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微旨远

2021-01-07张雪方星移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瘦马天净沙秋思

张雪 方星移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典型的意象和高格的意境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孙绍振曾经评价袁行霈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理论体系概括地来说就是“言、意、象、境”。[1]意境的生成需要一个过程,语言的构建、意象的组合成为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最终落脚到意境美的生成上。《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作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汉语以少胜多、含蓄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文中不着一字“羁旅悲苦”,却尽得“断肠人”的苦辣酸辛。

一、品一家之言得其要旨

语言,是诗词意境美生成的出发点。“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2]诗词语言含蓄跳脱,是承载诗人情感的工具,语言的解读,是读者情感体验的开始。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事物文字简练单纯,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3]使得整个作品不仅简洁凝练,而且表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全曲仅二十八个字,作者用白描手法,简洁凝练地描绘出一幅深秋傍晚萧瑟凄凉的羁旅图景,刻画了一个瘦马相伴、艰难跋涉苍莽古道上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客内心纷繁复杂的愁苦情怀。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用枯、老、昏三个常规性形容词,突出了秋天的藤、树、鸦的样态特征,自下而上,色调昏暗,毫无生机,写出了深秋的荒凉与寂寥。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从古至今,我们常用“小桥流水”来形容温馨的场景或心中的世外桃源,足以见得,“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言简意赅,刻画出一幅极具人间烟火气的农家院落。于第一句的死寂而言,流动的水和人家的出现,给人以生命的动感。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承接第一句的愁苦,西风从残破的古道上穿行,此时出现了全曲第二个活物“瘦马”,第一句中的“昏鸦”和这里的“瘦马”在整个大幅画上的出现是十分自然的。树常常会跟鸟联系在一起,而作者基于内心的愁苦之情,选择了叫声凄凉的乌鸦作为写作对象。羁旅行役的人往往跟马匹联系在一起,“瘦马”很巧妙地为后面游子的出场做下精心的铺垫。第四句“夕阳西下”,秋季象征一年的尾声,夕阳也象征一天的结束,这个主谓短语瞬时营造了较为广阔的背景环境,夕阳出现在深秋的傍晚,裹挟着季节和时间带来的双重寒意,昏黄色调下,游子的身影更显凄凉落寞,作者心中的孤苦愈发深重难捱。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二字,直抒胸臆,明白晓畅地表现出此时作者内心的愁思,积郁的情感催人肝肠寸断。然而,使作者心力交瘁的还有“人在天涯”的现实处境,“天涯”点明了作者的前路尚远、前途未知,久在天涯飘零,迷茫感和归家之思久居内心,不免长叹一声“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是作者积郁情感的暂时释放,是对艰难处境的无可奈何,是对动乱现实的无力控诉。作品以一个背影作为结束,人牵着瘦马渐行渐远,前途未知,留给马致远和读者的是无尽的余味和遐思。

作品的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白描创造的留白空间,需要读者带着自身经历和想象力去填补。这首小令的用字之简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二十八个字的小令里有二十字是景物名词的铺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景物名词,依次铺排,中间没有任何其它词语连缀,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具体的形态特征,全凭读者的想象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去组织构建。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构成了开放空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留有丰富空白点和未定点的诗,可以对读者形成召唤结构,召唤读者进行想象性连接和创造性填补,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4]空白之处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自由阐释空间,枯藤可能是缠绕着老树,也可能是松垮地挂在老树上;昏鸦可能是停留在老树上,还可能是盘桓在秋风劲吹的空中。这些具体的细节,作者没有过多阐释,仅仅是用白描手法建构出大致轮廓,把情感渗透在描写中,剩余的细笔渲染、联想、填补等过程都交还给读者,让其合理的解读有了容身之所,甚至能够超越作者情感生发出更深刻的感悟。

简洁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丰富了作品内涵,在字里行间营造诸多空白待读者去填补,保留读者的合理阐释,发挥读者的主观情意,这样解读后的文学作品,才能作为有感情的审美对象而存在。

二、状有序之象如在目前

意象的巧妙组合,是意境美生成的侧重点。袁行霈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指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5]简单来说,意象就是人内发的情感与外在物象的有机统一体。《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铺排组合、精巧的时空布局将意象有机连贯起来,带给读者一场盛大的审美体验。

读《天净沙·秋思》,不得不提景物意象铺排这一特点。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能够在突出单个意象意义的同时,加深意象之间的关联意义,其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较之意象的单独使用更具感染力,可以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美学效果。《天净沙·秋思》中的同质意象的铺排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均由形容词加名词构成,使之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将单一意象的独特情感组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整体的感情表现力更强。这些意象苍老、昏暗、颓废、萧瑟,与秋季的真实特点相匹配,更与游子落寞、彷徨、漂零的情感基调相契合。“小桥流水人家”为异质意象的并置,整个作品基调悲凉,唯独这一句给人的主观感受是十分温馨的。诗词中异质意象的作用在于营造与主旋律的反差,用乐景衬托哀情,对比之下,使悲情更加突出、鲜明。这些意象形式上独立并列,之间没有任何虚词的连接,意象的具体形态是怎样的作者并没有进行细致描绘,所产生的大量空白给予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意象间展现的时空布局也是《天净沙·秋思》的一大特色。时间被作者选定在秋季的傍晚,自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悲秋”则成为一个文化母题并有了长足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作品中一旦出现秋季或与秋相关的事物,必定会让人产生悲凉、落寞等主观经验感受。除此之外,“夕阳”揭示时间为傍晚,从古至今,“日落当归”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别是对此时此地还在天涯漂泊的游子而言,秋季和傍晚叠加形成的感伤之情会异于常人般的厚重。同时,“下”字,不仅将夕阳沉入西边的苍促感道出,还表现了马致远心情急速下跌的境况,内心的悲伤苦楚愈发不可收拾。空间上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的构思将意象有序地统整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近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是远景,像一个正在取景的相机,镜头逐渐拉远,角度自下而上,入镜的画面愈加开阔完整,将全曲意象连成一个整体。另外,老树自下而上,流水绵延远方,古道纵深开去,这些意象的線条组合增加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感。空间景物中人物的融入,丰富了整个场景的画面感,孤独的背影,渐行渐远渐无穷,又为整幅画面添上一抹无言的悲凉。

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意境美生成的落脚点是进入意境并感受其中的不尽之意。“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6]“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7]《天净沙·秋思》的意境独成高格,其高妙之处在于画境与情境的完美统一,诗中有画,情景交融,含蓄之中又让情感和盘托出。

画境的冷暖色调昭示人物内心的挣扎。“诗人们或借鉴绘画技巧,或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以无声的文字创造出一个个流光溢彩、有声有色的诗画境界。”[8]《天净沙·秋思》冷暖色调交织,画面的着色往往能反映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枯藤老树昏鸦”是冷色调,枯藤、老树给人以衰败迟暮之感,乌鸦是不祥之鸟,以乌鸦点缀黄昏画面,渲染出昏暗清冷的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是暖色调,王维的《画学秘诀》中说:“水陆边人家可置。”[9]小桥流水和人家村落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这一句与整个作品的风格大相径庭,从反面落笔,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和曲折性,形成色调上的反差,冷暖交替,让漂泊异乡的马致远内心五味杂陈。归家心切,同时一腔热血的马致远又对入仕为官抱有幻想,然而元朝“九儒十丐”的社会背景让梦想终成泡影。是放下执念,归隐田园,还是继续前进,另谋出路,此时此刻的马致远内心表现出艰难的抉择。“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是冷色调。古道、西风、瘦马是体现北方肃杀风貌的意象,在夕阳西下的大背景下,增添了几分悲凉。古道年久失修,荒凉萧瑟;西风凛冽逼人,冷意侵袭;瘦马老来迟缓,游子显得无可奈何;夕阳暗示夜晚的降临,时间的流失;天涯是远方,是迷茫未知的他乡。这些景象色调昏暗,在一层又一层的冷色调包围之下,在“小桥流水”温馨氛围的反差中,马致远内心的愁绪郁结久久不散,导致作者彷徨在这长长的古道之上,是进亦忧退亦忧。

画境的声音诉说人物情感的积郁。诗是有声画,这首小令营造的画境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声音,也道出了马致远的心声。昏鸦的啼叫让人心神不定,潺潺流水的声音和人家的欢声笑语,勾起了马致远浓浓的乡愁。看不见摸不着的西风也是声音的代表,强劲寒冷的秋风从古道和瘦马之间呼啸而过,从马致远的耳畔吹过,这个声音时刻在提醒他时间已是晚秋,又是一年过去,而自己仍在他乡漂泊,坎坷的过去和无望的将来让他心情愈加低沉。哒哒的马蹄声很好地应和了郑愁予的那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作为游子,马致远不能归家,作为才人,也无法在政治场上实现抱负,只能流浪天涯做一个天涯过客。前面四句皆为借景抒情,到最后,作者内心积郁的悲伤之情达到极点,这其中有羁旅行役之苦、思亲怀乡之伤、前途未知之愁、时间感伤之哀,在画境的画面、声音的叠加催逼之下,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呼嚎“断肠人在天涯”,“痛断肠也,人在天涯流浪!它不仅陈述了事实,更突出了悲情。作者将‘断肠’这个抒情的语词推到句前予以强调,才起到‘一声渭叹、满纸苍凉’的情感迸发效果。”[10]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立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在耳畔仍然回荡着几百年前诗人的叹息和呼喊。

《天净沙·秋思》带给读者一种简练干净的语言美、巧妙的意象组合美、回味无穷的意境美。我们在品鉴古诗词作品时,不仅要解读语言,建构语言,还要在诗歌的意象设计中感悟情感,在体会意境之美时获得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涵咏作品中营造的意境,感诗人之所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向更高的境界靠拢,长此以往,我们才能在中华诗词中寻得一方见地,才会获得更大的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孙绍振.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脉[J].文艺争鸣,2015(5):25.

[2]李咏吟.刘勰关于语言创制自由的综合判断[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1(1):109.

[3]陈胜洋.自然中见至味,平淡中见高韵——古诗词白描例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07(6):127.

[4]石了英.《天净沙·秋思》何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J].语文建设.2019(09):43,44.

[5]王世勇.浅谈诗歌的意象、意象化和意象变形[J].甘肃科技纵横,2009(1):180.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6.

[7]焦韵晗.论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J].名家名作,2021(04):118,119.

[8][9]丁红梅,王圣.画工妙笔绘佳境——谈中国古诗词中画境的创造技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5):22.

[10]胡立新.从《天净沙·秋》细读《天净沙·秋思》的意境美[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1.

[基金項目:2021年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课题(课题编号:5032021009),主持人:张雪。]

猜你喜欢

瘦马天净沙秋思
秋思
天净沙·春
秋思
远眺
WATING FOR THE SUNSET
天净沙·春思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意象并列的张力
能不能做朋友,要先看他的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