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1-01-08吉林省梅河口市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衰竭通气

(吉林省梅河口市苗

中晓

心医亮

院,吉林 梅河口)

0 引言

呼吸衰竭简单可以理解为呼吸不通畅,是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无法进行正常交换,从而造成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发生紊乱[1-2]。由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速度较快,患者表现为突然间的呼吸困难,若未及时就医,会对患者病情治疗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3]。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常规治疗与无创通气治疗,两种治疗方式都存在不一样的效果,而无创治疗能够尽量避免患者感染的情况发生,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伤害较小,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4]。本文主要就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做了以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在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50~80 岁,平 均(66.37±2.98)岁,病 程0.9~3.1 年,平均(1.53±0.27)年;在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51~79 岁,平均(65.98±2.88)岁,病程1~2.9 年,平均(1.50±0.31)年。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于我院行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②患者符合急性呼吸衰竭判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严重脏器器官疾病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防感染、给予充分营养等。观察组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调整合适参数:吸气压至10~18 cmH2O,呼气压调节至4~6 cmH2O,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将呼气触发灵敏度调节至25%,若患者存在肺换气功能障碍,可适当降低呼吸触发敏感性,延长其呼气时间时间增加功能性残余气体量。若患者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提高呼吸触发敏感性,使吸气时间缩短,促进体内CO2排出;同时要依照患者的耐受度进行参数调节,使患者在治疗时能够保证呼吸频率小于25 次/min。若患者呼吸困难现象消失,其心率等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可使用鼻导管进行吸氧,停止使用呼吸机,同时患者可能存在痰液无法排出,及时运用叩背排痰法,让患者能够顺利排出痰液。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无其余症状产生,则停止通气治疗。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率,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有效:症状有一定改善,但伴有轻微并发症发生;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更加严重。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③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CO2及PaO2指标变化情况。④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气管插管通气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介入治疗后的效果

经治疗后,两组效果对比,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介入治疗后的效果[n(%)]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

经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s, 次/min)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s, 次/min)

组别 n心率 呼吸频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02.23±9.80 81.36±8.04 34.23±4.33 22.23±5.22对照组 40 101.65±9.77 91.25±8.66 34.56±4.62 27.84±5.14 t 0.265 5.293 0.330 4.843 P 0.792 0.000 0.743 0.000

2.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CO2 及PaO2 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CO2 及PaO2 指标变化情况(±s, mmHg)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CO2 及PaO2 指标变化情况(±s, mmHg)

组别 n PaO2 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56.36±7.89 84.37±9.23 81.33±6.50 55.21±4.71对照组 40 56.47±7.98 65.21±9.65 81.46±6.46 63.82±4.99 t 0.062 9.075 0.090 7.936 P 0.951 0.000 0.929 0.000

2.4 对比两组气管插管通气率及死亡率

观察组气管插管通气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气管插管通气率及死亡率[n(%)]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临床研究表明,造成此疾病的病因大多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呼吸道病变,由于各支气管炎症的影响,使异物堵塞气道,造成通气不足情况,极易发生缺氧情况;其次是因肺炎等使肺组织发生病变,肺容量不断减少,引起患者缺氧状况;第三是胸廓病变,若患者出现过胸腔积液或气胸等,则会影响胸廓活动,影响患者的正常换气功能,以上原因都会造成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6]。临床上常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和给予营养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此方式效果不明显;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治疗中,其因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势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青睐[7]。

根据李依[8]研究表明,无创正压器械通气治疗周期较短,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小,改善了因人工通道建立发生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极为明显,此观点与本文结论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呼吸衰竭引起患者的呼吸困难或换气功能障碍等情况,运用无创正压器械通气能够改善这些不良的症状,让患者的病情尽快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效果对比,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说明无创正压器械通气较常规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经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任何损伤,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感,使治疗更加具有安全性;观察组气管插管通气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能够更好地改善,提高患者康复后的效果。

综上所述,运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使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衰竭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