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
2021-01-08刘瑶瑶
刘瑶瑶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0 引言
心绞痛(A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不足,心肌出现短暂性缺氧以及缺血引起的发作性胸部不适或者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疾病发作时,患者多表现为胸闷、压榨性疼痛、胸骨后去以及咽喉部的紧缩感。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与不典型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一般发作突然,胸骨上段及中后段出现压榨性与窒息性疼痛,还可放射至左上肢,而不典型的心绞痛多位于左心前区、胸骨下段、上腹部,可放射至下颌,疼痛可很快消失,或仅仅出现左胸不适与胸闷[2]。无论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都可长期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进行长期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而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遵医性普遍偏低,为了保证长期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开展了循证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接受相关诊疗的心绞痛老年患者1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表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90,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9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观察组中,男性48 例,女性42 例,年龄60~87 岁,平均(79.25±1.55)岁,病程2~10 年,平均(5.98±2.36)年。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0 例,年龄63~90 岁,平均(80.36±1.33)岁,病程3~11 年,平均(5.74±2.14)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此处不进行赘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内容包括:①健康宣教,老年患者理解能力以及对疾病认知程度普遍不高,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依照自身想法进行服药治疗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升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可对其开展健康宣教,采用口头+ 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向患者说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同时向患者说明不按照医嘱服药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提升其对医嘱重视性,提醒患者必须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与时间服药,不可根据自身想法盲目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回院复诊,向医生说明情况[3]。②心理护理,大部分心绞痛患者病程较长,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在此期间受到疾病本身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情绪易出现波动,产生负性心理,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拉近护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并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动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介绍病友认知,让其分享治疗经验,给予对方心理支持。③生活指导,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生活指导,嘱咐患者戒烟戒酒,日常饮食以清淡、多纤维、高营养为主,多食新鲜蔬果,促进排便,少食生冷、辛辣、刺激之物,日常做好血压监测,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身体条件的患者日常加强锻炼,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4-6]。
1.3 观察标准
采用自主设计的疾病认识程度问卷以及遵医行为评价表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以及遵医行为进行评分,疾病认知程度问卷包括饮食知识、用药知识、日常知识和运动知识等部分,每部分25 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对疾病认知越高。遵医行为评价表包括规律饮食、不良生活习惯、遵医服药等方面,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遵医性越高。
采用SF-36 量表对患者精神状态、社会角色、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四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
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进行记录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与遵医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与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以及遵医性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以及遵医性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评分 遵医行为评分观察组 90 85.22±13.55 87.77±11.77对照组 90 74.63±12.69 78.66±10.25 t 5.412 7.361 P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社会角色、生理功能、社交功能等各项维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精神状态 社会角色 生理功能 社交功能观察组 90 85.55±10.58 80.66±12.35 83.24±13.05 87.66±12.25对照组 90 71.56±15.32 70.36±10.54 71.26±12.02 72.36±11.54 t 7.129 6.018 6.406 8.6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疾病控制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s)
组别 例数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min)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90 4.88±1.01 1.62±0.36 7.66±1.24 3.65±0.24对照组 90 4.59±1.32 2.96±0.75 7.69±1.25 5.69±0.54 t 1.663 15.281 0.162 32.750 P 0.096 0.000 0.872 0.000
3 讨论
心肌供血的绝对与相对不足是导致心绞痛发病的直接原因,因此,各类增加氧消耗、减少心肌血液供应的因素都能诱发心绞痛,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患者通常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受惊、寒冷以及饱餐的情况下发病[8]。该疾病病程较长,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目前临床通常给予药物治疗心绞痛,而老年患者受自身文化水平和对疾病认知程度影响,治疗依从性不高,加上长期治疗,产生“久病成医”的错觉,认为通过自身经验可进行自我治疗,因此随意增减用药剂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长期受疾病折磨,患者心理容易产生落差,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影响康复。
本次研究对心绞痛患者开展了循证护理,通过收集各类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升护理效果,首先,通过健康宣教来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同时让其意识到遵医治疗的重要性,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其次,通过心理支持来减轻患者负性心理,使其建立积极心态面对治疗,最后进行生活干预,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健康生活习惯来避免各类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对疾病认知程度以及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生活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等指标也较对照组更高,充分证实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