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SA2018的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
2021-12-13廖建兰
韩 金 廖建兰
(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1447)
1 引言
阅读是学习各项学科的基础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学生的阅读表现是体现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指标,甚至是一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200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发起针对15岁学生的基础素养测评——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主要从科学、数学和阅读3个领域展开评估,每次评估都侧重于其中一个科目,并对其他两个科目进行总结性评估,每3年为一轮。2018年PISA将重点放在数字环境下的阅读,同时评估了过去近20年的阅读素养趋势。PISA2018将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使用、评估、反思和参与文本,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开发自己的知识和潜力,并参与社会活动。相应的问卷调查围绕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学生想尽快提升阅读能力、获取知识,主要渠道之一是图书馆的阅读教育。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一切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优质的馆藏建设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本文根据PISA测评挖掘中学读者的阅读需求,从需求出发,分析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工作重点和现有不足,对图书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PISA阅读测试对中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
在2018年PISA测试报告的首页中,OECD秘书长Angel Gurría写到:PISA不仅是世界上最全面、最可靠的学生能力指标,也是各国和各经济体可以用来微调其教育政策的有力工具……这就是为什么OECD编制了这份关于全球教育状况的3年期报告:分享最佳政策和做法,并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帮助各国为所有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1]。在其分析报告中,PISA将阅读能力定义为理解、运用书面材料,并通过提升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储备,来实现个人目标和发展个人潜能,最后参与到社会活动中。PISA进行阅读素养评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查找信息、解释原因、分析内容、思考信息、进行测评。
2.1 PISA阅读测试的要求
PISA的阅读素养评估包括试题本和问卷两部分,试题本主要评估认知能力,问卷主要评估阅读参与度及学习策略。阅读素养的认知测评框架的出发点是素养,素养是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专业学科的能力,及理解、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框架从4方面界定了评价的维度: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学习所需知识;应用所需知识的能力;学习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学生学习的策略(见表1)。
表1 PISA认知测试框架
PISA测试主要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学生要有在不同情境下理解、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ISA阅读测试还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自我信念,并重视个人学习动机、规范和应用态度和策略,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总结,PISA阅读测试对中学生提出的高标准如下:
(1)在检索及获取信息上,能从文本中辨别嵌入式信息,推断哪些信息是与文章相关的,在诸多信息中准确定位到所需信息,对文中模糊的细节精准关注。
(2)在对文本进行全面理解上,能进行推断和对比,从多个文本中整合信息,进行解释和分类。
(3)在反思和评价上,能批判性地进行评价和假设,能在评价中运用多重标准、多种方法、复杂性思维对文本进行理解。
(4)在文本处理上,要求学生浏览文本后可从少量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能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评价,无论是否科学,都要求读者能够批判地看待文本的内容和形式。
(5)对多文本阅读中的差异之处进行明确的识别和处理,找出与论点不一致的地方,并评估论点的有效性。
2.2 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的优劣势
2018年的PISA报告中OECD秘书长Angel Gurría提到中国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以明显的优势领先,最为突出的是我国学生在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中国四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15岁学生在数学和科学以及阅读方面的成绩远远超过其他78个参与教育体系的同龄人。事实上,这四个省份中10%最弱势学生的阅读能力比OECD国家的普通学生要好,并且表现与其中一些省份10%的最优学生不相上下。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地区的收入水平远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中国在建设一流教育体系的决心很坚定。
2018年的阅读评估更注重发现、比较、对比和整合多个来源信息的能力。新技术的出现对阅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不再是提取信息,而是建构知识、批判性思维和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2018年的阅读评估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所有学生都能够阅读复杂的文本,区分可信与不可信的信息来源,区分事实和虚构,质疑或寻求改进我们时代公认的知识和实践。评估结果显示OECD国家在教育上取得极大改善,在数字阅读方面却没有跟上进度。新加坡作为学生成绩最好的国家,也只有1/4的学生能够达标。从检索信息的角度来看,测试的学生可以很快定位到易见信息,但对隐蔽性较强的信息缺乏精准的感知,存在表述不明的情况。从整合角度来看,主要障碍是未能从特定语境的片段理解进行过渡。根据PISA测试数据分析,7.9%的参测中国学生基本没有数字阅读能力,有12.5%的参测中国学生达到未来高端人才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对不同页面的数据和信息比较、评价以及作出综合判断上有一定困难。善于数字阅读的学生会利用导航,通过导航主动建构自己的文本,最大限度减少看不到相关信息的频率,且能精准定位在有效信息上,中国学生达到这一水平学生的比例不高。同时,中学对于学生的信息检索教育略有不足,只教授简单的检索操作知识,学生无法更高效、准确地定位到所需的数字资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教学中不允许学生自带电子设备在课堂学习,没有数字阅读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缺少培养组织信息、比较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此外,我国中学生的非连续型文本阅读能力不强。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包括图表、目录、说明书、广告、索引等,一般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PISA评价专家把问题解决能力定位于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独立思考,独立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问题解决能力与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在2018年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学科综合能力领域与阅读领域相关度为0.82。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需用线性思考模式,阅读花费的时间过长,容易不知所云,迷失在信息碎片中。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在阅读素养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基于PISA测评分析影响中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原因,促使学校、学校图书馆作出一系列举措,提升中学生阅读素养。
3 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肖自力先生翻译引入美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藏书建设方针规范指南》。姜建军等在1984年提出《高等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方针的编制模式》。1997年肖希明发表的《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的专著。但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上,对中学图书馆关注较少。在1980年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上通过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提到,图书馆和教师共同合作,可帮助学生们在识字、阅读、学习、解决问题和交流技能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中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对学生的阅读教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广东地区3所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育新学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现状。调查对象统计表详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统计表
3.1 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目前已取得的成绩
目前,我国图书馆馆藏建设包括:制定馆藏建设计划、文献筛选、馆藏评价、馆藏剔除、藏书协调共享等5个方面。坚持实用、系统、特色、共建共享4个原则。我国中学图书馆受地域限制、封闭管理等因素影响,共建共享很难开展,其他工作均按以上原则开展。
3.1.1 政策层面
近年来,国家逐步从政策层面加大了图书馆保障力度,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学图书馆方面,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对于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的定位、任务、设备配备、馆藏建设、读者服务、阅读指导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有了法律保障,图书馆经费申请、活动开展都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2 馆藏结构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工作的入口,需要严格把关,制定采访计划,确定各类资源所占比例。如笔者工作的广州市铁一中学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和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图书采购。目前,我国多数中学图书馆已将采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定了图书采访管理工作的职责要求,逐步建立适合本校图书馆发展的馆藏结构。
3.1.3 馆藏质量
书籍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馆藏质量的高低。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图书馆已经认识到馆藏质量的重要性,注意图书的采购途径,广开门路,广开书源。同时,根据学校教学和学生兴趣,选择优质、适合的图书资料。此外,部分中学图书馆注重本校非正式出版物的搜集,建设学校特色馆藏,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利用“阅读马拉松”项目自建经典阅读作品库,开始进行了自建库的探索。但其他学校因能力有限,目前建设特色馆藏的中学图书馆数量较少。
3.1.4 馆藏管理
中学图书馆现在十分重视如何管理馆藏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采购阶段通过多途径向科组、教研组征集图书需求,对于教师教学所需的参考书目尽量找齐,全力采购到馆。举办书展活动邀请师生为图书馆选择好书,引入云选书等方式,丰富馆藏。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服务机构,教学性强,藏书面较之公共图书馆狭窄,有固定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可考虑搜集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各种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有关的教学用书,建设中学图书馆特色馆藏。
3.2 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根据PISA测试的结果,我国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数字资源较少,文本资源类别比例不合理,非连续性文本较少。
3.2.1 数字资源建设较少,信息检索培训不够
数字资源利用少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中学多数不允许带手机进入校园,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较短,中学生很难利用网络获取资源,中学图书馆采购的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刊物使用率较低;二是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受学校管理,自主权较少,多数由学校统一调配。因此,部分学校忽略了对电子资源的建设,学生也不了解如何高效地获取资源。长此以往,中学图书馆的采书重点就集中在纸质图书上。
3.2.2 文本资源类别比例不合理,特色馆藏建设较少
中学图书馆人文科学馆藏较多,尤其是文学类馆藏居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馆藏不足。在本研究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铁一中学均属建设较完善的图书馆,馆藏种类分布合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占比较高。但更多的中学馆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深圳市育新学校图书馆馆藏类别中,I类馆藏达总馆藏30%以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馆藏涉猎占比较少,不足7%比例稍显不均衡。已有研究发现,社会研究是唯一对阅读能力提高有明显、积极和统计学意义的学科。也就是说,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社会知识、历史和法律,更有助于阅读教学。此外,开始建设特色馆藏的中学较少,在本研究中,仅有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建设有经典阅读特藏和英语分级特色阅读,其他图书馆均未涉及。特色馆藏可以补充、丰富图书馆资源,为教学研究提供某一方向的专业资源,势必要成为以后中学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之一。
3.2.3 连续性文本占比过高,非连续性文本馆藏较少
根据 PISA 测评结果及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在非连续文本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连续文本,读表、读图、读数的能力比较弱,显著低于OECD平均值,可能与学生在课堂及作业中没有很好接触这些内容有关。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生活的比重不断提高,如在阅读中首先要在一系列清单中选择进一步需要阅读的内容,各种文献和报告中常常需要分析数据和图表,生活中地图和图例也会经常运用,因此,学校要在以后教学中更多地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中学图书馆也要开展非连续性资料的馆藏建设,为学校教学提供资源保障。更进一步,开展相应的阅读指导课和信息检索课,提升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4 基于PISA测试要求的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建议
通过分析PISA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中学生在两方面的阅读能力存在欠缺,一是数字文本阅读能力,二是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此外,中学图书馆存在着学生阅读时间较少,且难以自行支配阅读时间等难题,针对这些不可抗力,中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变得十分关键,为建设优质的馆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4.1 加强数字阅读教育
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精通阅读的标准。学生的阅读材料也从纸质文本向数字文本转变,从简洁变得复杂。德国的“阅读基金会”管理主任马斯认为要正面迎接数字化的挑战,协调传统图书和网络的关系,终极目的就是要提升孩子和成年人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收获最大的益处。在进行阅读教育时、在构建馆藏时加强对数字文本的搜集和建设,尤其是历史、政治、自然科学等大类的数字资源,构建主题知识图谱,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阅读数字资源。
4.2 优化阅读指导
图书馆阅读指导以阅读素养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快、更全地找到所需资料。阅读素养测评PISA作为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的工具,能科学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更好地指导阅读教学。中学图书馆要利用这个契机,根据教学需求更好地配置、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挖掘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中学图书馆要配备必需的信息检索书籍,为学生提供信息检索入门培训,有需要时,可与信息老师合作开展专业培训。同时,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并注重扩大自身知识面,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信息素养,进而更好地学习阅读。
4.3 完善馆藏结构
馆藏资源丰富可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好地提高阅读素养和解决更为复杂语言问题的能力。资源缺乏会对学校教学产生较大影响,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经费短缺,可考虑租用电子资源、减少复本数量等方式丰富馆藏。利用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结合读者需求,扩宽图书采购途径,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学图书馆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可构建校本资源,将学校试题、教学资料整理、构建成特色资源,方便教师、学生使用。
现代阅读教学需要从单篇走向多篇,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多文本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这就要求图书馆配备多类型、多数量的馆藏资源,满足多样的阅读需求。此外,馆藏建设中各类图书所占比例需要引起关注。在调查中,多数图书馆存在I类图书占比过大的现象。PISA测试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量要求图书馆配置一定数量的非连续性文本,此类图书在在F类和自然科学类出现较多,图书馆可按需求进行采购。
4.4 构建学科系列书目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在文献信息采集工作中,紧紧关注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盯住核心期刊,瞄准核心文献,用有限经费获取质量高、使用率高的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2]。很多大学图书馆依此设立学科馆员,制定专门的学科书目,提供学科服务。在笔者工作的中学,设有综合实践课程,其中会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专题。中学图书馆可尝试按照学科特点,构建学科系列书目,配齐所需图书,建设特色馆藏,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复本数量,提供给综合实践小组使用。
4.5 加强双向服务理念
图书馆不仅要有为图书馆构建完善、科学的信息资源体系的使命感,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切实认识到服务读者的理念,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注重用“服务”的理念指导馆藏建设工作。同时,开展校本专题学科建设、优秀案例资源库建设等项目,为图书馆增加新的馆藏品类。中学图书馆也要吸引教师到馆,让读者指导馆藏,建设更高品质的馆藏体系。
4.6 引入评价机制
对已有馆藏进行分析、评价、剔除对提升藏书结构,提高馆藏质量大有益处。对现有书刊要注意照顾中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需求,按照小而专的原则进行筛选,而不仅仅是按照图书的学科分类进行筛选。同时,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将过时、陈旧的教改方面的书刊进行剔除,复本过多的图书适当减少复本量。提升馆藏的品质离不开评价机制,目前图书馆界还未形成统一的政策文件。PISA测试直接指出各国学生欠缺的阅读能力,中学图书馆界可参考结果先配置资源,如增加非连续性文本数量,提供政治类、经济类图书和电子资源供学生使用,为提升阅读能力做出基本的努力。
根据PISA测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馆藏建设要注重非连续性文本建设,构建学科系列书目,进行阅读指导,馆员要自我提升,加强双向服务理念,引入评价机制,方能构建科学、有效、高质量的馆藏。
5 结语
未来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一方面要鼓励中学生多阅读不同学科、不同体裁的作品,除了累积知识,更是搭建阅读支架。学生积累的背景知识越多,理解文本时障碍越少,个人情感和文本内容的联系就越紧密,理解就会越轻松和深刻,理解能力更强。中学图书馆在接下来的馆藏建设方面,尤其要注重历史、地理、天文、生物等学科建设,丰富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帮助学生建构完善、多维的知识图谱。另一方面,中学图书馆要配备必要的信息检索课程和阅读指导课程,研究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将其付诸实践,随时关注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