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深度输入到高品输出

2021-01-07邝卫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词学生

邝卫华

小学阶段是学生脑力开发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如果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诗词的性质和普通的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更多的学习技巧才能够体现古诗词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方式以及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一、“四R 四P”模式的内涵

“R”为深入之意,即从深度上引领学生深层次的慢品细读,达到高效吸收所学内容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P”为实践,是指通过立体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输出,作用于实践创造当中去,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供应”一些源头活水。

“四R 四P”模式主要是通过大脑的原理为基础,与此同时能够调动更多的感官,打开更多的大脑通路,最后建立起更多的大脑神经链接,这也就是说很多原本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模式就能够很轻松地被储存下来。它实际上和金字塔原理极为相似,越到靠近底部或者是底部就能够调动更多的感官,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二、“四R 四P”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深度融合

1.以“四R”引领深度研究细细品读,给学生在培养美好的品格和智慧上奠定基础

(1)深入研究品诗意,深刻品味古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如统编版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以及兄弟的思想情感。学生要读懂整首诗的意思,就要知道九月九日有什么特殊意义,茱萸又代表什么,只有将九月九日的文化含义和茱萸这个意象研究透彻,才能完整地感受这首诗歌传达出来的感情。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人喜欢在这一天登高望远,也有怀人之意。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王维是借这个特殊日子怀念远方兄弟并希望他生活幸福安宁。整首诗含蓄沉稳,既显得简单自然,又含着曲折之意。如果学生能细细品味这一意境,并能感受其中关于家乡和游子之间的关联,学生就会完整地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2)深入研究明背景,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气概精神。如统编版王昌龄《出塞》这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的意思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的征夫还未回来。如果龙城的飞将李广还健在,绝不会允许匈奴的牧马南下度过阴山。学生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首先应该深刻研究作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因为匈奴对汉民族的骚扰,边塞百姓生活动荡不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诗歌既有对守边将士的同情,同时又以大局为重,将国家安全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洋溢着爱国激情。通过对作者家国情怀的分析,可使学生从小就感受到有国才有家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安全不容忽视,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

(3)深入研究知作者,深刻领会其优秀的品格。同样是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的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清晨把好友送走以后就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没有受功名利禄等事情的影响。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作者为出发点,研究他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时代背景下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些平庸小人的非议,几次受到贬谪。“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实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的是作者不肯妥协的精神,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品格,正是这样清廉正直的优秀品格使得他能够一直为国家建功立业和默默付出。因此,将作者人物形象深刻研究以后,会让学生耳濡目染,使他们从中学习到这种优秀品格,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构建。

(4)深入研究悟诗情,体会其要表达的感情。如统编版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的意思为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好几万条了。在学习这首故事的时候,我们可对诗歌中有关牛郎织女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这个故事是整首诗的主线,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琢磨透以后,就能够从中悟出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祝福之情。通过对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2.以“四P”进行实践创造,为提高学生的品格和智慧提供动力源泉

对于“P”来说,它主要是指实践。即学生通过实践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表达出来,这种体验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古诗词中的主要内容,还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将古诗词的学习与体验变成提升他们良好品德与智慧的动力源泉。

(1)实践创造,美诵作品,深入领会古诗词的思想美。如学习统编版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朗诵,美好的朗诵能让学生体会到古诗中的情感起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状态。在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起伏就比较稳定,以写景为主,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朗诵,用真挚的情感将这首诗朗诵出来,再向其他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这首诗朗诵的独特见解。这首诗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通过诵读能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也可感受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广阔胸怀。

(2)实践创造,创作诗配画作品,深刻體会古诗词意境美。如学习统编版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美丽的西塞山前,有一群白鹭在碧空中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无数肥美的鲑鱼在水底休闲的游来游去。老渔翁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乐而忘返。很显然,这首诗所体现的画面中有山、有白鹭、有鲑鱼、有桃花、有江水还有垂钓的老渔翁,这就已经构成了一副优美的情景画面。学生在深刻研究透它里面所包含的人与物以后,以画配诗的方式将诗中的优美意境展现出来,就可达成对诗歌的理解,从实践中传达出对我国大美河山的自豪感。

(3)实践创造,歌咏吟唱,深入领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如学习统编版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词适合吟唱,这首词可通过歌咏吟唱的方式体会它的意境,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以这首词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唱歌比赛,要求学生注意词的押韵,长短句的交替形成的节奏,比赛完成后让唱得好的学生讲解自己并学习并吟唱这首词的感受,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这首词的韵律之美。

(4)实践创造,创作古诗情景剧,体会古诗词宏大的精神内涵。如学习统编版曹植所写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豆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本来豆子和豆秸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但是豆秸怎么能够这么着急煎熬豆子呢?这首诗讲述了三国时期魏国曹植与曹丕兄弟之间悲凉凄惨的故事。学生在深刻研究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之后,可将其中的故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将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探讨,然后组织学生分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诗歌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提升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四R四P”融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是以“R”为研究,以“P”为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学习古诗词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能让处在大脑开发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迅速从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优秀品格。

参考文献:

[1]王红武.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J].学术探索,2014,03:6-10.

[2]张典兵.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及其现实转换[J].前沿,2017,11:139-142.

[3]王宇.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文化的当代审视[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词学生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赶不走的学生
猜诗词
学生写话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