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1-01-08梁汝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穿孔痉挛心绞痛

梁汝楠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广西 柳州)

0 引言

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进而影响心脏功能的一种疾病。目前,多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来治疗冠心病,其预后疗效较好。然而,其作为一种手术,会有一定的风险,若是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1]。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特对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拟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水平,改善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信息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0 年4 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行介入治疗的168 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包括33 例女性和51 例男性,年龄在43~80 岁,平均(62.7±4.0)岁;其中,有28 例患者为稳定型心绞痛、26 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0 例为急性心肌梗死;31 例患者还患有高血压、25 例合并糖尿病、29 例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研究组包括52 例男性和32 例女性,年龄在42~81 岁,平均(62.2±2.8)岁;包括25 例稳定型心绞痛、27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 例急性心肌梗死;32 例患者存在高血压、26 例合并糖尿病、26 例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别,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此之外还进行针对性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1.2.1 常见并发症分析

1.2.1.1 心律失常

多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些症状多会见于冠状动脉阻塞、无复流、痉挛及夹层形成等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对症治疗。多支、左主干或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存在病变的患者多会出现心室颤动,需要马上进行电除颤治疗[2]。

1.2.1.2 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多发生于手术中。发生此类并发症的患者大多不是主要动脉阻塞,多是边支或是分支闭塞,若是阻塞支直径低于2 mm,患者可能不会引发严重缺血症状,但若超过2 mm,患者多会出现严重的缺血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引起死亡[3]。

1.2.1.3 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填塞

并发症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冠状动脉穿孔和其心脏压塞,发生率较低,多是术中导丝操作不当或是斑块破裂造成的。多见于各种血管复杂病变穿孔的疾病中[4]。

1.2.1.4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现象是指经过治疗后,解决了原有的狭窄的因素,但患者血流仍未恢复正常,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中,从临床症状上不易与急性心梗鉴别,临床发病率为2%[5]。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微循环功能障碍如心肌微血管痉挛、栓塞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1.2.1.5 急性冠状动脉痉挛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由于血管狭窄造成术中各种操作用具或是进入血管的药物对其刺激而造成急性动脉痉挛。发作时患者多会出现心绞痛、低血压、心电图ST 段抬高等,患者服用扩血管药物后能够明显减轻症状。

1.2.1.6 血管迷走反射

临床上以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降低血压、心率下降、冷汗淋漓为主要表现,这是由于疼痛而造成迷走神经张力上升。大部分情况发生在手术后进行股动脉鞘管拔出时,由于患者拔除时疼痛,从而刺激迷走神经。术中比较少见。目前,多采用经桡动脉径路,这类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降低。

1.2.2 护理对策

1.2.2.1 恶性心律失常

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创建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准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术中随时观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其进行处理。若是出现恶性心律马上进行吸氧、电复律、给药治疗。

1.2.2.2 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术中随时观测患者情况,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配合医生快速有效的进行抢救。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术中出现疼痛,产生害怕、焦虑等不良心态时,需通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进行安抚,和其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可通过握手、抚摸等肢体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还可通过告知患者此手术的优势来帮助患者重拾信心,配合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抢救工作。

1.2.2.3 冠状动脉穿孔及心包填塞

患者若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骤然降低,心率越来越慢,而后骤然加快或心脏骤停,考虑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穿孔,或是心包填塞,需马上进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前做好此类操作准备,术中及时进行此类操作[6]。带操作完成后,可选择肝素进行冲管治疗,避免引流管阻塞。通过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1.2.2.4 无复流

患者多以心前区憋闷疼痛,心电图ST 段抬高、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为急性心梗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此,临床容易误诊。术前准备好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用药,待无复流出现时及时抢救。若是有需要可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从而达到缓解心肌缺血,避免无复流出现的目的。

1.2.2.5 冠状动脉痉挛

多是由于术中手术器材刺激血管,造成患者不适,进而产生害怕、紧张心态,从而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因此,护理人员应术前和术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提前告知其手术流程,令其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好急救药物,方便抢救。

1.2.2.6 血管迷走反射

随时观测患者情况若是出现异常情况,积极处理。当患者出现脸色苍白、血压降低,超过正常人承受范围,心率变慢,此时考虑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张力升高的现象,应对症治疗。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和吸氧治疗,若是仍旧不缓解,可植入临时起搏器。

1.3 疗效评估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手术成功率、术后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试卷采取百分制。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信息应用SPSS 16.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以P<0.05 代表两组之间差别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术后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都比对照组好,P<0.05,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s]

3 讨论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疗效较佳,但若护理不当,易引发术后并发症,影响预后疗效[7-8]。针对此类情况,我们提出分析其并发症产生原因,并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此类手术术后多会引发心率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及心包填塞、无复流、冠状动脉痉挛及血管迷走反射等。我们依照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每类并发症的病因、症状和特点,早诊断,早干预,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了并发症产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次研究表明,进行了不同的护理后,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术后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都比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好,所以,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产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得到了患者的广泛欢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穿孔痉挛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心绞痛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对比研究
穿孔瓷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