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1-01-08李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血凝凝血酶

李寅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山西 临汾)

0 引言

临床中针对凝血瀑布级联反应内的某个部分进行检查主要采用的检查方式为常规实验室凝血四项,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以及外源性凝血途径,进行分阶段式的对血浆分离以后进行凝血情况检测,其项目主要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RB)、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1]。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原理基于凝血过程的最终结果—形成血凝块,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决定其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例如:血凝块强度、血凝块形成速率以及稳定性等等[2]。现今TEG 常被临床用于动态监测肝移植手术、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包括:消化道大出血、产后大量出血、急诊严重创伤以及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等)以及体外循环手术的最终凝血功能情况[3]。TEG 包括Angle 角、R 值、K 值与MA 值,在国内TEG 检测方式并未被广泛采用,而凝血四项检查使用更为广泛,且相对成熟,因此当凝血四项与TEG 的检查结果出现差异时应当怎样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一个正确判定成为了目前临床需要重点探讨的话题[4]。随机选取本院不同科室在近1 年时间内(2018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接诊的130 例患者,全部实施常规凝血四项检查和TEG,探究两者进行评价效果对比,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不同科室在近1 年时间内(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接诊的130 例患者全部实施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男性76 例,女性54 例,年龄19~87 岁,平均(48.6±12.7)岁。根据患者所处科室进行分类:22 例ICU、16 例呼吸科、38 例肝胆外科、28 例神经外科、10 例消化内科以及16 例心内科。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提前预备TEG 检测需要的配套试剂和仪器,而凝血四项在本院检验科开展,故凝血四项的结果需参考检验科报告数据。

1.2.2 检测方式

叮嘱患者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随后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采集两份2.7 mL 血液标本,采用枸橼酸钠109mmol/L 抗凝,抗凝剂和血样之间的比例为1:9,便于后期常规凝血四项和TEG 检测。

凝血四项:一份抗凝标本,行离心,10 min,随后取出上层血浆,利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

TEG:在合适的环境下将0.1 mL 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注入高岭土激活剂瓶内将其混匀,重复5 次颠倒混匀动作,随后将其放置3~5 min,激活,严格按照标准安装测试杯,将剂量为20 μL 0.2 M-CaCl2注入杯中,抽取高岭土瓶中340 μL 激活血样到杯中,经过检测以后利用相关分析软件以及电脑数据,描绘出图像和TEG 的参考值范围,记录最终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 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法检查结果

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检测方法检查结果(±s)

表1 不同检测方法检查结果(±s)

常规凝血四项 血栓弹力图指标 检测值 指标 检测值APTT(s) 55.16±9.32 R 值(min) 8.36±2.21 TT(s) 14.52±3.15 MA 值(min) 59.50±5.28 FRB(g/L) 3.51±0.75 K 值(min) 2.69±0.43 PT(×109L) 190.71±37.68 Angle 角(°) 59.12±6.21

2.2 TEG 检查指标和凝血功能相关性

如表2 所示,实施TEG 检查,其MA 值和凝血酶原时间不相关,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相关;R 值和凝血酶时间不相关,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相关;K 值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不相关,和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关;Angle 角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关。

表2 TEG 检查指标和凝血功能相关性

3 讨论

止血和出血均属于动态凝血的过程,也属于促凝系统和不同纤溶系统间互相调节、平衡的结果,其过程十分复杂。当组织受到损伤以后其屏障功能将会遭受破坏,大量的凝血物质将会被彻底释放,并且还会不断的入侵患者血液,参与血液循环过程,引发凝血功能异常[5]。每位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均无法避免术中出血这一现象,当血容量降低以后必须对患者实施输注冰冻血浆或者是悬浮红细胞等,倘若长时间存放红细胞,那么将会逐渐减少不稳定凝血因子,促使血浆内的凝血因子浓度发生降低,为患者进行输注以后稀释速度较快,从而引起患者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6-7]。所以,有效、准确及时的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为后期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血液凝集这一过程需要凝血因子、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三者之间共同参与其中,而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主要是针对1 个静态终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的方式,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随后实施离心处理,获取血浆,血小板是被去除的,因此对凝血功能进行评估的时候受到一定的限制[8]。

凝血功能采用TEG 检测是针对凝血动态过程曲线采用血栓弹性描记仪进行描记,而血样本为基础全血,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模式,能够对凝血因子、血小板间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作用的过程曲线图进行描绘与分析,同时还能针对血液凝固整个过程以及纤溶连续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本研究结果指出,TEG 检查,其MA 值和凝血酶原时间不相关,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相关;R 值和凝血酶时间不相关,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相关;K 值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不相关,和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关;Angle 角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关。

可见,TEG 各项指标明显关联于常规凝血检查,然而相关研究指出与常规凝血四项的检查效果相比,TEG 更适合被临床用于指导后期输血治疗,常规凝血四项检查能够将内外源性凝血通路割裂,而TEG 检测能够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牢固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展示患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

总而言之,TEG 检测指标和常规凝血四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极强,然而针对凝血功能异常反应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两者之间并不能相互取代,因此临床中需要结合实际所需要的情况,不断的将以上2 种检测方式进行优化并组合,便于临床后期针对疾病患者的诊断进行输血治疗的指导。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血凝凝血酶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影响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因素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