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永惠教授分阶段辨治乳腺癌经验※

2021-01-06陈香妮刘永惠

河北中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胃气正气健脾

陈香妮 刘永惠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陕西 西安 71002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1],乳腺癌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最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目前,乳腺癌防治任务艰巨,现代医学对于乳腺癌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个体状况选择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或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方法[3]。这些治疗会产生诸多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等方面有独到优势,根据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疗效更佳。

乳腺癌中医相关病名有乳石痈、乳岩、乳核、乳痞等,现多以“乳岩”命名,戴金芳等[4]总结古籍文献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病因有情志不畅、气血亏虚、冲任失调、正气不足、脏腑亏虚,朱丹溪认为“有块者皆是痰”,清·王维德认为主要是“阴寒结痰”。朱明玥等[5]研究近代名老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乳腺癌的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七情所伤,脾胃所伤,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毒热蕴结。

刘永惠教授,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刘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40年,在应用中药治疗肿瘤及其术后、化疗后经验丰富,特别是对乳腺癌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兹将刘教授分阶段辨治乳腺癌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乳腺癌的内在因素 刘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重要的内在因素。《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均提示机体先出现正气虚弱之内因,方可能留邪致病,故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论述“正气虚则岩。”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认为“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所致”。肾藏先天之精,为冲任之本,天癸之源,妇人所有的生理活动无不依赖于肾气旺盛、肾精充沛,若先天禀赋不足,或任何原因导致后天失养,使肾的生理功能失常而发生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妇科疾病,无论是经、孕、产、乳,都是完成生殖的一部分,所以妇科疾病的发生大多与肾虚,即冲任失调有关。故刘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生,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内在因素和主要原因。

1.2 肝气郁结是乳腺癌形成的主要因素 刘教授认为,肝气郁结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由于女子生理功能依赖于肝,肝失条达,疏泄紊乱,气血失常,冲任不调,导致妇科疾病,临床常用调肝法治疗。《外科正宗》载“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格致余论》亦认为“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青囊秘诀》论述为“乳岩乃性情每多疑忌……失于调理,忿怒所酿,忧郁所积,浓味酿成,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腾沸”。由此可以推断,肝气郁结在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中占重要地位。戴金芳等[4]经过对中医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对其中观点进行统计,发现情志失调是乳腺癌最主要发病因素。马胜男等[6]提出情志伏邪致病,认为人体长期处于不良情绪刺激,内环境被打破,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肿瘤发生。故刘教授认为,肝气郁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作用突出。

1.3 乳络瘀阻是乳腺癌的主要病机 《素问·调经论》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由于女子的生理特点,血常不足,气常有余,故易发生气血失调病变[7]。气血来源于脏腑,肝主藏血,主情志,主疏泄,肝气郁结导致两胁、两乳等部位胀痛不舒,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气机郁结,则血运不畅,血液瘀滞而为瘀血,瘀血阻滞乳络,发展为癥积或肿块。叶天士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刘教授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络脉瘀阻,使络脉功能下降,导致局部微环境气血循行受阻,毒物不能及时排除,为肿瘤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8]。故认为乳络瘀阻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病机,又是乳腺癌最终形成的病理结果,瘀血阻络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肿瘤的发展又导致血瘀日益严重,二者之间互为因果。杨小娟等[9]亦认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热毒瘀阻是乳腺癌发生的病机。

综上,乳腺癌的发病主要是正气亏虚,毒邪趁机侵袭机体,加之长期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经络阻塞,络脉瘀阻,瘀血阻滞于乳络,乳络瘀阻日久发为乳岩。

2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刘教授认为,肿瘤手术、放化疗等现有临床治疗手段在祛除或抑制肿瘤方面,符合中医治疗肿瘤原则—祛邪;但现代医学治疗同时对机体气血、阴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损害则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而中医药能针对肿瘤复杂的病情及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全身调理与局部抗瘤相结合,制订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并与手术、放化疗各阶段相结合,从而显现出良好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优势。针对乳腺癌的中医治疗,刘教授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3个阶段,术前、化疗前病机多为肝气郁滞、乳络瘀阻,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术后、化疗后病机为脾胃气虚、湿滞痰阻,治宜扶正为主,益气健脾,补肾养血;化疗过程中病机为脾虚气滞,以保胃气为主,治宜行气除满,降逆止呕。

2.1 术前、化疗前疏肝理气,化瘀通络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且足厥阴肝经上穿膈,散布胸胁,绕乳头上行,从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可知肝脏与乳房关系密切。情志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患病后患者大多因对疾病的恐惧而出现抑郁或焦虑状态,刘教授认为在乳腺癌治疗中疏肝理气、化瘀通络尤为重要。赵献可《医贯·郁病论》说“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故此阶段主方为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徐灵胎曰逍遥散“此疏达肝脾之方”。《银海指南》云“凡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时眼赤痛,连及太阳,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俱宜此方加减治之”。周维维等[10]认为,郁病是导致乳腺癌的主要病因,且可引起脾肾、心肺功能失调,各个证型均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刘教授在此阶段以逍遥散为基础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当归芳香行气,味甘缓急,为治疗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化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确有襄赞之功;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何灿封等[11]研究发现逍遥散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多通路等综合作用机制。

此阶段刘教授以逍遥散为主方,临床配伍,善用香附、郁金、香橼、姜黄、青皮加强疏肝作用;赤芍、丹参、皂角刺、丝瓜络等疏肝活血,增强化瘀通络消肿作用;此阶段患者正虚不显,以邪实为主,亦会加半枝莲、蜂房解毒抗癌。刘教授认为,此阶段为术前准备阶段,主要调整患者状态及心态,减少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焦虑。

2.2 化疗过程中保胃气,健脾和胃 胃气一词源于《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的重要性,《伤寒论》提出“胃气和则愈”,更是将保胃气思想贯穿全文。《素问·玉机真脏论》提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故有“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的说法,强调胃气强弱影响人体生命活动。《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说“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说明在任何疾病治疗中,胃气强弱关乎治病效果,否则在关键时刻胃气衰败,则百药难施。

乳腺癌患者平素多情绪不畅,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胃运化失职,出现不思饮食、倦怠乏力等。化疗后由于药物副作用出现恶心、呕吐、不欲进食等消化道症状,更加影响脾胃之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现代医学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有一定效果,但易出现便秘、腹泻等副作用[12]。郭敏[13]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副作用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刘教授在此阶段尤其注重“保胃气”[14],认为“保胃气”可提高化疗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临床常以行气除满、降逆止呕为法,使胃气以降为顺。常用厚朴八味饮合橘皮竹茹汤加减,药物组成:厚朴、半夏、枳壳、木香、莱菔子、陈皮、竹茹、生姜、甘草、大枣。厚朴八味饮为刘教授家传经验方,方中厚朴为君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半夏为臣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莱菔子消食除胀,下气化痰,三药均为佐使药。橘皮竹茹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降逆止呃功效,方中陈皮行气和胃止呕,竹茹清热安胃止呕,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两方合用,共奏行气除满、降逆止呕之功。随证加减:行气和胃加香附、砂仁;燥湿和胃加苍术、砂仁、炒莱菔子、白豆蔻、薏苡仁;降逆和胃加旋覆花、生姜、赭石、槟榔等。

2.3 术后、化疗后扶正气,补肾养血 正气亏虚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乳腺癌手术损伤人体气血,术后常见气血两虚;气虚不运,脾胃运化无力,导致气血化生不足,加重病情。术后、化疗后病机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多表现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等临床症状,治疗以扶正健脾、补肾养血为主。张元素认为“养正积自除”,故扶助正气既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抗癌,又可减轻化疗后副作用,保证后续治疗更好进行。刘教授临床应用贞芪八珍汤加减益气补血。药物组成:黄芪、女贞子、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鸡血藤、阿胶。方中八珍汤由四君子汤、四物汤组成,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有调节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疲劳作用[15];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补血活血,为补血第一要方,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有抗氧化作用,临床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16]。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助人参益气扶正;女贞子补益肝肾;鸡血藤活血补血,使补而不滞[17];阿胶助熟地黄滋阴养血。

术后化疗常致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减少,甚至部分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导致机体抵抗力进一步降低,此期治疗仍以益气健脾、补肾养血为法,予益气保元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肉桂、沙苑子、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黄精、鸡血藤、阿胶、鹿角胶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鸡血藤、阿胶益气补血,肾为先天之本,只有肾精充足才可化生精血,沙苑子、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黄精、鹿角胶补肾填精。术后放疗在破坏肿瘤细胞分泌同时,对于正常器官也会引起损伤,放疗为火热之毒,易损伤阴津,治宜滋阴清热,养阴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组成: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百合、桑叶、白扁豆、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石膏、五味子、当归、白芍。

3 典型病例

例1 李某,女,40岁。2019-10-07初诊。主诉:发现左乳腺癌10 d。2019-09-27,发现左乳小结节,乳腺超声示:BIRADS分型Ⅳb类。左乳上侧象限局部腺体较对侧结构稍紊乱,左乳内侧象限似见不规则结节状影,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建议结合超声或磁共振检查;双侧致密型乳腺。左乳肿物穿刺病理:浸润性癌。刻诊:情绪低沉,夜寐不佳,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稍黯,苔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乳腺癌。中医诊断:乳岩。证属肝郁脾虚,乳络瘀阻。治宜疏肝健脾,养血通络。予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 g,当归15 g,赤芍15 g,薄荷(后下)12 g,香附15 g,醋青皮12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郁金15 g,酒女贞子18 g,鸡血藤30 g,皂角刺8 g,炒莱菔子15 g,炒酸枣仁18 g,合欢皮30 g,首乌藤15 g,远志9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 分早、晚2次服,7剂。2019-10-13行左乳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第1次送(左前哨)淋巴结有癌转移(1/4个),第2次送(左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Ⅲ级,周围有高级别导管原位癌成分(约占30%)(上、下、内、外切缘及基底)未见癌组织,皮肤组织。免疫组化:E-Cadherin(+),P120(+),AR(弱+,+30%),ER(强+,+90%),PR(-),HER(术后3+),CK5/6(-),P53(+3%),Ki67(+20)。2019-10-23二诊,患者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低沉,夜寐不佳,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治宜益气补血。药物组成:黄芪30 g,女贞子15 g,熟地黄12 g,白芍15 g,当归15 g,川芎12 g,人参6 g,白术15 g,茯苓15 g,阿胶(烊化)8 g,合欢皮30 g,首乌藤15 g,远志9 g。服用21剂。2019-11-18开始化疗,2019-11-20三诊,患者睡眠好转,纳差,恶心,全身乏力,情绪不佳。舌质淡苔白厚,脉弦细滑。治宜行气和胃,降逆止呕。予厚朴八味饮合橘皮竹茹汤。药物组成:姜厚朴12 g,陈皮15 g,半夏12 g,木香10 g,醋香附15 g,竹茹15 g,旋覆花(包煎)15 g,枳壳15 g,炒鸡内金15 g,炒莱菔子15 g,砂仁(后下)6 g,煅牡蛎(先煎)30 g,煅龙骨(先煎)30 g。14剂。2019-12-04四诊,患者食欲增加,无恶心,仍乏力,睡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109/L。治宜健脾扶正,补肾养血。予贞芪八珍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2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熟地黄12 g,当归15 g,白芍15 g,川芎9 g,鸡血藤30 g,酒女贞子30 g,炒鸡内金30 g,炒莱菔子15 g,炒麦芽30 g。21剂。2019-12-25五诊,患者乏力减轻,情绪不畅,纳食可,睡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8×109/L。治宜疏肝健脾,补肾养血。予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 g,当归15 g,白芍15 g,薄荷(后下)12 g,香附15 g,醋青皮12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郁金15 g,酒女贞子18 g,鸡血藤30 g。21剂。后患者坚持化疗与中药综合治疗。中药相继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胃、健脾益气、降气和胃、补肾健脾、和中养胃等治法。患者2019-11-18 初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明显,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48)100 μg, 每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1~2次,后化疗中白细胞计数未见明显下降,可不再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患者连续配合中药治疗1年余,病情稳定。

按:本例患者发病后初次就诊情绪低落,肝气郁结、乳络瘀阻为主,故治疗以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化瘀通络,健脾安神;手术治疗导致患者气血虚弱,术后病灶己除,祛邪而伤正,故以贞芪八珍汤加味益气补血;化疗后,致消化道反应明显,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治以行气和胃、降逆止呕为主,患者症状缓解。再次化疗时患者症状较前次明显减轻。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继以健脾和胃、温肾养血为主,使患者正气充盛,白细胞计数升高,后患者状态好转,能很好完成化疗。刘教授治疗乳腺癌,主张中西医综合治疗,特别是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中医药治疗,贯穿疏肝理气、益气养血、和胃降气,为扶正奠定基础,尤其重视“保胃气”,取得很好疗效。

例2 张某,女,51岁。2016-03-16初诊。主诉:左乳癌术后8个月,肺转移维持治疗中。2015-08-06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Ⅲ级伴坏死,肿瘤大小2 cm×2 cm,同侧腋窝淋巴结有癌转移(2/16个),免疫组化示:ER(50%,中等),PR(30%,中等),HER2(3+),Ki67(+30%),术后行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EC-T)方案化疗。患者目前仍定期化疗,近期复查出现肺转移,遂来就诊。刻诊:纳食差,胃胀,恶心,乏力,大便不畅,无腹痛,无咳嗽、咯痰。舌质淡苔白,脉沉弦细。西医诊断:乳腺癌。中医诊断:乳岩。证属气血两虚,乳络瘀阻。治宜行气和胃,降逆止呕。予厚朴八味饮加减。药物组成:陈皮12 g,清半夏12 g,木香(后下)9 g,麸炒枳壳15 g,姜厚朴12 g,砂仁(后下)9 g,炒莱菔子15 g,醋香附15 g,炒鸡内金15 g,连翘15 g,煅瓦楞子30 g,海螵蛸3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14剂。2016-03-30二诊,患者纳食增加,胃胀、恶心明显好转,仍乏力,大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药物组成:熟地黄12 g,当归15 g,炒白芍15 g,川芎10 g,黄芪30 g,党参12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女贞子30 g,鸡血藤30 g,地榆炭30 g,白及30 g。14剂。2016-04-13三诊,患者未诉明显不适,纳食可,乏力减轻,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健脾,兼清郁热。药物组成:柴胡12 g,当归15 g,白芍15 g,薄荷(后下)9 g,醋香附15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炒鸡内金15 g,炒莱菔子15 g,火麻仁30 g,槟榔15 g,牡丹皮9 g,栀子15 g。30剂。同时加贞芪扶正胶囊口服。2016-05-11四诊,患者纳食量增加,活动后乏力、大便较前好转,舌质淡,苔白,脉细。仍定期化疗。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8×109/L。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2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陈皮15 g,清半夏12 g,砂仁9 g,当归15 g,白芍15 g,丝瓜络12 g,鸡血藤30 g,女贞子30 g,地榆30 g,鸡内金30 g,鳖甲15 g,龟版15 g。14剂。复查白细胞计数3.8×109/L。后患者坚持服用中药治疗,2021-03仍在门诊就诊,未诉明显不适,复查各项指标稳定。

按:本例患者初诊时为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大,急则治其标,治以行气和胃,降逆止呕,方以厚朴八味饮加减,脾恶湿,胃恶燥,湿有凝滞之性,必得燥以制约,燥又须受湿之柔润以和,燥湿相济,才能运化水谷精微,进而化生为气血。待患者脾胃功能恢复后,根据乏力、纳差、面色萎黄症状,舌淡苔薄白,脉细,以及白细胞计数降低,考虑患者术后、化疗后正气不足,脾失健运,胃不受纳,脾胃失调,气血乏源,出现气血两虚证,予益气保元汤加减健脾益气,补肾养血,改善症状,顾护正气,起到保胃气作用,提高白细胞计数,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特点,分别着重予益气补血、和胃健脾、疏肝理气的“三位一体”疗法,取得较好疗效。

4 结语

刘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生与患者先天正气亏虚,加之后天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阻滞,乳络气血瘀滞不通,乳络瘀阻有关。目前,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生存率高,中晚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不理想,后续常需连续化疗。现代医学治疗以清除癌细胞为主,中医治疗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信心保证现代医学顺利完成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以期达到最佳的抗癌作用。乳腺癌术后、化疗后应用中医治疗,能减轻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等毒副作用,因此中医治疗应贯穿乳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乳腺癌术前、化疗前以疏肝理气、化瘀通络为主,化疗中以保胃气、健脾和胃为主,术后、化疗后以扶正气、补肾养血为主,既增加近期疗效,又减轻毒副作用,预防肿瘤转移及复发风险,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猜你喜欢

胃气正气健脾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胃气足 活百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