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教读”优化策略
2021-01-07吴玲凤
吴玲凤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阅读课型定位上做了调整,改“精读”为“教读”。“教读”的功能是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统编教材强调,在一个单元中,教读是关键,它是实现单元目标的基础知识”,[1]15只有在“教读课学方法”,才能在“自读课试方法”“课外阅读用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在“教读”中教会学生使用阅读方法的职责。阅读教学“教读”学什么、怎样学会、如何评价等?我们探索四方面的优化策略。
一、指向阅读能力的“学习目标”
这既是解决一篇教读课文需要“学什么”的问题,也是教师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获得什么能力的学习结果的预判。知识与方法是能力重要的构成之一,确定学习目标,我们遵循一个主体,三方面原则。一个主体是学生主体。三方面原则是既有通用阅读方法;也有和文体匹配阅读方法或阅读这一篇的方法;也能沿承前几个单元的阅读方法。
以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的学习目标为例:①掌握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②品读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③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从这个目标看出,教师依托《皇帝的新装》,教学生:快读阅读、复述故事、品读描写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童话特点等阅读方法(知识)。快速阅读、复述是所在单元要求也是前几个单元默读法的延伸;联想和想象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品读人物、理解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是阅读这一篇童话的方法。
为了强化指向阅读能力的目标制定原则,凸显学方法的目的,我们在备课时用不同颜色的字体表述目标。如八上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的学习目标,红色字体是七年级已学的通用阅读法,蓝色字体是文体方法(既有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又有和文章体式匹配的阅读方法),黑色字体则是沿承的方法。
这个单元的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目标放在一起,清晰直观地体现单元内教读课在阅读方法上的互通性和螺旋上升性的关系及运用的路径。因此,我们教学时可以同步确定单元内教读课文的学习目标,比较两者,进行调整,学习目标确定贴合单元、文体等维度。
“要想作出思虑成熟且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和课程开发者在思考工作性质的时候作出一个重要转变。这个转变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类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2]14只有明确知道学习目标(预期结果),我们才能专注于最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指向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出现两次。导入时出示,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课时再出示,学生对照目标总结、反思课堂所学。如此,师生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习得阅读方法的导学任务
“怎样学会”?我们的追求是:设计任务和组织学习。“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出发,发现真实的学习需求,走进言语材料,建构言语经验,通过情境素材形成驱动性任务来引导学习,这是当下探索的要点。”[1]17与任务匹配的课堂,教师能够组织学习,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展现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1.依托《语文作业本》,学用导学任务
导学任务,从教师指导层面来说,是帮助学生习得方法的过程和步骤。从学生学习层面来说,认识、吸收、体验、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活动。我们设计任务时发现,虽然把问题变成了任务,突破了原先琐碎问题串起阅读教学的桎梏,但距离“它具有综合性,包含多个要求;它需要调用高阶思维,并倡导小组合作;它的结果开放,且价值不仅体现在学习中,而且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它常常需要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1]9的任务还有差距,而与统编教材配套的浙江省《语文作业本》中的学习任务弥补了我们专业上的不足,我们用《语文作业本》中的课堂任务助教“教读”课。对照既定指向阅读能力的学习目标,我们采用三种学用的方法:再加工;选用;改编和选用。当然我们不拘泥这些方法,依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为了明确学用《语文作业本》的目的,每份任务设计都有相应的设计意图。下面是两份再加工的导学任务及其设计意图。
《皇帝的新装》课堂上的四项导学任务。
任务一:快速阅读,复述故事。任务二:勾画出描写人物的真实想法和假话的语句,体会其语言特点,并试着选一位或一类人,说出他或他们的心里话及假话。任务三:比较皇帝、两位大臣的心理活动描写,说出你的发现。任务四:探究作者安排一个孩子说真话的意图。
(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点和学习目标、《语文作业本》一致,自创任务。)
《苏州园林》课堂上的三项导学任务。
任务一:快速阅读课文,按下列步骤,完成叶圣陶“朋友圈”配图和配文。
步骤1:从课前发给你的图片中挑选适合配图的图片,按顺序排列,用文中的語句阐述你排列的理由。
步骤2:用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叶圣陶游览苏州园林的朋友圈标题,让阅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任务二:读者在叶圣陶的朋友圈下留言:我看图不能领略到苏州园林独特的美,希望叶先生能给这些图片配上文字。请你选一幅图片,用简洁文字表述,达成帮助读者欣赏苏州园林的目的。
任务三:课前通过查找资料获得园林知识,课中品读叶圣陶先生饱含深情的文字,欣赏精彩纷呈的朋友圈。我们漫步在苏州园林,此刻的你想必有满满的收获,请你将它写在“朋友圈”的评论区。
(设计意图:情境设置借鉴《语文作业本》导学一的情境,串起三个任务,完成把握说明特征,理解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等方法、知识的学习。)
以上这些任务,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成台阶式上升,连接教学起点(学情),抵达教学终点(目标)。
2.组织学习的课堂,师生各司其职
“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上课’,而是‘组织学习’。”[3]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习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提升阅读技能。研究教师组织学习的课堂,我们总结出教读课的两种课堂组织方法:一种是学生做给教师看,教师给学生指导;一种是教师示范给学生看,学生跟做。
如《皇帝的新装》的课堂教学组织:第一个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上速读技巧,完成复述任务。教师用简述故事检测学生快速阅读的成效,又通过学生评价,总结出简述故事的方法。这就是“学生做给教师看,教师给学生指导”的组织方法。第二个任务,教师出示语言品析示例,并朗读展示;学生依照教师的做法,完成任务。这就是“教师示范给学生看,学生跟着做”的组织方法。这两种方法可以交互使用,并且配合教师指令及学生活动(个人思考、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等)。
又如《变色龙》课堂组织一隅。教师出示导学任务一:①边读课文,边用铅笔画出表示情节发展变化的语句,然后填写下图并复述课文。②观察上图,找出左右两列的共同点,思考《变色龙》情节发展的规律,将之画成线形图,并说明理由。发出指令: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画出情节发展变化的语句,然后按图示完成填图。学生活动有自主完成填图、全班交流填图。学生在活动中把使用阅读方法的过程展示给教师,教师发现问题,通过师生讨论,修正填图内容,总结出梳理情节的方法——抓情节转变语句,归纳主要人物的行事。
为了挖掘教师的主导价值,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借助课堂观察表,从描述任务、判定任务能力层级、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方面分析教与学,促使教师不断完善组织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
三、聚焦阅读方法的反馈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初中语文第22条:“掌握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成果展示、学习态度与过程方法要及时反馈,通过追问、点拨、互评、总结等方法,保持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持久的学习动机、高效的学习结果。”我们采用下列两种反馈方式,学生不仅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知道努力的目标,而且能发挥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1.阅读监测单反馈
阅读理解监控一般指在阅读过程中一种自我监察。这是“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整,既意识到自己的阅读状态,又及时对问题做出正确反应。”[1]4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监测,既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也是促使学生对当下所学的自审。学生在阅读监测单的帮助下,逐渐对自己的阅读行为有自觉感知,下面是学生完成《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第一个导学任务所用的阅读监测单。
阅读监测单
1.我的阅读目标:文本结构
2.完成这个目标所用的方法(知识)经验有:思维导图,介绍事物先后顺序
3.运用“向前看”我能完成的阅读目标是:完成思维导图一部分或全部
运用“回头看”我能完成的阅读目标是:补充完整或修正完善
4.我发现错误的途径:(1)自己发现(2)通过与同伴合作发现(二选一)(1)
阅读监测单
1.我的阅读目标:对象特征、关键句、顺序
2.完成这个目标所用的方法(知识)经验有:图文转换法,抓关键词句阅读法
3.运用“向前看”我能完成的阅读目标是:完成选图
运用“回头看”我能完成的阅读目标是:把图片排列正确
4.我发现错误的途径:(1)自己发现(2)通过与同伴合作发现(二选一)(2)
“成熟的阅读者是阅读的自我管理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阅读状态并能积极应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他的阅读行为是自觉的”,[1]6阅读监测单,在目标、方法(知识)、运用方法(知识)的路径、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我们从学生自审中,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如从学生的监测反馈可知,学生“向前看”能完成的任务的一部分,“回头看”能对先前完成的任务进行补充、完善。因此,我们会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并收集学生的阅读成果,关注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课堂评价语反馈
教阅读方法的教学,教师评价关注点就应该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项阅读方法上。还是以《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当学生完成简要复述故事任务,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不仅阅读速度快,而且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主要内容、主要情节,简明清楚。这个评价导向强,既激励学生,有指明简要复述的基本方法。除了教师评价反馈,还有学生的互评、自评。
《苏州园林》教师课堂评价语:
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图文转换法,完成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的了解和把握,效率高,已经拥有阅读说明性文本的能力。
通过为图片配文活动,同学们读、写本领都得到了展示,也领略了这篇文章和前一篇文章不同之处:讲究说明方法的选用,使用准确的概念进行概括、判断。
同学们的感受非常丰富,有的是知识型感受,重在园林知识普及,有的是情感感受,重在表达对苏州园林赞美之情。
《苏州园林》学生课堂评价语:
这位同学的图配的文字过于诗意,描写性说明和描写有区别的,删掉主观感受的词,会突出说明性。
这节课,我运用了关键句法,找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了说明顺序;借助比较法,发现了《苏州园林》的语言特点;我需要提高的是如何把握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教读”课上,师生课堂评价语的话语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的评价语是激励和方法引导;学生的评价语是肯定学用方法的优点、不足和自我总结、反思。
四、运用阅读方法的课后作业。
怎样的课后作业才能巩固或拓展“教读”课上所学?我们精选教材中教读课文的积累拓展和《语文作业本》课后拓展的作业或者自创作业。这样的作业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由一篇继而读一组一类文章,从读课文到读一本书,扩大阅读面;二是学生自主运用在教读课中获得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完成作业,阅读方法得到强化。下表是九上第二单元和九下第六单元教读课课外阅读作业。
如《孔乙己》一课的课后作业,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析看客形象的方法,迁移到课后作业运用中,又在新的阅读中,豐富对看客形象及鲁迅作品的认知。《变色龙》一课的课后作业,学生运用“教读”课中学到的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阅读《胖子与瘦子》,又在和《变色龙》比较中,建构讽刺手法这一知识。
简而言之,我们从“教读”课关键要点入手,研究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堂反馈、课后作业,形成“教读”优化策略。《初中语文教学指导——统编教材怎么教》(理论篇)一书指出:“侧重程序性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讲究知识体系,引导有序落实”“坚持学生立场,引导‘真实学习’”。我们遵循这样的理念优化阅读教学“教读”,深入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新其主编:初中语文教学指导[M].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
[2][美]格兰特·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张丰.课堂改革: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OB/EL].(2018-09-07)[2020-03-26].https://mp.weixin.qq.com/s/MyLH-EgVp9rZTVxsWyww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