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棒循经推按治疗护理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1-01-06李俐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患肢偏瘫

李俐筠

(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0 引言

中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中风病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失调,标实为痰瘀阻窍,肝风内动,最终导致脑脉瘀阻,清窍失养而成[1]。有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2],发病后,多数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护理的方式方法较多,且效果较好,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本文仅就药棒循经推按治疗护理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常用评定方法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脑组织受损的症状之一,其中肢体功能残障是较常见的类型,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出现肌张力异常和肌力下降、运动模式异常,出现运动功能障碍[2-3]。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4-5],也是治疗效果评判的关键指标。临床常用的评定量表有: Brunnstrom评定量表、上田敏评定量表、Fugl-Meyer(FMA)评定量表。

Brunnstrom评定量表[6]由于能反映瘫痪的恢复过程,因此成为了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其评级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即评级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佳,运动功能恢复越优。上田敏评定量表[7]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为十二级评价法。其0、(1、2)、(3、4、5、6)、(7、8)、(9、10、11)、12级分别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VI级。Fugl-Meyer (FMA)评定量表[7]为累加积分制,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定,包括肢体运动、感觉、关节活动度等5大项和113小项,每个小项分3级,计0~2分,总分226分。其中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积分<50分表示患肢无运动功能;85~95分表示患肢中度残障;96~99分表示轻度残障。研究显示Fugl-Meyer因其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据报道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卒中后康复评定已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临床应用,其具有便捷的评定流程与操作;客观、定量的评定结果;数据化的评定数据;患者可自主评定,适用于社区、家庭康复;减轻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工作强度;降低医疗成本等优势,用于临床协助评定手部Brunnstrom分期,准确率达70.22%,能准确反映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8]。

2 药棒循经推按的治疗原理

药棒循经推按的作用机制在于施术者通过特制的药棒对患者瘫痪肢体施行推按和点穴,以此来增加患肢本体觉的输入,达到中枢反馈的良性作用,同时,药棒对于肌肉的推按和滚动,可以对肌肉产生挤压作用,因此具有调节肌肉和周围血管生理功能的作用[9]。此外,具有舒筋通络作用的中药,通过加热后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利于透过皮肤渗入患肢,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另外,药棒循经推按还具有“温热熨烫”的多重效果,多重作用可以起到调节经络气血运行,降低偏瘫肢体肌肉痉挛的作用[10-11],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

3 临床研究及应用效果

有学者报道[12],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3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配合药棒循经推按,可以有效降低肌痉挛的程度,进而达到改善瘫肢功能的目的。谭凯文等[11]研究显示,药棒循经推按能明显促进青中年卒中患者脑功能的重组。董立杰[13]选用桃木药棒,根据患者证型蘸取相对应的中药药液涂擦在患侧上肢,用药棒沿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由近端向远端,缓慢、柔和、患者耐受的力度反复叩击穴位,然后引导患者活动上肢各关节,每次15min,每天1次,能消除患肢肿胀、麻木等症状,有效地防止偏瘫后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改善神经功能[14]。梁焕英等[15]在口服卒中二级预防药物、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药棒循经推按治疗中风偏瘫,治疗8周后两组FMA积分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指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本课题组成员通过[16]对药棒循经推按联合TDP治疗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联合TDP照射治疗偏瘫肢体,可以显著改善患肢的供血、供氧,加速病灶的修复[17-19],从而改善肢体功能。

4 护理措施

4.1 药棒循经推按护理的操作要点

药棒循经推按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一,操作顺序和步骤如下:首先沿背部三阳经由下往上反复推按,并以药棒点按双侧夹脊穴,然后对患侧足三阳经进行推按和点穴处理;其次,对于患侧的足三阴经进行反复推按,并引导活动下肢各关节,再用药棒沿患侧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反复推按并引导活动上肢各关节[11-16]。

4.2 药棒循经推按护理配合综合护理

药棒循经推按护理时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个体化的情志调畅和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指导患者起居有常,活动时注意安全,根据证型的不同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13],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良肢位摆放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指导其主动活动训练,如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使之掌握具体方法,循序渐进的开展并能长期坚持,以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20],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注意观察、评价治疗前后患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4.3 药棒循经推按护理联合TDP照射

在药棒循经推按护理联合TDP照射治疗时[16-17],需裸露患肢,治疗板正对照射部位,每1患肢分2个部位照射,距离20~30cm,20min/次;加强观察,防止发生烫伤等不良事件。

4.4 穴位药棒按摩联合协同护理

药棒穴位按摩是一种联合穴位刺激、按摩放松和药物疗法三种方案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周苏丽[21]研究认为在使用穴位药棒按摩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配合协同护理干预发现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在穴位药棒按摩护理的同时,开展协同护理,以患者的饮食、心理、运动和环境等各方面状况为护理对象,既能保证患者的身心疏导,又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参与度。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脑卒中患者残疾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脑卒中后康复受到了广泛关注[22-23]。因此,我们要想追踪每一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评判脑卒中预后,就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脑卒中量表[24],准确地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以此作为康复医生对卒中患者的康复介入提供依据,并指导治疗;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使康复护理疗效量化评定有据可循,科学、客观、便捷,且节省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药棒循经推按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无论单用或者联合运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促进偏瘫肢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且对治疗机制未进行探讨,故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及进行机制探讨[25]。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患肢偏瘫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BI评定量表在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功能状态评估及护理分级确定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漫画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