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祥先生的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比较研究
——以《神农本草经新疏》为中心
2021-01-07李芳
李 芳
(浙江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07)
1 引言
张宗祥(1882—1965年),谱名思曾,字阆声,晚号冷僧。17岁时读《宋史》,敬慕文天祥,遂改名“宗祥”。浙江海宁硖石镇人。现代学者、书法家。一生主要从事文教、图书事业,学识渊博。张宗祥治学勤奋谨严,经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种,已出版的有《说郛》《国榷》《罪惟录》《越绝书》等。一生抄校九千余卷,前无古人。整理、校勘的古书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衡》《明文海》等[1]。张宗祥先生注疏的《神农本草经新疏》一书,凝结其六十年心血,广征博引古今中外近400家约500种专著,详加考辨订伪[2]1,是反映先生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代表作之一。先生医道之高、校勘之精、学问之博,为近世海内外学人所公认。学术界对张宗祥先生的生平经历、古籍保护实践、书法艺术、美学思想等方面都已有一定的研究,但较少探讨他的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本文对张宗祥先生在《神农本草经新疏》一书中体现的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进行剖析,以期对这一位国学巨匠的学术成就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张宗祥先生的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
2.1 考释博采众长,学贯中西,提倡新用
张宗祥先生在《述此书起因及希望》(以下简称《起因》)一文中阐述了疏释本经诸家的特色:“历来疏释本经诸家之中,缪氏仲醇依文衍述,参以别录,其说平实。邹氏润安贯穿仲景之书,详为引证,其说精到。莫氏枚士以训诂为主,亦有特见。此皆佼佼者已。张隐菴、叶天士、徐灵胎诸家,间亦取及。其意盖在证此药之主治,古之医家,已有所论辨而可取信矣。予之私意,尤望此最古之本草所载各药,疑者缺之,信者更以新方、新治益之,使旧药更有新用。故东西各国之学说,亦兼收并蓄也。然予之力仍是辟旧虚诞之说为多,补新功用之处为少。此则学问环境有以限之矣。”[2]卷一:38。
张宗祥先生在《神农本草经新疏体例》(以下简称《体例》)中又阐释了本书的特点:“首叙本经之药名、别名、产地、性味、功效、主治,次叙各家对本经之考释,并辨其异同、厘清真伪。次叙各家就本品之功效认定,并备载验方而加以辨析,次叙近代医学对本品新药理之研究和新效用之开发,次叙作者对本品应用之实际经验,并总结上述各论。”[2]3
从《起因》和《体例》的阐释可以看出他的注疏的创新特点:考释博采诸家众长,学贯中西。除了博采缪仲醇等各家对本经的考释外,张宗祥先生的新疏兼收并蓄东西各国之学说。《神农本草经新疏》反映了其先进的注疏思想探索,其内容是对清代考据学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这主要还源于他本人的亲身经历:“1920年代,携眷居京,二子女不幸夭于疾病,遂不惜以身试药,立志以岐黄之术自救救人。可见先生之于医药本草之知,乃由切身经验之累积,绝非泛泛者所可比。”[2]1张宗祥先生不仅传承了清代考据学的治学方法,还在此基础上有所革新发展,提倡以新用为主,但限于所处的学术环境,他的注疏仍然是辟旧虚诞之说为多,补新功用之处为少。
2.1.1 利用小学进行考释
(1)“天名精”条。按:“埊”即“地”之古文,则天新字,亦改“地”作“”,非“地菘”外,别有“菘”也[2]卷二之二:260。
(2)陶氏谓荼为茗,茗乃木类。按尔雅释草云,荼,苦菜也,音途。释木云,苦荼也,音迟遐切。二物全别,不得比例,陶说误矣[2]卷二之四:402。
此例张宗祥先生利用训诂学知识考证荼非为茗,陶说误也。
(3)“蔓荆实”条。莫文泉曰:案“蔓”当作“曼”,广雅“蔓荆,牡荆”也。又为之说曰:古者“曼”“欒”字通,左传宋景公名欒,他书或云名“兜欒”,亦作“头曼”是也。据此则蔓荆即欒荆。苏颂谓蔓荆并不作蔓,足证韩、寇两家之失,纲目从之颇当。说文:曼,引也。曼荆枝条引长,称曼者,对小荆言之,后人加草,遂与瓜蔓字混耳。“曼”与“牡”为声转,广雅:蔓荆,牡荆也。一语最的[2]344。
此例张宗祥先生利用音韵学知识辨析了蔓荆为牡荆非欒荆。
2.1.2 以辟旧虚诞之说为多,提倡新用
(1)辟旧虚诞之说
“滑石”条:本草纲目谓其能疗治石淋、黄疸、水肿、脚气、吐血、鼻血、诸疮肿痛,且去身热,补脾胃,能通九窍六腋精液,未知其何所据而云然?今检仲景之方,亦仅以通利为主。六一散亦有通利之效,而列为无病不治,未免夸大。此当辨正者也[2]卷二之一:91。
“女萎”条:此药以治中风,以治虚劳不足,原无不合,独与肺病无关。张氏胡为因近人以治肺病失效,而牵连及于李氏代参之说,认为作俑于李氏乎?由强心一点以观,则甄权之内补不足,及萧炳之补中益气,张石顽之玉竹不伤脾诸说,皆可成立。而张氏阴柔专治风热之言,实为偏激之论,且与本经主治不合,未可据也。此药强心不及人参,补血不及地黄,故少用为君药。录张氏之说,而加以辨正,盖欲医者认明此药品质,不再施于肺病也[2]卷二之一:148。
按:“滑石”条《本草纲目》认为其无病不治,其实查检了仲景之方只有以通利为主要功能,旧说明显夸大了功能;“女萎”条则对张氏之说加以辨正,辨析了此药与治肺病无关。两条皆为辨析虚诞之说。
(2)补充新功用
“贝母”条:浙产盛于象山,故名象贝。所云大贝、土贝,则别为一类,而非象山所产,乃产奉化;大可如拳,现均种植。故象贝亦日益肥大,与川贝迥殊。半夏古为胃药,今亦治胃之功为大,与贝母并论互用,此真世俗不明医理之处方,方有此谬。张氏推重浙贝,与予临诊所得经验相同。予尝以谓浙贝消炎之力,远过川贝。凡气管发炎,咳嗽多痰,非浙贝不为功[2]卷三之二:618。
“菖蒲”条:其实此为消肠胃膀胱头面等炎之要药。故古方以治小儿惊风,则属于急性肠胃炎一类之惊风,最为有效。予曾推而用之于慢性盲肠炎、慢性肠炎、膀胱炎诸症,皆有奇效。古方载明目、治耳聋,则能消头面炎之证也。昔皆以其芳香,认为开心孔,通九,斩关夺隘之品,而不知其实乃在消炎。惟其芳香,故虽多用,亦不若银花之碍胃纳。此消炎上药,而无流弊者也[2]卷二之一:102。
按:张宗祥先生临床经验认为浙产贝母消炎功效胜过川贝,气管发炎、咳嗽多痰都可用。菖蒲用之于慢性盲肠炎、慢性肠炎、膀胱炎诸症也有奇效。这些都是他临床经验所得补充的新功用。
2.2 考订体例清晰
日本森立之(1807—1885年),日本七代世医之家,江户后期日本杰出的医学家、文献学家与考据学家。其考校古籍,“系根据日本所藏旧帙《太平御览》《真本千金方》《皇国医心方》诸书校定,而诸书所无者,则仍依据《证类》《新修》《本草和名》三书补足之。著有《本草经考注》若干卷。今考注之书未见,不知此后是否成书”[2]卷一:27。“今览全书,既未说明采取何种刻本,各条之下,亦未注明出于何书,既嫌杂乱,复觉疏忽。徒使读者茫无所适而已。”[2]卷一:28可见在当时,日本森立之考校古籍是选择多家本子,注书分离。对于这400家500种专著的注疏成果的考校著录,张宗祥先生的方法更显得简明扼要。考订古籍“当先择一比较完备可靠之本为主,然后选择各家所载可采者,各本所刻有异同者,逐条逐节列入,详注出于何书,方能使阅者了然,而且证据确实”[2]卷一:28。相比之下张先生的注疏思想又先进了一步:注释不分离,证据确实,条理清晰,方便读者。以下举三例注疏说明。
如“蔓荆实”条:莫文泉曰:案“蔓”当作“曼”,广雅“蔓荆,牡荆”也。又为之说曰:古者“曼”“欒”字通,左传宋景公名欒,他书或云名“兜欒”,亦作“头曼”是也。据此则蔓荆即欒荆。苏颂谓蔓荆并不作蔓,足证韩、寇两家之失,纲目从之颇当。说文:曼,引也。曼荆枝条引长,称曼者,对小荆言之,后人加草,遂与瓜蔓字混耳。“曼”与“牡”为声转,广雅:蔓荆,牡荆也。一语最的[2]344。
“麦门冬”条:日本和汉药考曰,宇田川榛斋翁译荷兰药镜第十五卷沙列布条,载有麦门冬之性质效能,略似沙列布,可以代用云。英、美则认为其功用能化痰止咳,与天门冬同。今按,麦门冬本经主治,在心及胃,仲景方在心及血[2]155。
“防风”条:今按,日本、法、德、苏联、美国均有种植之防风,种类颇多。仲景金匮中风篇侯氏黑散,用防风十分[2]245。
从以上三例注疏可以看出他的注疏选择各家所载可以采用的、各本所刻有不同的逐条列入,详细说明出于什么书,使读者一目了然。如“蔓荆实”条采用了清末医家、以训诂见长的莫文泉《神农本草经校注》、北宋药物学家苏颂《本草图经》等各家所载;“麦门冬”条采用了日本《和汉药考》一书;“防风”条采用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
2.3 校勘方法甄于成熟
校勘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以校勘成名家者颇不乏人。迨至清乾嘉时期,朴学大兴,校勘之学趋于鼎盛,校勘大家迭出,校勘名著众多,成就斐然。1931年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后改称《校勘学释例》出版后,使古籍校勘有了准确的理论指导,特别是校勘方法论,贯通古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陈垣的《校法四例》包括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四种,虽然是校勘《元典章》一书所用的方法,但基本上是对历代校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3]。《神农本草经新疏》凝结先生六十年心血,于1959年夏清稿[4]。其成书时间正处于《校勘学释例》出版前后,从此书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张宗祥先生的校勘方法运用甄于成熟。
(1)对校。对校是要校出底本、祖本或别本的异同,是一个获得异文资料、发现错误的过程。
“旋花”条:别录原文,当作旋畐花。传写脱去“畐”字,或旋畐花一名旋花,当时合别录于本经者,未之审耳[2]卷二之三:272。
此例张先生用《别录》对校发现旋花传写中脱“畐”字,应为旋畐花。
“蓬櫐”条: 长阴令坚 邹本“坚”作“人”[2]卷二之四:372。
此例张先生用邹润安本对校发现“坚”作“人”。
“萆薢”条:男子肾腰痛久冷 公对切,音愦,玉篇谓腰忽痛也……甄又谓治肾间有湿,膀胱宿水是也。而今本濒湖纲目,引此二句,脱一“湿”字,乃作肾间有膀胱宿水,遂令人无从索解。俗本误人,真是不小[2]卷三之三:663。
此例张先生对校发现今本《濒湖纲目》,引“治肾间有湿,膀胱宿水是也”此二句,脱一“湿”字,作“肾间有膀胱宿水”,误。
(2)本校。本校法是在对全书内容、体例包括作者情况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在没有别的版本可供校勘的情况下,采用本书前后互证,以发现矛盾之处。
“车前子”条:味甘寒,原有“无毒“二字,依前后文例删,与卢本合[2]卷二之一:159。
此例张先生依据前后文例删“无毒”二字。
(3)他校。他校法要求搜集掌握他书有关本书的资料,作为校勘的参考。
“冬葵子”条:历考诸书,虽尔雅、说文等注,已不免有沿误之处,以致诸家本草,更多彼此岐出,益令后人不易识别。孙氏星衍问经堂辑刻本草经犹以冬葵子与尔雅之终葵繁露为一物,以“冬”之与“终”古书本通用也。实则终葵之合音为椎,乃形容之词,言其上锐下大,其形如椎[2]卷二之四:396。
此例张先生借用《尔雅》、孙星衍问经堂辑刻本《草经》中的“冬”“终”通用来辨析冬葵子非终葵。
(4)理校。理校法是依据义理而不是版本等其他材料作为校勘依据。
“锡镜鼻”条。宗祥案:此条各本有作锡铜镜鼻者,盖镜为锡铜合铸而成也。然古本只作锡鼻镜,无“铜”字。又按,此条无气味,如非缺文,则为附属上条之文,其理至显……今按,镜非铜锡合铸不成,古本作锡镜鼻,当脱“铜”字[2]卷四之一:899。
此例张先生依据“镜非铜锡合铸不成”之理来辨析此处古本脱“铜”字。
3 结语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5]。走进《神农本草经新疏》这部典籍,对张宗祥先生的先进注疏思想及校勘成就进行剖析和研究,对当下学术研究和治学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张宗祥先生在下品中曾案:下品一百二十五种。似乎治病,无养生之药矣。然姑活则云久服轻身、益寿、耐老,屈草则云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蜀椒则云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又皆合于养生之用。何耶?总之药虽分为三品,要当以今之治效为据,不可泥于古书也[2]卷一:48。
他的《神农本草经新疏》一书中体现的提倡新用、注疏体例清晰的先进思想及成熟的校勘方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财富。其“不可泥于古书也”的治学态度更是值得后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