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身说法勉后学,对比

2021-01-07吕爱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法文章

吕爱军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集中在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叙事和描写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事物的差异更加鲜明,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道理不言而喻。而作者的思想感情潜藏于对比之中,表意含蓄委婉。运用这种手法,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缘起和目的,然后从文章内容出发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求学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业精”而“德成”。本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写得很明白:“余朝京师,生以乡人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彼时,作者进京朝见皇帝,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见。马君则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而且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太学生,是个“用心于学甚劳”的“善学者”。因此,作者思绪万千,感觉有许多话要说,于是就把自己求学的经历和体会告诉了他。最后曲终奏雅,画龙点睛,“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交待了寫这篇赠序的目的。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对比和照应之处,突出于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富有说服力。我们不妨找出这些地方,细品深酌,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第一组对比贯穿于文章的整体内容,运用横向(人与人)对比的手法,其标志性的词语在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首句里,分别是“余幼时”与“今诸生”。第一、二段主要写“余幼时”的求学之事——致书之难、求师之艰、奔走之劳和生活之苦,而写“今诸生”的情况则是对比来写的。其基本的句式为“有……无(未有,不必)……”,“有”叙说的是“今诸生”的情况,而“无(未有,不必)”则叙说着作者自己曾经求学的艰苦,例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今诸生”虽然在生活、学习等诸方面条件优裕,却有学习效果不佳者,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余”与“诸生”形成鲜明对比,其理颖然而出:“心不若余之专。”以此强调个人主观因素在成功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组对比贯穿于文章的第一、二段,也采用横向(人与物)对比的手法。这两段主要讲作者“嗜学”“勤且艰”的故事,呈现的内容为主观之勤和客观之艰。客观之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之苦,如“家贫”“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生活上缺衣少食,挨饿受冻。二是求师之苦。先写“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如“尝趋百里外”“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叱咄”等,求教路远不易,而且乡之先达态度极差。再写求师远行,路途遥遥,饱受奔波劳顿之苦,如“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道路、季节、环境和气候等都极为恶劣,致使他“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主观之勤则是分三个时期来写的。一是年幼时期,主要体现在借书抄书来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走送之”。二是加冠之后,尽管先达“未尝降辞色”,“余”仍然毕恭毕敬,“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则又请焉”。倨傲粗暴的“乡之先达”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为学、不计羞辱的学习态度。三是远行奔走求学,不计天寒地冻,不计山高路远,也不因外物而转移,如作者在纨绔弟子“烨然如神人”的情况下,虽然“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虽然“缊袍敝衣处其间”,虽然“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能泰然自若,“以中有足乐者”,反衬其独得其乐,乐在学中。

这一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计衣食住行,不计种种的艰苦,一心向学,执着追求,凸显出他内心的充实与强大。正因如此,作者终于学有所成:“遍观群书”,列于君子之列,居于天子之侧,四海扬名,成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主客对比鲜明,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在三个求学阶段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纵向对比的手法,例如: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患硕士名人与游;卒获有所闻。

③口体之奉不若人;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它们分别是作者求学的三个阶段开始的状况和后来阶段性成果的对比,这些对比,比出了作者的奋进之态,比出了主客转化的过程和条件,比出了作者的乐而忘忧。当然,还有作者对马生的谆谆勉励之情。

进一步研读,除了正反对比,我们会发现文中还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比如作者“嗜学”与马生“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作者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却称自己“今虽髦老,未有所成”,以及“幸预”“缀”“谬称”等谦让之辞,纯然是长者之风,学者之范,两相对照,既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逊、低调的品格,也起到很好的示教作用。而这些“正比”,造成了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总之,作者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寓理于事,叙己事述人事,事事比照和呼应,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而“勉乡人以学”之目的也自然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手法文章
拟人手法真多情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