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十八洞
2021-01-06黄维王燕
黄维 王燕
2013年,花垣县十八洞村成为了“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一批批大学生从这片深山里走出,接受知识的洗礼。
如今,整村脱贫了,富裕了。这群大学生相继毕业,回到养育他们的土地上,为十八洞村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力量。
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畅谈家乡的变化,展望新的期许。
一步一步走向大舞台
口述:施林娇
1996年出生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十八洞村苗家阿妹。记忆中,村里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进出只有一条山路。家里人总是告诉我,要好好读书,走出十八洞村。那时,我有一个当歌唱家的梦想。
只是,这个梦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有点遥不可及!
2015年,我参加高考。可就在艺考最关键的时候,我的父亲因病去世,这让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幸亏,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浙江音乐学院,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增长本领。
2019年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浏阳一家企业做新媒体运营工作,收入不错。但自小习惯苗寨生活的我,内心深处眷恋家乡,时常梦到美丽大山,更挂念年迈的爷爷,于是决定辞职返乡创业,建设家乡。
村里的宽带网速越来越快,无线网络覆盖全村,银行网点、电商服务站开到了家门口,我想,为什么不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家乡发展呢?
创业初期,产品供货不稳定、资金缺乏以及网络直播经验不足等问题让我倍感压力。还好有对口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为我们的销售提供指导。我在直播中展示十八洞村的风景、美食、民俗、建筑、苗绣,分享干农活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村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之后,我参加以湖南十八洞村为原型、全面反映湖南“精准扶贫”历程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演出,走上了《天天向上》等节目舞台,为十八洞村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10月,我幸运入围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2021“乡村网红”培育计划……
过去,为了生计,母亲、哥哥、姐姐都在外打工,留下八十多岁的爷爷独自生活。现在,家里人都回来了,开了一家民宿,生意不错。我能在家门口创业,爷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比过去好多了。我感到满满的幸福和无比的自豪。
如今,回到村里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十八洞村给了我大舞台。乡村兴则国家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一定会在乡村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大有作为。
团支书的担当与梦想
口述:施康
1996年,我出生在花垣县十八洞村竹子寨。因为贫穷,大哥初中辍学,与父母远赴浙江打工,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我和姐姐;因为贫穷,每每谈及十八洞村,我总不敢承认那是我的家乡——即使它拥有广袤的丛林和清澈的山溪,也无法让人忽视落后的内在。
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2015年,我和姐姐考上了大学。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出十八洞村,来到大城市。
2013年底,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哥哥回到家乡,与村民合伙开了一家农家乐。我妈每天忙前忙后,笑容在她脸上藏也藏不住,逢人就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能当上老板娘。”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长沙工作。后来,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随着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想,到了反哺家乡的时候了,2020年,我辞职回到家乡。
作为第一批返乡大学生,我与几个伙伴成立了十八洞村第一个电商直播间,每天穿上苗服,在网络上介绍十八洞村的美食美景,销售“十八洞原生态农产品”。
今年年初,我成为了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正式组建了“十八洞返乡人”新媒体公司。
花垣县最近举办新选聘大学生村主干岗前远程教育操作员培训班,92名新选聘大学生村主干参训,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未来,我将带领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建设美丽家乡。
不久前,我给村里的中小学生作了一次主题宣讲,讲到十八洞村由贫穷苗乡到全国“精准扶贫”标杆时,孩子们说,要努力读书成才,为家乡做贡献……
从村官到景区管理员
口述:隆航
1993年,我出生在十八洞村飞丛寨。在家排行老三,哥哥在吉首创业,姐姐嫁到了花垣县城。
2017年,十八洞村选拔大学生村官。当时,村里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觉得或许回来是一个机会,便通过参加招考,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当村官不容易,我向前辈们请教基层工作的经验,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同时,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9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接下来,“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想到十八洞村风景优美,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我辞去大学生村官一职,来到十八洞景区工作,我的第一个岗位是营销员,负责与外界的旅行社进行对接。
我想方设法把外边的客人引进十八洞村来,在此期间,我还客串了讲解员、安保等多个岗位,不断积累经验。
之后,我调到景区办公室。我参与了研学产品研发,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渊源,推广宣传十八洞村苗族刺绣。同时,组织村民和景区职工外出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提升自己,系统学习旅游业相关知识,不负韶华,为家乡的旅游产业出一份力!
记者手记:乡土中国,乡村,有我们的根,有我们的记忆,有我们的梦,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十八洞村,是中国广大乡村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滚滚洪流,十八洞村这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是大河里的一滴滴水、一朵朵浪,這些水滴和浪花,虽只是微小的个人叙事,但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
广袤乡村,古老与年轻在这里碰撞、交融、共振与升华,历史的荣光不会消逝,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这里流淌着诗情画意,这里迸发着蓬勃朝气,这里凸显着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