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和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对比
2021-01-06萧建华张海平郭艳萍戴贞照
萧建华 张海平 郭艳萍 魏 亮 戴贞照
1.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西吉安 343000;2.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西吉安 343000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可导致患儿出现意识障碍、神经反射降低、肌张力改变与易惊厥等症状[1-2]。HIE 发展迅速,会严重损害患儿的生理与智力,甚至会引起脑积水、颅内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3]。对HIE 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保障。目前,临床常用的HIE 检查方式有磁共振与CT。磁共振成像能客观反映HIE 患儿的病变程度和病理特征,进而指导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4-5]。CT检查能明确HIE 患儿的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及颅内出血状况,对诊断与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6]。但目前,对比磁共振与CT 应用效果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对比磁共振和CT在新生儿HIE 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月于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HIE 新生儿共8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7]中的相关标准确诊;②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与CT检查;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代谢性疾病;②合并新生儿黄疸、感染等导致的脑损伤;③合并产伤性颅内出血。80例HIE 新生儿中,男48例,女32例;胎龄37~41周,平均(39.02±1.32)周;日龄1~6 d,平均(3.47±1.98)d。本研究经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磁共振成像检查 所有患儿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选用GE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设置参数,其中层厚2 mm,成像视野(FOV)17×17,矩阵256×128,回波数为11,翻转角为20°,带宽为62.5,回波时间(TE)为45 ms,重复时间(TR)为104 ms,完全流动补偿,总扫描时间为3.4~4.8 min。常规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1 加权成像(T1WI)中,TR 为500 ms,TE 为15 ms,层厚为5 mm,FOV 为20×15;T2 加权成像(T2WI)中,TR 为4200 ms,TE 为139 ms,层厚为5 mm,FOV 为20×15,手工绘制感兴趣区域,在相位图、幅度图下分析,获得SWI 图,分析血管或微血管的可视化。磁共振成像诊断新生儿HIE的病情分度标准中,轻度为T1WI 皮层可见条、点状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微量出血信号。中度为深层脑白质可见点、片状高信号,伴分布于1~4个脑叶的脑水肿。重度为除符合轻中度表现外还符合以下任一项,①下囊状低信号区;②丘脑、基底节区呈高信号,内囊后肢呈低信号;③深层脑白质呈弥散性低信号,脑实质出血伴患侧脑室扩大[8]。
1.2.2 CT检查 所有患儿均接受CT检查,选用Brillance型CT 机(荷兰飞利浦公司),扫描范围为颅顶至颅底,设置参数,其中电压为120 kV,电流为350 mAs,矩阵为512×512,层间距为5 mm,层厚为5 mm,窗宽为90 Hu,窗位为40 Hu,对12~16 层进行快速扫描。CT诊断新生儿HIE 的病情分度标准中,轻度为病灶分布于1~2个脑叶,呈片、点状;中度为病灶分布>2个脑叶,呈大片状;重度为病灶表现为弥散性低密度影,脑池、脑沟、脑裂变窄或消失[3]。
1.3 观察指标
①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CT 对新生儿HIE 的检出率。②比较磁共振、CT诊断新生儿HIE 病情分度的准确度,准确度=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磁共振、CT 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磁共振与CT 对新生儿HIE 检出率的比较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80例HIE 新生儿中,磁共振检出79例,检出率为98.75%(79/80);CT检出71例,检出率为88.75%(71/80)。磁共振对新生儿HIE 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7,P=0.009)。
2.2 磁共振与CT 对HIE 病情分度诊断效能的比较
CT诊断HIE 病情分度的准确度为83.75%,磁共振诊断HIE 病情分度的准确度为95.00%。磁共振诊断的准确度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1,P=0.021)(表1~2)。
表1 CT 对HIE 病情分度的诊断效能分析(例)
表2 磁共振对HIE 病情分度的诊断效能分析(例)
2.3 磁共振与CT 对颅内出血检出率的比较
80例HIE 患儿中,18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CT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100.00%(18/18),高于磁共振的61.1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0,P=0.008);13例发生基底节区出血,磁共振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为100.00%(13/13),高于CT的61.5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P=0.039)。
3 讨论
HIE 为新生儿常见病,主要由早产、新生儿窒息及寒冷等因素引发[9-11]。该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导致存活患儿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共济失调等[12]。
近年来,CT在HIE 诊断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相关研究认为其在辅助新生儿HIE 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也有研究指出,CT 病情分度与临床病情分度的差异较大[13-14]。CT 能准确判断HIE 患儿的脑水肿部位及严重程度,其CT值是定量分析脑水肿的敏感指标[15]。磁共振成像也是诊断HIE 的常用检查方式,具有分辨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不仅能清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脑实质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脑髓鞘化过程,还可发现HIE 的灌注损伤及其证据(如静脉淤张、脂肪颗粒细胞、胶质细胞及新生血管增生等)[16]。新生儿常用的磁共振成像序列有SE-T1WI、T2WI 与弥散加权成像,其中,回波平面成像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快速成像,这对新生儿HIE 的尽早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分析对比磁共振和CT在新生儿HIE 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的报告较少,本研究结果提示,磁共振对HIE 的检出率与诊断病情分度的准确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朱振国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磁共振对新生儿HIE 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高于CT。分析其中原因,新生儿脑内的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偏低,且神经纤维的发育尚未成熟,此类因素会导致CT检查无法精确分辨灰质、白质交界,进而对诊断与病情分度造成一定影响[18]。与CT 相比,磁共振的分辨率较高,有助于对比大脑灰白质信号,进而清晰显示脑内解剖学结构,提高诊断效能[19-20]。本研究结果提示,CT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高于磁共振,而磁共振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检查利于蛛网膜下腔的检出,磁共振成像检查利于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因此,临床上可结合两种检查方式,提高对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检出率。除颅内出血外,新生儿HIE 常并发脑水肿与脑实质坏死,本研究未能分析磁共振和CT 对上述并发症的诊断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磁共振和CT 对新生儿HIE 并发脑水肿、脑实质坏死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磁共振和CT 均可用于新生儿HIE 的诊断,其中磁共振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高于CT,且磁共振更易发现基底节区出血,而CT 更易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可结合两种方式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