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的实践探索
——以天津市河北区为例

2021-01-07杨永会樊瑞晶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活动

杨永会 樊瑞晶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一、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并确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成为我国老年教育的法律依据。

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天津市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以各种形式经常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

二、概念界定

(一)城市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社会老龄化进程发展迅速,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2018年65岁以上人口数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2019年65岁以上人口数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呈递增趋势。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数已达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超过了世界银行关于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的15%和10%。随着城镇化的逐渐完成,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城市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本研究中的老年人指的是60岁以上的公民。城市老年人特指天津市河北区60岁以上的公民。

(二)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指个体或者团体在世界上生存的能力。人的生存能力包括初级生存能力和高级生存能力两个层次。初级生存能力主要指满足个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的能力。包括基本的经济水平、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动手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等。高级生存能力指的是如何实现更好地生活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等等。人在世界上生存,具备初级生存能力才能保证生命的存在,是基础要素。但人要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只有具备其他高级的生存能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地活着。

老年人的生存能力是指老年人能够自主照料生活,保护自身安全,适应环境、保持发展的能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老年人适应环境并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目前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老年人具备基本生存能力

2020年,河北区社区教育办公室发放了《河北区老年教育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000多名老年人普遍学历较高,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能够满足基本城市生活的需要。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良好,具备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目前生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做家务,帮子女带孩子两个项目。主要的业余活动集中在电视、电脑,文化与体育活动,智能手机娱乐三个项目。

老年人所在地区的医疗环境较好,在生病时被调查者会选择社区医院、三甲医院等正规医院就诊,且会有家人(子女、老伴)的陪伴和照顾。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多数老年人会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与邻里、居委会等人群的关系也较为融洽。由此可见,河北区老年人的生存状态良好,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业余生活较为丰富。

(二)城市老年人面临的挑战

目前60岁是天津市职工退休年龄的上限,当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了诸多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主要的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我环境。家庭环境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虽然年龄较大,生活经验丰富,但如何在家庭中独立生活,尤其是更好地生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在保证饮食、睡眠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子女关系、亲属关系等,实现家庭和睦;如何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优化家庭环境;如何规划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等等,都是老年人面临的挑战。

随着老年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有所减弱。一是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单调,多为电视新闻、手机聊天软件。二是社交活动减少,接触社会的频率降低。因此如何紧跟时代潮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老年人对社会未知领域的恐惧与焦虑,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归属需求是一大挑战。

人在退休后的自我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很多人从单位的高层管理、工作精英变成普通百姓,他们的自我价值无处体现,被需求度明显降低,个人归属感无处安放。同时,老年人的生活重心由单位的工作内容变为家庭的各种生活任务,原本的工作时间全部变为个人支配时间,这些变化都带来了老年人生活节奏、生活内容的变化,都会导致老年人的无所适从,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四、提高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的研究

(一)理论指导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也被描绘成金字塔型需要。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包括呼吸、食物、睡眠、分泌等方面的需要,是人存在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身体、财产等方面的安全需要,也是基本的生存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在爱情、亲情、友情等感情关系中实现的需要,是社交方面的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两个部分,是指人的信心、成就感,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金字塔模型中的顶层需要,包括接受自己、创造力、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等等。

马斯洛认为需求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在满足高级需求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求。“人性所必需的是,当我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就会沿着归属需要(包括群体归属感、友爱、手足之情)、爱情与亲情的需要、取得成就带来尊严与自尊的需要、直到自我实现以及形成并表达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的需要这一阶梯上升。”(马斯洛:《洞察未来》,第258页,许金声译,改革出版社,1998年)当多个需要同时存在的时候,首先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尚未满足的需要会产生激励效果。通常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自然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人的驱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城市老年人的生存能力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就是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高层次的需要促使老年人提高自己的高级生存能力。当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都得到满足的时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有显著的提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已有的研究集中在终身学习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成人高校融入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学习主体与实施范围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应对措施研究、社区远程教育研究、课程教学资源研究、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等。

目前我国关于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研究,在2016年以来较为集中,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教育、老年大学等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研究。

关于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的研究,多停留在卫生健康领域,如城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生存现状、生存质量、生存环境等问题。研究成果较少,且更新缓慢。对提高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从河北区的实际情况及老年教育发展现状,研究组从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看法和需求,对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和看法两大部分内容,设计、发放电子问卷,并形成了问卷调查报告,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依据。

3.人物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开展了人物访谈活动,主要从老年人对生活状态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不同生活环境的人群进行访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依据。

4.对比分析法

通过跟踪河北区老年大学的《国画初级》课程,对比学员们从刚入学到学期末的学习状态,分析得出参加老年教育前后老年人的变化,探索积极老年教育对于提升老年人生存能力的实践意义。

(三)实践分析

1.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的共性分析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被调查的河北区老年人存在以下共性。

(1)在自我生活状态描述中,被调查者均表示生活状态良好,衣食住行没有压力,自己也会定期到医院复查身体。多数老年人表示主要的生活内容是赡养长辈或隔代抚养,近期的生活目标多为调整自己的身体不适,赡养长辈、抚养孙辈,而老年人自己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活规划。

(2)对于老年教育的认知方面,被调查者均表示知道有河北老年大学或者社区学校,但是有近一半的老年人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明确表示没有时间参加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二,可见城市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程度较低。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障碍主要是家庭因素、距离因素和活动内容。

2.城市老年人生存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城市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存在显著差异。

(1)城市老年人的人生规划差异性分析。在调查访谈中得知,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表示日常生活主要内容为做家务、抚养孙辈,而经常参与老年教育、有兴趣爱好活动的老年人仅占三分之一。

案例一,张奶奶今年62岁,刚退休不久的她成了家里的主力干将,每天做家务、接送孙子都是她的工作,有时遇到老婆婆生病了,也是她陪伴在床前照顾老人。谈起人生规划,张奶奶说:“我没退休的时候就在想,我要去西藏旅游,我还想去澳大利亚看看,他们都说空气特别好。和老同事去老年大学的跳舞班一起玩玩,他们说还有钢琴,我也挺想学学。等我退休了,也没顾上出去,孩子就生孙子了,并说‘妈妈您给受累带带孩子吧,我们工作忙,顾不上啊。’我这也是疼孩子,说带就带吧,我退休了也没嘛事儿,孩子就这三年用人,我帮帮。这不是孙子一岁多了,再有两年就上幼儿园了。冬天那会儿我老娘身体又不舒服了,我跟着忙乎了两个多礼拜,仗着我身体还行,除了高血压没嘛大毛病……”

案例二,李爷爷今年75岁,自幼酷爱国画,在社区组织了书画社,由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组成,大家在一起现场画与写,互相切磋,学习氛围浓厚,还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摩。李爷爷说:“大家都喜欢书画,组织这个书画社是给老年朋友们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我们不图名利、不分专业,就是退休了也要心情愉悦,共同进步……”如果遇到现场有人喜欢他们的书画作品,他们都愿意奉出,还说这是给他们认可,是一个提高的机会。李爷爷的书画社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营造了和谐的社区环境,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活条件较为稳定的城市中,老年人的人生规划也大不相同。经常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对生活的规划较为美好、远大。而没有参加老年教育和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生活内容单一,接触到的人事较为固定,对生活的规划较为简单,往往带有一些消极的情绪,社会归属感较差。

(2)城市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前后的差异性分析。在对河北区老年大学《国画初级》课程为期一学期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在开课初期和学期结束两个时间点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员之间的相处能力、学习的能力、自我提升的能力几个方面。

第一次《国画初级》的课堂上,老师介绍了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课程内容,讲授了国画的基本绘画技巧。学员们听课很认真,生怕错过一句话就学不会了。学员只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提问,老师都会耐心解答。有位学员表示第一次学习绘画没有经验,总觉得自己画出来的不像小鸟,想放弃学习国画。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多次示范、指导,到下课时她终于画出了较为成功的一只小鸟。第二次课前,学员们提前到达教室,将绘画工具准备好。有的学员还带来了在家练习的作品,跟同学们交流、向老师请教。上课后老师回顾总结了第一次课的内容和大家的表现,继续讲授新的绘画内容,并鼓励大家在学会的基础上将两次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发挥创作形态各异的小鸟图,学员们专心听课、认真绘画、积极求教,课堂氛围良好。学期期末的最后一次课上,老师肯定了学员们一学期以来的努力和进步,向大家介绍了国画课中级班的主要内容。在点评学员作品的环节,教室里摆放的是一幅幅色彩各异、有山有水、有树有鸟的完整的国画作品。学员们相互交流作画心得,欣赏同学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也对每位学员的作品进行了专业的点评。

在课余时间对任课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得知有一部分学员是有国画基础的,只是很多年没有作画了,有些生疏。有的学员是第一次拿笔画画,缺乏经验和勇气。不同起点的学员们在课程中都有收获,都能够独立作画或者完成一幅国画作品,个人的绘画水平提升了,自信心也随之提升了,以后不管是继续学习绘画,还是学习书法、音乐等其他的课程,都有信心了,觉得“这个虽然难,但是别人行,我也能行。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两个月,而且还有老师可以指导我呢,还有同学可以相互帮助,这都是他们在一学期课程中的收获。”

(3)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差异性分析。在调查研究中多次参与河北区的街道和社区组织的活动、老年大学组织的活动,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差异性较为明显。

案例三,在某社区组织的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中,活动组织者为该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受培训者为社区居民,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笔者观察,活动全程老年人都处于观众的角色,当老师在讲解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时,全场观众都掏出手机操作。遇到困难时,有些老年人选择放弃,将手机交给旁边的社区工作者帮忙协助操作,有些老年人会以手机没有软件为由,停止操作手机。有些老年人会选择和认识的居民聊家常,而不再参加活动。在活动结束时,笔者与社区工作者的交流中得知,能够参加社区活动,积极配合街道工作的老年人,只占该社区老年人的一小部分,多数老年人居家不出,或从不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工作者上门走访开展工作的时候,还会感觉到一些抵触情绪。

案例四,在河北区老年大学的学员成果展示活动上,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和学员班长、学员志愿者们。学员们有的筹备活动需要用到的物品,有的配合老师维持活动秩序,有的帮助其他学员看管衣物,有的帮忙拍照记录。活动现场井然有序,上台展示的学员热情饱满、精神焕发,就像是一群40多岁的演员们。

以上案例对比可见,长期在老年大学接受教育的老年人,所具备的社会能力略高于不经常参与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包括学习能力、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有差距。

五、结论

当今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水平良好,如何实现更好的生活,满足老年人更高的需求,促进老年人的生存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实现积极老龄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和对比研究等方法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在最基础的生理需求中,老年人需要面对的是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而带来的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难。老年人通常会寻求亲戚家人的照顾与帮助,在无法获得足够的帮助和关爱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于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家政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途径,推动养老、适老产业的发展与推广。

(二)满足老年人的安全需要

老年人的安全需求首先体现在社会的安定、医疗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日常出行的安全等方面。目前老年人面临的困难集中在,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满足自身看病、出行、购物等日常需求,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减少由此带来的绝望、焦躁等消极情绪。

另外在网络安全日渐突出的今天,提高老年人的金融安全意识和个人财产安全意识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加大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的防金融诈骗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金融安全讲座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避免老年人陷入资金被骗的不安和恐慌中,保障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使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三)实现老年人归属与爱的需求的转变

当老年人从原有社会关系中退出后,社会归属感随之转移到家庭及其所居住的社区中,通过社区活动、老年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交流活动,老年人建立了新的社会归属,满足了老年人对于社会情感联系的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养老机构等单位可以建立社区活动圈,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活动,拉进老年人之间的距离,为独居老人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帮助老年人满足社会归属的需求。在河北区老年大学活跃着不同主题的社团组织,每个社团除了日常学习交流之外,还定期组织、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成员的学习水平和归属感。

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到老年教育机构参加学习活动,如社区学校、社区书吧等社区的活动中心,定期会邀请老师讲座、授课。有的老年人可以作为授课教师,讲授自己的特长技能或科学知识。在社区活动时间,如合唱活动、书画活动等,老年人与街坊邻里一起交流活动。河北区老年大学开设有钢琴、古筝、舞蹈、摄影、计算机等课程,老年人可以到校学习。目前河北区老年大学和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共同协作,积极探索完善河北区老年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建设河北区老年大学校外教学基地、校外教学点,将老年教育开到老年人家门口,让更多因为距离和时间限制的老年人也能够体验到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老年人自我提升的需求。

(四)满足老年人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

老年人在家庭中需要有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协调家庭事务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动态、新闻咨询,保持思想进步及思维的灵活运转,是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需求,能够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在建立自信的同时,老年人更需要得到来自于外界的肯定与尊重,例如在社区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活动中,老年人通过个人特长的展示,得到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肯定、称赞、尊重,以确定自己在个人圈子、所在社区等团体中的地位,促进自我发展,都是实现社会尊重的途径。

(五)向自我实现的顶层需要迈进

在马斯洛的需求体系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层次,也是最难实现、驱动力最大的一个需求层次。老年人在家庭中发挥着一个家庭成员的作用,完成家庭责任。在社会中做出一个公民的贡献,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向青少年传承技能等等,都是老年人融入现代生活的途径,在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需要老年人有突出的技能或能力、特长,能够在家庭、社会中展示自我、帮助他人。另一方面需要有老年人展示自我、发挥自我的平台,如社区活动、老年教育机构的活动,都能满足老年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六、结束语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终身学习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实施发展老年大学行动计划,到2022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养老、养生旅游、文娱活动等服务,推动与养老服务上下游产业相配套的教育培训和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服务体验,扩大有效供给。”

研究认为,提高城市老年人的生存能力,提升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该从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认知转变、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整,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美好人生。通过开展积极老年教育,引导老年人调整自我定位,实现积极情绪管理,更新他们的生活观念,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发挥城市老年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心理需求,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推动城市积极老龄化进程。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活动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