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苓散加味治疗水湿困脾鼓胀验案一则

2021-01-06于华林任娟娟玄鸿雁魏芹燕彩霞王达耿为民陈树泉

环球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五苓散水湿利水

于华林 任娟娟 玄鸿雁 魏芹 燕彩霞 王达 耿为民 陈树泉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48岁,于2017年10月7日(寒露前1天)就诊,症见腹部胀大,全身无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皮肤颜色光亮;诉食欲不佳,口渴,小便少;查体:贫血貌,结膜发白,爪甲苍白,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舌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弦。血常规:白细胞1.91×109/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33×109/L。血生化:谷草转氨酶74 U/L,总胆红素 37 μmol/L,血清白蛋白30.8 g/L。凝血系统:凝血酶原时间18.9秒,活动度44.5%。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590 U/mL。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原均呈阳性。腹部彩超显示腹腔内可见深约16.3 cm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门脉高压症。西医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腹水;中度贫血。中医诊断为鼓胀,辨证为水湿困脾。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为治疗方法,方选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具体组方:党参18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炒泽泻9 g、猪苓9 g、桂枝6 g,26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嘱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吸收食物为主,不要过于辛辣、油腻,忌生冷、高温食品,每次进食避免摄入量过大。

2017年11月6日(立冬前1天)二诊,患者服药26剂后,诉腹胀减轻,乏力感较前改善,口微渴,纳可,眠安。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47×109/L,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计数31×109/L。血生化:谷草转氨酶33 U/L,总胆红素21 μmol/L。腹部彩超:腹腔内可见深约9.2 cm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治法采用益气生血、健脾利水,处方选用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加减。具体组方:党参15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炒泽泻9 g、猪苓6 g、桂枝6 g、肉桂3 g、黄芪30 g、当归6 g,28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017年12月20日(冬至前两天)三诊,患者12月13日因饮食不节,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约1200 mL。于我院肝胆科给予药物止血治疗7天后仍有乏力、腹胀、口干,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血常规:白细胞1.83×109/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计数25×109/L。腹部彩超显示腹腔内可见深约8.4 cm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结果提示肝硬化、胆囊沉积物、脾大、腹水(中量)、门脉高压。辨证为气血两虚、水湿困脾,治法采用益气补血、收敛止血、健脾利水,方选八珍汤合乌贝散加减。具体组方:党参15 g、黄芪30 g、麸炒白术12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熟地黄12 g、白芍6 g、当归6 g、三七粉冲服2 g、白及3 g、仙鹤草6 g、浙贝母6 g、海螵蛸9 g、煅瓦楞9 g,26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018年1月16日(大寒前6天)四诊,患者服药26剂后,诉仍有乏力、口干,腹胀减轻。舌质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血常规:白细胞2.6×109/L,血红蛋白96 g/L,血小板计数3×109/L。腹部彩超示腹腔内可见深约2.7 cm规则游离液性暗区,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少量)、门脉高压。外科建议行脾切除术治疗,考虑到患者出现过上消化道出血,目前血小板计数为危急值,如果再次出血可能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同意行切脾治疗。于我院肝胆外科行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少量腹水,肝脏萎缩呈均匀节性肝硬化,体积约为正常肝脏体积的1/3;脾脏体积增大,呈鲜红色,下过脐下约6 cm,体积约20.0 cm×12.0 cm×5.0 cm,诊断同术前。患者于1月19日行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继续口服中药治疗。方选五苓散合八珍汤加减,具体组方:党参15 g、黄芪30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炙甘草6 g、熟地黄12 g、白芍6 g、当归6 g、赤芍12 g、炒泽泻9 g、猪苓9 g、桂枝6 g,26剂,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018年3月6日(惊蛰后1天)五诊,诉服药后已无明显腹胀,乏力减轻。舌红,苔白,边有齿痕,脉细无力。辅助检查:白细胞6.83×109/L,血红蛋白119 g/L,血小板计数315×109/L。血生化:谷草转氨酶35 U/L,总胆红素15.7 μmol/L,血清白蛋白40.6 g/L。凝血系统:凝血酶原时间14.5 s,活动度68.3%。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41 U/mL。腹部彩超示:腹腔内未见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鼓胀临床痊愈,停服中药。嘱患者调畅情志,怡情养性,安心休养,避免过劳。

随访两年,患者体重稳定,彩超未见游离液性暗区,鼓胀未再复发。

2 分析与讨论

2.1 鼓胀的中医辨证与治法

鼓胀病名最早见于《灵枢·水胀》:“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1]《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2]中提到“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小便续通”“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但苦少气,小便难”,较详细地描述了鼓胀的临床特征。鼓胀的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水停腹中。王灵台[3]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病因为水湿留滞,脾失健运;尹常健[4]指出脾虚水停是鼓胀病机的主线。临床中臌胀常见三个类型:气臌、水臌和血臌,本案患者属于《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中提到的“水臌”,证属脾虚水停。

鼓胀的治法,历代医家谈到应补气血、利水湿[6]。《格致余论·鼓胀》:“宜大补中气行湿。此乃脾虚之甚……大剂参术,佐以陈皮、茯苓、苍术之类。”《寿世保元》认为治疗应本《黄帝内经》“塞因塞用”之法,以人参、白术健脾。脾胃虚弱,虽有大小便不利,亦属气虚不运,血虚失养,当大补气血。《医学入门·鼓胀》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7]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则气足血旺,故应培土制水。谌宁生[8]将肝硬化腹水大致分为五型治疗,治则之一为健脾利湿。尹常健认为以气、血、水三鼓分类论治鼓胀较为理想,其中健脾利水是大法,是其他治法的基础[9]。吕文良[10]指出准确把握气、血、水三者的关系,继而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以指导处方用药。徐景藩认为肝硬化腹水与肝、脾、肾三脏损害有关,将腹水治法分为四法,提出治脾法即补脾运中、扶脾利水[11]。薛敬东[12]用五苓散加味治疗阳虚型臌胀病(肝硬化腹水)患者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历代医家对鼓胀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治疗方法重视气血,培土制水。当代医家多次强调健脾利湿,可见健脾利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为鼓胀治疗常用有效的思维模式之一。

2.2 本案的中医辨证与治法

患者腹部胀大,有移动性浊音;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腹部彩超显示肝硬化、腹水,可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大量腹水,脾功能亢进,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属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患者腹大如鼓,胀满不适,属于中医学“鼓胀”范畴。鼓胀与水肿不同,主要为肝、脾、肾脏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而水肿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该患者腹部按之如囊裹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是为“水鼓”;与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的“气鼓”不同,亦与青筋暴露,面颈部赤丝血缕的“血鼓”明显不同。

患者腹大胀满,尿少,口渴,双下肢水肿,乏力、纳差,为湿邪困遏,脾气不振,水湿内停所致,证属水湿困脾。水湿内盛,停留中焦,可见腹部胀大如鼓;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少;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所以口渴;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水湿内蕴,脾胃运化失司,清阳不升,布散无力,故见纳差,乏力;舌脉俱为水湿困脾之象。

参考历代医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实际,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原则贯穿治疗始终。当患者出现吐血,适当给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药物;脾切除术后,更加注重在健脾益气补血的基础上利水渗湿。本则验案中,五苓散合用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行培土制水之用;合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重用黄芪补气固表,气旺血生;患者吐血、脾切除手术之后,失血过多,气血两虚,合用八珍汤以增强益气补血之功用;合用乌贝散以制酸止痛,加用三七化瘀止血,白及、仙鹤草、海螵蛸收敛止血,海螵蛸联合煅瓦楞有制酸止痛的作用。

2.3 五苓散在本案中的化裁与应用

2.3.1 五苓散方药的认识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13]五苓散重在化气行水,临床上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伤寒来苏集》:“水者肾所司也,泽泻味咸入肾,而培水之本;猪苓黑色入肾,以利水之用;白术味甘归脾,制水之逆流;茯苓色白入肺,清水之源委,而水气顺矣。”[14]肺、脾、肾三者调节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主行水,“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脾主运化水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肾主水,“肾者胃之关也……故为胕肿”。方药组成中,泽泻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白术、茯苓、猪苓健脾利水。《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讲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桂枝辛温通阳化气,助膀胱之气化功能而增强利水功效。

2.3.2 五苓散加味的临床应用分析 患者首次就诊,腹部胀大,叩诊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彩超显示大量的腹水,由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肝脾功能失调日久,势必肝脾俱病,土壅木郁,木郁克土,土不制水,水湿中阻,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停留腹中,逐渐形成水湿困脾之证。水惟畏土,其制在脾,在湿浊化热或湿从寒化之前,宜健脾利湿,培土制水。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使腹中之水从小便而去;合用四君子汤,一方面益气健脾,顾护后天之本,另一方面健脾利水,取其培土制水之意。

患者二诊时,腹水明显减少,乏力症状较前改善,说明健脾利水治疗鼓胀的思路正确。但是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故在五苓散合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以益气生血,使患者气旺血生。第三次就诊时,患者因为饮食不节诱发吐血,失血量大,气随血脱,腹水仍然存在。治疗在大补气血的基础上,仍不忘健脾利湿,合用乌贝散加减以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方中加用三七粉,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患者第四次就诊,腹水明显减少,鼓胀治疗有效,但是权衡利弊,选择切脾治疗,缓解脾功能亢进,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解剖学的脾脏不复存在,但是中医学所讲的脾功能仍然需要顾护。术后治疗的思路仍是健脾利湿、益气补血,方选五苓散合八珍汤。

患者末次复诊,症状明显改善,辅助检查结果较首诊明显好转,鼓胀临床治愈。纵观半年的治疗,始终抓住患者水湿困脾的病机,解决水湿的问题,牢牢围绕脾的功能,恢复其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全程治疗以五苓散加味,通过健脾达到利水渗湿、化生气血的功效。

3 总结与展望

治疗过程中,应适当结合现代化验检查手段,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既要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又要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取得患者的信任。鼓胀患者预防调护方面,宜进食清淡、富有营养而且易于消化之物,禁食生冷寒凉、辛辣油腻、太咸的食物。同时,患者应注意调畅情志,规律作息。

五苓散加味治疗水湿困脾型鼓胀,重视健脾利湿,恢复脾胃升降气机,发挥脾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脾气得到健运则水湿易去。注重健脾利湿也是培土制水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期待为日后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五苓散水湿利水
经方五苓散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好事近·中秋感怀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构建利水型社会
化瘀利水方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18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