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用于肺结节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21-01-08孙冰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肺动脉延时主动脉

孙冰伟

(清河县中心医院,河北 清河)

0 引言

伴随周围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肺部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而随之增加的也有因肺部疾病而病死的人数。肺部疾病若不加以及时性和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很有可能继续发展为肺部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的治愈几率微乎其微[1-2]。为控制肺部恶性肿瘤的扩散度,临床上选择采用早期诊断和鉴别的方式及早确诊,便于后续的有效治疗手段的实施,检查方法包括X 线检查、ECT 检查等,其中CT 扫描检查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因而本次研究决定选用多层螺旋CT 扫描对存在肺部肿块的患者实行相应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清河县中心医院院2019 年3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进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737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110 例经影像技术确诊肺结节患者进行进行多层螺旋CT 扫描,同时以成像法和分期动态扫描法的形式进行检测,男68 例,女42 例,年龄38~69 岁,平均(53.12±7.13)岁。110 例患者的肺部肿块>22~65 mm。实行病理检查进行确诊77 例恶性肿块者:6 例小细胞肺癌、45 例腺癌、2 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4 例鳞状细胞癌;33 例良性肿块者:2 例肺脓肿、11 例肺结核、3例硬化性血管瘤、9 例非特异性肉芽肿、2 例炎性假瘤、6 例错构瘤。肺部肿块直径>50 mm、在35~50 mm、<35 mm 的例数分别为31 例、48 例、31 例。

1.2 方法

选用多层螺旋CT 扫描对存在肺部肿块患者实行相应检测,典型影响图如图1~4 所示。螺旋CT 仪器型号:设备名称为SOMATOM go.Now,以120 kV 作为管电压,以25~30 mA 作为管电流,以5 mm 作为扫描层厚,以5 mm 作为层间距,以0.5~1.5 mm 作为重建层厚;以肺尖至肋膈角作为扫描范围,扫描时间为13~20 s。分析肺部肿块患者的灌注参数BV、MTT、BF、PS[3-5]。统计整理多层螺旋CT 对检测肺部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CT 成像法:选用SOMATOM go.Now CT 对肺部进行常规扫描,扫描厚度5 mm,扫描范围以初步断定存在肺内肿块的位置为扫描中心。采用CT 进行电影大视野扫描,扫描时间4 mL/s,总曝光时间45 s,扫描速度1 s/r。向存在肺部肿块患者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370 mg/mL×100 mL,一般选择经前壁静脉高压注射,保持以4 mL/s 的流速。

分期动态扫描法:选用多层螺旋CT 行常规平扫后,对之前的扫描中心实行分期增强扫描。一次注射20 mL 对比剂后,有选择性的测定患者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强化峰值[6]。二次注射60 mL 对比剂,流速设为4 mL,肿块厚度4~11 mm。在统一扫描参数后,再进行延迟动态扫描,保持1~5 min 的延迟时间,主要针对肺动脉和主动脉。最后处理相关数据,以标准重建算法实行。

1.3 观察标准

参照《2018 版肺癌治疗方案总结,诊疗规范,CSCO 指南,NCCN 指南》制定相关指标:相关参数PS(表面通透性)、MTT(平均通过时间)、BF(血流量)、BV(血容量)。

2 结果

2.1 良恶性肿块相关参数

详见表1。

表1 良恶性肿块相关参数(±s)

表1 良恶性肿块相关参数(±s)

组别 例数 PS(mL·min-1·100 g-1)MTT(s)BF(mL·min-1·100 g-1)BV(mL/100 g)恶性肿块组 77 19.29±7.02 8.03±4.69 110±62 7.84±3.72良性肿块组 33 4.12±3.60 10.48±6.32 39±20 2.85±1.84

2.2 相关参数的诊断效果

详见表2。

表2 相关参数的诊断效果(n, %)

2.3 时间、密度曲线类型

详见表3。

表3 时间、密度曲线类型(n, %)

2.4 主肺动脉CT 值与CT 净增值

详见表4。

表4 主肺动脉CT 值与CT 净增值(±s)

表4 主肺动脉CT 值与CT 净增值(±s)

项目 CT 值 CT 净增值主动脉期 70±11 33±8肺动脉期 55±9 19±8延时1 min 70±11 30±10延时2 min 69±11 27±12延时3 min 65±12 29±11延时4 min 67±10 25±8延时5 min 65±12 28±10

图1 典型扫描图片1

图2 典型扫描图片2

图3 典型扫描图片3

图4 典型扫描图片4

3 讨论

针对肺部肿块的鉴别和诊断抑制是影像诊断中的难点,而早期确诊对于患者后期的治疗和恢复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本次研究决定对存在肺部肿块的患者实行多层螺旋CT扫描,以提高肺部肿块患者的治愈性。现阶段,肺部肿块的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X 线检查、CT 扫描检查等,CT 扫描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具有经济实效性和简单操作性,可多方位显示肺部结构变化,是行诊断的首选之法[7-8]。CT 扫描可通过检测灌注参数反映毛细血管形态的方式判定肿瘤的性质,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检测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进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本次研究将对确诊存在肺部肿块的患者实行多层螺旋CT 扫描,依据诊断结果可知,110 例存在肺部肿块患者在实行CT 扫描后的相关参数比较PS、BF、BV 值更大的是恶性肿块组,MTT 值更大的是良性肿块组,两组参数值具有差异性;PS ≥15 和BV ≥5 皆为恶性肿瘤判定标准,以及两项均存在的三组中,灵敏度和确诊率更高的是两项联合组,而特异度更高的是BV ≥5,恶性肿瘤全部确诊。主肺动脉各期CT 值中有37 例<25 Hu,有28 例≥25 Hu,CT 净增值(主动脉期和肺动脉期)分别为18.26~59.77 Hu 和6.73~34.16 Hu。恶性肿块患者Ⅰ型-Ⅱ型-Ⅲ型中Ⅰ型患者最多,Ⅲ型患者最少,而良性肿块反之。综上所述,确诊有肺部肿块的画着选用多层螺旋CT 扫描予以鉴别和诊断,既具有经济实效性,又能全面提高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且具有简单操作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动脉延时主动脉
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与诊断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基于数据选择的引信测试回波信号高精度延时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