着合作的持续和多方的努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五)科学评价,人才培养科学化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企业及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质量评价意识,高度重视质量评价。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的点:首先,端正评价态度,提高评价意识,质量评价的结果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验收,是高职院校自我诊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评价的主体必须端正态度,增强意识,认真对待;其次,单一的授课教师评价已经不能满足高要求的质量评价,为了确保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让家长参与进来,让企业参与进来,让同学参与进来,扩大评价范围,不仅要评价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评价工作实操技能,还要评价个人综合素质,增加评价内容;最后,依靠数据,做到评价指标最大定量化,依靠事实,做到评价结果有据可依,依靠科学的方法,做到评价结果科学合理。

四、结论

现如今,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而且任重而道远,但是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会让我们做得更好。在质量标准层面,国家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关注市场和企业需求,专研教育文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把握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质量控制层面,烦琐的环节要求我们紧跟课程体系、系统地落实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多向发展、持续校企合作。在质量评价层面,更高的追求要求我们科学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实时反馈,在反馈中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校企课程体系
中药材黑及草质量标准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山东诸城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全国轻工业质量标准工作大会在京召开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