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021-01-06林洪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7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川崎支原体我院

林洪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川崎疾病属于一种极为严重的临床疾病,它可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甚至会引发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等症状。只是目前为止,临床上营养没有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明确,但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可发现它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学者认为支原体感染会使得患儿体内的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并且促进川崎病的发生以及发展[1]。本次课题主要针对川崎病患儿的血清指标水平进行对比性分析,并且探讨支原体感染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组当中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19年-2021年期间,研究过程使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方法,样本量为72名,患儿年龄范围在3-7岁之间,所有的患儿在进入我院展开疾病治疗之前,均进行了疾病诊断工作,并确诊为川崎病。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对后期的治疗方案制定针对性的操作方案,医疗工作者需要对所有患儿的身体状态进行严格的分析,按照他们的意愿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本次研究是在我院相关领导同意、严格审批后开展的,并且签订《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书》[2]。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定严格的选取和排除标准,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患儿的选取标准: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患儿首先要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并且要确保患儿的精神状况不存在其他问题。在患儿的病症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我院还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密切接触,时刻与患儿家属分享病情。在研究数据患儿的选取中,年龄控制与其他生命体征控制中,我院也有着科学的管理,其不存在患儿之间存在较大的生命体征上的区别。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已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进入到我院进行相关疾病治疗之前,医疗工作者需要在入院的第2日没有开始使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之前,选择空腹静脉血采集的方式进行血液采集,并开展一系列的检测工作。检测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整将率、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两组患儿入院后的心脏情况进行了解,使用心脏超声检查的方式对比CAD发生率[3]。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两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CAD发生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入大数据分析环节之后,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员,将所有的数据收集在Excel表格当中,并使用医院专用的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工作,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分析时必须保持严谨和仔细的态度。

2 结果

首先,从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进行分析,支原体感染组以及非支原体感染组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多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感染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等多项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的患者。其次,从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当中,IgM、IgA、C4等多项主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支原体感染组患者的IgG、C3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等多项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整体发现非支原体感染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都占有更大的优势。最后从两组患者的CAD发生率进行分析,可发现支原体感染组患者的CAD发生率87.5%远远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组的45.8%,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支原体可以导致全身感染,它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原核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在春季以及秋季最容易出现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它同时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支原体还有可能出现不定期流行或者持续散发的情况[4]。因为处于学龄前或者学龄期的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差,所以很有可能因支原体的出现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经过大量的数据以及文献查询,可以发现支原体会通过激活机体的秩序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从而引发各种类型的炎症细胞大量释发。而且也有学者对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支原体感染是川崎病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5]。

目前,因为川崎病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概率比较高,所以在进行临床疾病诊断的过程当中,非常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这极其容易影响患儿的后期疾病治疗,也会影响到预后状况。所以针对患儿血清水平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川崎病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具有很高的必要性[6]。它可以有效地明确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发病机制当中的相关作用机制,并且为川崎病的疾病诊断、为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意义,并将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愈后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

通过大量的时间研究可以发现川崎病在发病的过程当中,感染患儿的血清水平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且与非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相比,各项血清指标的水平都有升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病情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上文分析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7]。大部分学者在针对川崎病发病期间的血清水平变化的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所以本研究可以认为川崎病在发病的过程当中存在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及机体会通过诱导炎症因子的合成,抑制抗炎症因子的合成,使得细胞表面出现结核之后,对介导炎症因子的反应产生调节作用。而且通过对秩序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产生脱颗粒作用,以及去化作用之后,存在一定的发展,就会起到促进的作用。经过大量的时间研究,可以发现炎症介质的相互关联以及相互作用是导致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在进行治疗之前存在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儿及血清水平高于非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经过治疗之后就恢复正常,这一特点表现出在治疗之前川崎病患儿的血清水平会明显的降低[8]。所以,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了解患儿的血清水平,分析患儿是否存在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我国学者李平在进行研究时,将急性期转疾病患儿的血清水平与亚急性期长期病患儿的水平以及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数据对比之后,笔者发现,作为抗炎症的介质水平,通过负反馈调节效应可以导致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血清水平出现代偿性升高的情况。而且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患儿经过治疗之后,血清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9],这是因为在早期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明确,可以为临床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从而让医疗工作者更好的对阿奇霉素等多种类型的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控,并且最大程度的控制炎症反应。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支原体感染的川崎病患儿与非支原体感染的川崎病患儿相比,他们的血清水平呈现出明显增高的趋势[10]。所以说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其血清水平的检测可以在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工作当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而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增高,很有可能使得川崎病患儿的支原体感染风险大幅度的增加。在针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医疗工作者必须要对他们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进行明确,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早期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应用大环内脂抗生素,也就是阿奇霉素将支原体感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根除,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1]。对于支原体感染是否会直接诱发川崎病的结论,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研究才可以得到明确。

猜你喜欢

川崎支原体我院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