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视域下河南省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2021-01-07郑州西亚斯学院
郑州西亚斯学院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高等体育院校要主动承担起培养“体医结合”人才的任务,满足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对体医结合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应努力做到培养的人才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的“体医结合”人才应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必须认识到“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等体育院校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依据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要求,如何实施以“体医结合”为品牌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调整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如何加强体育院校和医学院融合创新发展。为河南省在实施健康中国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一)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高等学校要坚持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学科创新能力。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的人才要与时俱进,符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主要以应用型体育人才为主,本科生培养主要从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着手,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能顺利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的专业设置一定要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等方面。高等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要具有体育特色、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强调“学”“术”合一的教育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高等体育院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视野要宽要广,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研究能力一定要与国际接轨,达到顶尖的高级体育人才水平。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专业设置最多的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有10 个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音乐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教育(对口)、英语、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10 个专业。而后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培养有舞蹈编导(体育舞蹈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4 个专业。郑州大学(校本部)本科生培养有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 个专业,与上海体育学院有20 个本科生培养专业、成都体育学院本科生培养专业21 个相比较,目前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设置的专业较少,河南省高等教育部门必须重视体育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快完善专业设置。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设置最多的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学、体育经济学、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养生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等9 个专业。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设置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学、社会体育指导和运动人体科学等7 个专业。目前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设置专业分别是17 个和21 个。由此可见,河南高等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设置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河南高等体育院校应扎根中原大地,以提高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努力建设成国家一流的体育院校。
目前河南省只有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招生博士研究生,而且只设置了体育教育训练学1 个专业。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设置情况,河南省体育院校在高级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实力比较弱,专业设置单一。博士研究生要有一定量地反映其学术能力的科研成果,并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培养的方向要与我国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博士研究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
(二)缺乏“体医结合”相关的专业
在“体医结合”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开设“体医结合”相关的专业。运动康复是为弥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人才紧缺的局面而设置的新兴学科,是体育和医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前沿学科。康复治疗学是面向我国全民健身的需求,形成了以“体医结合”为特色的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体能训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体能训练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相关运动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主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科学健身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和健身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能力。
体育和医学交叉融合发展的前沿学科,是为了弥补“体医结合”背景下人才紧缺的局面。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人才的培养与“体医结合”相关的专业分别有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养生,专业设置与我国重点体育院校对比情况来看,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缺乏与“体医结合”相关专业,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设置单一,至今没有和“体医结合”的相关研究专业。
(三)“体医结合”人才紧缺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唯一设置的以研究人体运动科学、健康教育和体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四年制本科生培养专业。随着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民健身深入人心,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医院、福利院、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和健康俱乐部等部门,就业面越来越广。河南师范大学每年本科生招生60 人,我省高等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设置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但是因为每年招生人数较少,再加上河南省是拥有1 亿多人口的大省,人口基数大,健身需求的人数多,导致“体医结合”人才非常紧缺,远远满足不了我省人民的需求。
二、河南省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一)依据社会需要,建设“体医结合”品牌专业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应建设“体医结合”品牌专业,建设的品牌专业一定要符合体育院校发展规划,社会对品牌人才的需求较大而且市场需求很稳定。品牌专业的建设要有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河南高等体育院校可以借鉴我国重点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因此各个体育院校学校应引进“体医结合”专业高级人才作为师资队伍,河南省政府也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体育院校增设“体医结合”专业。
(二)深化教学改革,体育和医学专业相互渗透教学内容
河南高等体育院校应依据国家发展,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目前开设的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等专业,在完成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运动损伤与康复、老年康复、运动康复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学等与“体医结合”有关的课程。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学、健身理论与指导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就业需要进行选修课程。这种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体医结合”人才,尽最快速度弥补“体医结合”人才的缺乏。
(三)加强体育院校与医学院融合发展,开设辅修专业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和当地医学院进行合作办学,融合发展,体育学院和医学院共同努力,尽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来培养“体医结合”相关方面人才,来缓解和满足我省对“体医结合”相关人才的需求。体育专业与医学专业之间相互开设辅修专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各高校进行辅修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开设其他跨专业、跨学校的辅修专业,充分利用当地学校教学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注重体医结合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将未来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复合型、实用型、专业型人才方向推进。《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的一部分,可通过学校教育模式转变以及社会在职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运动健康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规模,为体医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方面,将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纳入现代教育。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将体育健康教育与传统知识教育相融合,使其贯穿教育的全阶段,培养出体魄健康、知识渊博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例如,2018年9月7日,黄河科技学院体医融合班正式开班,学院院长同时指出,体医融合是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康”方针政策的响应,是当前社会的切实需求,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大教育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群体,应联合教育主体、体育服务主体、医药卫生服务主体等实施在职培训工程,除此之外,还应该从体育、医疗两端发力,促进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训。进一步完善运动健康指导员职业认证机制,对现有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相关技能进行拓宽,使其符合体医结合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结语
健康中国背景下,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承担着“体医结合”相关人才培养的重任。目前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缺乏“体医结合”相关的专业,现有的“体医结合”相关专业因招生人数少,导致“体医结合”人才非常紧缺。河南省是拥有1 亿多人口的大省,对“体医结合”人才需求量大,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体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承担着健康中国发展的重任。因此,河南省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一定要进行改革,要依据社会需要,建设“体医结合”品牌专业,进行深化教学改革,体育和医学专业相互渗透教学内容,加强体育院校与医学院融合发展,开设辅修专业,相互学习,融合发展,促进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