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院前急救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2021-01-08王琳陈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性休克补液休克

王琳,陈亮

(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江苏 盐城)

0 引言

创伤性休克属于临床急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由于患者受到外界创伤,导致身体重要器官出现损伤,大量的流失血液,血液的浓度下降造成缺氧的现象[1]。同时患者在经历了创伤后身体疼痛感加剧,心理恐惧感加重,机能出现代谢失调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产生的休克[2]。因为创伤性休克属于急性疾病,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减少出现生命危急的风险,因此需要在院前进行急救措施,本文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实验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基本介绍

选择我单位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 月中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2 例,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2 例,年龄18~60岁,平均(32.78±6.92)岁,患者情况分别为腹部闭合性损伤21 例,四肢创伤13 例,肌肉撕裂伤7 例,其中重度休克7 例,中度休克16 例,轻度休克18 例;实验组:男26 例,女15 例,年龄19~61 岁,平均(34.78±5.23)岁,患者情况分别为腹部闭合性损伤19 例,四肢创伤16 例,肌肉撕裂伤6 例,其中重度休克5 例,中度休克15 例,轻度休克21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创伤休克的临床诊断;②外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高于16 分的患者;③年龄处于18~75 岁。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②患有心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等重大疾病患者。

此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我单位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已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收治入院前:①进行病情的观察,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评估再常规止血。②现场救护:对开放性的外伤进行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对患者的分泌物等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支持,出现骨折的患者进行简易的固定,同时建设静脉通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准备补液。

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法进行治疗,步骤如下:应用足量的液体进行复苏准备治疗,注入500 mL 的3% 氯化钠注射液,速率保持在20 mL/min,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动脉压的平均值不低于80 mmHg,出现低血压情况及时采用多巴胺进行升压处理。整个流程以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原则进行补液处理[3]。

实验组患者入院前采用亚休克进行治疗:①在患者的止血未完全的情况下,采用7.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注射,速率保持在3 mL/min,动脉压的平均值处于30~40 mmHg,促使患者处于一个亚休克状态[4]。

1.3 观察指标

疗效好坏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休克清醒时间来判断。急救有效率=抢救成功人数/总人数×100%。并发症的评估主要为出现凝血异常、肾衰竭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急救有效率显著更高,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急救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休克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休克清醒时间对比(±s)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休克清醒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h) 休克清醒时间(min)实验组 41 1.72±0.11 34.29±5.34对照组 41 2.14±0.23 45.32±7.29 t 10.548 7.816 P 0.001 0.001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过多失血会造成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甚至严重的影响到器官衰竭等,对生命产生威胁,该疾病的不确定性及并发症严重,临床强调需要尽早治疗,病发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预后质量,降低治疗风险。因此本文将研究采用系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5]。

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之前要求医护人员快速出诊,对患者进行基础的止血、升压等操作,建立静脉通道再进行体液的扩容,复苏,促进患者恢复血液循环,稳定患者的病情,为医院的治疗提供较好的条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6]。常见的院前急救为传统补液治疗与亚休克治疗,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迅速给予大量的补液复苏会减弱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压的迅速升高,破坏体内代谢的平衡,反而加剧出血症状,不能提高急救的成功率,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大[7]。亚休克疗法在患者未完全止血前进行救治,采用较低的速度与剂量始终让患者保持一个亚休克状态,达到复苏临界点即可,弥补了传统疗法的缺点,还能够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的运动,加快血液循环,减少机体被内环境的剧烈变化所影响,从而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8]。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休克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缩短抢救时间及恢复清醒时间,提高患者的就诊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性休克补液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