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中医院2017~2019年1009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2021-01-06朱纯风
王 俊 刘 萌 朱纯风 何 阳 王 坤 吴 亮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安徽六安 2370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新的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ADR,或与说明书中描述的性质、程度等存在差异。严重的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发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其他重要医学事件的情形[1]。医院自实施ADR 监测、报告以来,ADR例数呈上升趋势。为掌握六安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本院”)的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对2017~2019年本院上报的100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报至国家ADR 监测管理系统的1009例ADR报告。
1.2 方法
利用Excel 的数据筛选统计功能对ADR报告按照患者ADR 类型、性别与年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和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ADR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ADR 上报人职业等进行分析。新的不良反应:①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②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及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
2 结果
2.1 ADR 类型的分布
1009例ADR 中,一般的893例(88.5%),严重的116例(11.5%)。新的ADR 134例,其中新的一般的ADR 51例,新的严重的ADR 83例(表1)。
表1 1009例ADR 类型的分布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
1009例ADR 中,男性发生ADR 概率高于女性;20岁及以下的患者ADR 占比较小,ADR 主要集中在中老年(>40岁)患者(表2)。
表2 1009例ADR报告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2.3 药物种类的分布
1009例ADR的药物有抗肿瘤药物、造影剂、抗微生物药物、电解质及营养输液、中成药/注射液、循环系统药物等。其中抗肿瘤药物、造影剂、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例数多于100例,占60.1%(表3)。
2.4 药物剂型的分布
给药剂型不同,ADR 发生率不同。1009例ADR中,注射制剂占比最高,其次是口服制剂(表4)。
2.5 累及系统/器官分布
ADR 累及系统/器官占比超过10%有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有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占比超过5%(表5)。
2.6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1009例ADR,多数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导致原患疾病延长或者病程加重的共89例,占8.8%(表6)。
表3 1009例ADR报告患者的药物种类分布
表4 1009例报告药物剂型的分布
2.7 上报人职业的分布
1009例ADR,上报人以护士为主,上报894例,占88.6%;其次为药师,上报98例,占9.7%;医生最少,上报17例,占1.7%。
3 讨论
3.1 ADR 类型的分布
新的和严重ADR报告比例,尤其是严重报告比例是衡量总体报告质量和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本院上报的1009例ADR 中,新的134例,占13.3%,和卫晓晓等[2]、史筱倩等[3]报告类似,严重的116例,占11.5%。本院鼓励临床科室都上报ADR,尤其是新的、严重的ADR。但仍可能存在个别医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ADR,担心上报ADR 而卷入医疗纠纷,导致出现少报或不报ADR 情况。
3.2 患者性别与年龄
本院上报的ADR 中男性比例较女性高,与孙言才等[4]研究吻合,可能与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及耐受力较男性强有关[5]。1009例ADR 中,4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生了891例,占约为88.3%,这可能与中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功能减少,存在基础疾病,通常需要联合给药,因而ADR 发生率较高,因此中老年患者在使用药物时更需要格外的重视,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表5 1009例ADR 累及系统/器官分布
表6 1009例ADR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3.3 药物种类的分布
ADR 超过100例的有抗肿瘤药物、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肿瘤专业为本院特色专科,患者较多,且由于多数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类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常见的ADR:血液系统毒性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消化道反应常见为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麻木、听力减退、肝胆系统损伤等[6-7]。因而使用上述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疾病进展、生理状态和合并用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细胞毒类药物的合并应用也需要注意给药的先后顺序。有研究表明,甲氨蝶呤用药后24 h 内应用门冬酰胺酶,可以增效并减少对胃肠道和骨髓的毒副作用[8]。研究显示碘造影剂ADR的发生率为0.6%~2.0%,严重ADR 发病率为0.01%~0.02%[9],本院2017~2019年共使用造影剂80 000 余次,因而可能存在遗漏上报情况,提示需要进一步关注造影剂ADR 监测。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损害,与郑丽娜等[10]的抗菌药物ADR 分析描述一致。这是由于抗菌药物本身抗原性较强,其皮肤和消化系统方面的损害可以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异常,容易被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所察觉。在使用上述药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及时处理ADR,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4 药品剂型的分布
ADR 绝大多数来自于病情较为严重的住院患者,该类患者使用药物需要快速达到最低有效浓度或者本身吞咽存在困难等情况,必须采用注射给药,因而注射给药ADR 占较高,这与国家ADR 监测年度报告描述的一致[11]。注射剂具有避免肝脏首关效应、见效快、易吸收等特点,常作为住院患者的优选给药方式,但药物容易受到溶媒的pH、微粒、内毒素、配置时间、温度等影响,引起热源反应、过敏性休克、栓塞等严重ADR[12]。因此,从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出发,推荐临床做到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使用,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
3.5 累及系统/器官
抗肿瘤药物ADR 占较大,达到26.3%。该类药物中的细胞毒类药物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羟色胺等物质的释放和激活,引起呕吐中枢兴奋;另外抗肿瘤药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对催吐感受区的作用也可以引起消化道ADR的发生[13]。消化道反应对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的影响[14],因而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严格关注,做好护理和药物消化道ADR的处理工作。可以根据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选择性进行预防,如对于高致吐风险的药物,可预防性使用奥氮平联合地塞米松和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15]。在累及的系统/器官中需要格外重视肝胆系统损害,本院发生的1465例ADR,仅有1例涉及到肝胆系统,远低于青山等[16-17]的报道,全球有1100 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类药物、中草药等[18],本院作为中医院目前尚无1例关于中草药导致肝胆系统损害的报道,提示应注重普及医护人员中药肝损知识,加强中药安全性监测。
3.6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和上报人的职业
多数ADR 对患者的原患疾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监测和上报ADR的意义仍然存在,对临床医生在用药具有警示作用,也为修改药品说明书提供了参考。本院ADR 上报人以护士为主,这与护士与患者接触密切,更容易发现ADR 有关。
4 小结
ADR 监测是药品安全性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本院ADR 监测工作还存在瑕疵,尤其是对药物肝损的关注度不够。医务人员要密切关注使用抗肿瘤药物、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的患者,并加强中药安全性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