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1-01-07李超民

关键词:学段教材内容阶段

李超民,李 想,吴 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依据与重要基础。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目标,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快推进教材一体化建设。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现行教材体系基本情况分析

(一)义务教育阶段部编版教材基本情况

2017 年9 月前,义务教育阶段广泛使用的是人教版的《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部编教材。从2016 年起,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合称为《道德与法治》,并于2017 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使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基于小学生生活,旨在引导小学生热爱生活、适应学校生活,并在与他人、集体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初中阶段的思政课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球关系中的联系发展为逻辑,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却普遍存在非专任思政课教师任课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较为突出。“我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着兼职教师为主的国情,很多教师无法对这门课程投入大量的精力,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时间都无法保证。”[2]教学过程也过于偏重知识内容灌输,在课外实践方面的教学相对不足。

(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材基本情况

2019 年9 月前,高中思政课全国统一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本必修教材及《科学思维常识》等六本选修教材。2019 年秋季,有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高中起始年级启用新版统编教材。当前,所有省、市、自治区起始年级均启用了新教材。这套新教材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本必修模块教材,以及《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本选择性必修模块教材和《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本选修模块教材。两套教材虽都采取模块式设计,但在内容与课程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统编教材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四个必修模块的整体框架。其中,模块1为总览,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三个必修模块分领域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选择性必修模块教材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和拓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全球视角、法治意识及科学思维。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拓展,涉及个人生活、职业体验和大学先修等内容。对于统编版新教材,有些思政教师反映存在理论性过强、知识点繁多、重点把握难、活动开展不充分等问题。

(三)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基本情况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教材(2018 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采取学分制,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程和“形势与政策”“当代经济与政治”两门选修课程。

当前,各高校对教材内容取舍、教授重点、教学目标的达成等各有差异;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反映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存在与中学思政课教材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降低了教材的影响力[3]。此外,文理科学生的学习状况亦有存在差异的问题。综上问题均存在于全国各高校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材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展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教材内容体现国家意志。在我国大中小学课程设置中,“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4]思想政治课教材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实际,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德育性、科学性强等特点,体现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坚定教材取向的政治立场和方向,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能更好地展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特色。

(二)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成长规律,要求教育内容与方法要循序渐进。在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教育目标应具有层级性。在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科学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科学设定各阶段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助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三)契合全过程育人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性格、人格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教育所能实现,而是各阶段连续的教育和环境系统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都需要接受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在某阶段或时间节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在某阶段缺失德育过程,都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成长关键期出现问题。要实施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需纵向实现各学段教材内容衔接,科学建构育人体系,加强德育工作连贯性和发展性,进而促进青少年在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逐渐成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三、当前教材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目标指向明确但系统区分性弱

教材目标指向直接影响教材内容设计。思政课教材在大中小各阶段的目标指向应各有侧重,但又要不失系统性、衔接性。要能够“厘清边界,避免阶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确保各阶段课程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5]。如小学阶段的思政课侧重点在于道德情感的启蒙,初中阶段重在坚固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核心素养,而大学阶段则重在强调大学生的使命担当[6]。教材目标设置如若不清,且忽视各学段的层次性,将会导致各学段教材内容出现重复、断层,以及教学内容超前、滞后、倒置等问题。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目标设定主要存在目标指向明确但系统区分性弱的问题,即各阶段教材目标的指向都能较好地把握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及教学对象的特点,但都没能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来注重教材目标指向的清晰分层和有序递进。其主要原因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关注重点在各级思政课教学效果方面,而对其“在学校教育‘全程’中的布局缺乏宏观性的视野与整体性的把握”[7],从而导致实际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理论知识深浅不清、教学材料枯燥无味等问题。

(二)教材内容知识性强但存在不同程度重复

思想政治课内容包括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等多维知识体系。然而,在现实的思政课堂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中,由于学校和教师面临升学压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也更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知识,能否应对升学考试。同时,一些高校的学生也不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修满学分即可。受制于实际教学环境,教材内容的编写和设置存在从概念到概念、原理到原理等表述问题。理论性虽较强,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只停留在口头上,缺失情感认同,知行也脱节。此外,当前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各学段教材内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简单重复和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的深度、广度侧重不明等问题。如初中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与高中必修模块教材《政治与法治》中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等内容重复,且侧重点不够突出,内容设置缺乏层次感。

(三)教材组织与衔接关注学生成长规律但内容供给不足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8]但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在组织和衔接上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学与大学课程内容衔接问题。如关于道德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及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都有一定篇幅,但高中思政课教材却少有阐述。第二,课程设置并未充分考虑新高考“3+6 选3”选科考试的实际情况。高中生在完成高考选科后,在思政课程的学习难度和深度上会有明显区分,非思政学科考生在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后就不再学习。第三,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教材是统一的“马工程”教材,对任何选科学生的教学没有差别,这对于没有选择思政学科的学生而言,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师仅关注教材使用但对其他教学阶段教材研究不足

承担思政课实际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是对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最了解的群体,对教学教材的实际效用最具发言权。因而,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是促进教材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目前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普遍存在对教材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尤其缺乏有效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关注的重点在教学是否达成知识目的,对教材版本、内容设计等关注较少;第二,部分思政课教师盲目尊崇教材内容,很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角度使用教材;第三,各学段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很少关注其他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和教材发展,认为只要熟练掌握好本学段教材内容就可以了;第四,一些思政课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么选择忽略,要么仅和本校教师讨论,缺乏校际间交流。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实施主体反馈缺位且难以有效互动。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尤其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任务重甚至存在兼职现象,无暇抽身思考教材衔接等问题。即使少数教师对教材存在疑惑或者有好的建议,也无法有效反馈至教育管理部门。此外,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机制仍不畅通,缺少交流平台,直接导致教师对前一学段的教材、学情无法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简单重复。

四、促进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教材内容一体化的规划设计

1.遵循教育目标分层规律设计教材内容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内容编写和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阶段学生思政课的教学特点[6]。小学阶段教材建设应重在道德启蒙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并能初步形成爱国主义等美好情感。初中阶段应在小学的基础上加固其思想基础,能够联系初中生生活实际,了解国家制度、法律等内容,增强国家观念、民族意识。高中阶段应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具备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大学阶段应侧重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探索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途径与方法,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9],达成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意识形态等方面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2.统筹与优化教材内容话语体系

“教材的统一,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最为直接的便利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的‘话语体系的一致性’。”[10]当前,网络在为学生搜索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青年学生话语体系的混乱,很容易在价值观上误导学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材在阐释重要概念、理论观点时,一定要有科学的引导性术语,尤其是要“注重思政教育传播话语的设计与使用,以强化科学理论和正确价值观传播,形成抵制不良话语和有害传播的能力”[11]。在设计出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时,就要注重统一话语表达,避免出现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导致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混淆与理解不清。此外,要注重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层次设置,即针对每个学段的教学话语、术语等要设置好难度层级,注重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在注重教材语言转化与表达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知识的生活性与趣味性,要善于引用生活化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

3.深化教材相近主题的比较研究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存在着不少主题相近的内容,如小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讲到“家人的爱”,初中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则有“家的意味”。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由于各学段教师间交流缺失,因此一旦对相近主题内容理解不透、处理不好,就容易导致某些学段教学内容难度过大、拓展过多,造成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佳。教学内容上的简单重复,也显示出教学方法创新的不足。因此,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遵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教学路径[12]。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各学段教材内容的梳理和分类研究,开展比较研究,按各学段学生需求合理配置内容。

(二)完善教材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1.加强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20 年12 月,教育部已成立专门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相关教育部门要着力落实好相关指导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保障计划的实施。“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13]各省、各地区大中小学应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政策要求,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尤其是要优化教材编审队伍结构,充分吸收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完成好课程标准制定、统筹好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工作,保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

2.强化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管理的根基,只有完善教材制度,才能保证教材管理的规范化运作,从而建立健全规范的教材体系。”[14]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有待完善。应颁布实施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总体制度规划,明确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指导原则、重点任务和相关措施,从整体上推进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要加大研究经费投入的物质保障机制,成立教育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激励思政课教师和有关学者对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热情;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化发展;建设教材一体化实施质量检测评估方法体系,对教材一体化实施建议的合理意见要定期追踪,为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质量提供科学的反馈依据。

3.深化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建设

“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与新方位。”[15]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要进行统一的总体规划,加强一体化研究的力度。总体规划方面,要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精神,以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和教材编写成功经验为教材编写基础,对各省市教材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后,制定教材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相关教材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线思政课教师要加大教材一体化的研究力度,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内在逻辑、发展方向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为教材一体化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国内专家学者还需通过比较研究国外相关公民教育教材编写理念和内容,为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提供先进经验与样本。

(三)促进教材实施主体间的互动交流

1.推进各学段教材分析的联动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点提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教师要熟悉教材体系,根据教材内容与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都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教师对教材的学习、分析与研究。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6],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技能的有力措施。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包含理解教材的整体体系、基本内容、内在逻辑、各学段教材目标等。教材培训方式可采用网络远程培训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整体性内容,与线下针对性集中培训各学段的详细内容相结合的方式。

2.组织“同备一堂课”教学活动

如何有效达成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和相关性,这就需要各学段教师在了解前一阶段教学基本情况的同时,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应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各级教育部门可积极组织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针对同一主题开展“同备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使相邻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能开展深入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如初中思政课教师可以与小学思政课教师就同一法律主题同备一堂课,进行课堂学习观摩,把握好不同学段间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方式。这不仅能帮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增进学习交流,把握学生真实学情,也能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从而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

3.深入研究各学段教材的突出问题

思想政治课一线教师对教材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具有发言权。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后,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也很少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要组织各学段教师经常性地开展教材的专题研讨会,切实解决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对于普遍性问题,教材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专门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意见。此外,还要畅通教材问题反馈渠道,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各级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工作,并及时将问题反馈至国家教育部,推动对教材的修订工作。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应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彰显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与实践性,教材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并持续更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任重道远,需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将我国大中小各学段的思想政治课打造成符合育人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灵魂课程,为国家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段教材内容阶段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