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领导干部底线思维能力的路径
2021-01-06王会方
王会方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当前,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以及国家整体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都对领导干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以及驾驭底线的战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鉴此,各级领导干部十分有必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底线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筑牢红线、谋势善成的水平,更好地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复杂局面,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领导干部底线思维能力的现实依据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面临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和一些始料未及的风险不断出现,如果防范化解不及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甚至动摇国之根本。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目标和基本战略之中。我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各项决策也都应当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坚守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个底线,领导干部才能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迷航,才能推动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才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与战略自信,在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和核心价值上不动摇。
(二)面对复杂严峻安全形势的必然回应
站在全局性的战略角度审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时空压缩式的发展,在我们陶醉于所取得的巨大胜利的同时,更要意识到我国已深深陷入比过去更加严峻的发展困境和精神困境之中。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面对各种利益和权力角逐更趋激烈,面对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事件显著增多,面对各种渗透破坏、多元威胁大量存在等安全新形势新情况,领导干部若在风险之初认识不够、防控不及时,未来就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决不能使小风险发展成大风险,决不能使局部性风险发展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三)统筹安全稳定与改革发展的重要维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一切矛盾风险自产生之日起,其本身就蕴含着解决的办法。尽管在新的历史阶段中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充斥着复杂的风险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2]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在深化改革发展中不断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辩证法。现阶段,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势必需要变革经济体制,变动社会结构,调整利益格局,转变思想观念。这一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触动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既得利益,会出现更多、更严峻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认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愿承担风险是干不成事的。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具有风险意识,努力增强驾驭风险的能力,在坚持底线思维、平衡好求稳定与求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寻找出路。
二、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领导干部底线思维能力的核心要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创新发展,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守住各个领域的安全底线。
(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守住人民生命安全的底线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切身的利益,它既是个人的基本权力,也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目标,更是维护人民安全的底线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3]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严守人民生命安全的底线,始终切实履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这一国家最基本职责,始终坚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条件。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周密方案,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不计一切代价拯救人民生命,不计一切代价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守人民生命安全的底线,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工作出发点的基础性要求。
(二)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守住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底线
全面防范应对政治领域各类风险挑战,其核心在于守住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的底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4]
坚守国家政权安全底线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我们党长期领导和执政地位。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坚持旗帜鲜明地开展针对“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的斗争,坚持防范分裂主义和危害国家统一现象的发生,坚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守住我国制度安全底线,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干部必须要保持立场坚定,坚决抵制“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错误主张,警惕任何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否定解构,警惕任何以民主为幌子彻底否定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企图。
(三)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守住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的底线
面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新情况新挑战,切实维护好经济安全大局,重中之重在于守住基本经济制度安全和经济主权安全的底线。领导干部既要牢固树立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观念,确保国有经济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配地位;又要守住经济主权安全的底线,这是使我国作为独立经济体平等参与国际经济秩序制定和自由参与国际市场的基础。
领导干部还必须高度重视维护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5]为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领导干部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并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
(四)坚持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守住战略底牌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和保证人民利益的底线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军事实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底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6]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保证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国防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领导干部既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又是国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要切实增强国防观念,努力提高国防素质,带头开展国防教育。
当今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国进行思想上的渗透、形象上的污化,企图以和平演变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改变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政权,遏制我国发展。面对如此情况,领导干部更要坚守价值观念安全的底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传承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维护社会安全的关键环节在于守住保证人民利益的底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小事,但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和实际困难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必须着眼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领导干部只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才能不断夯实我国社会安全的群众基础。
(五)坚持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守住和平发展道路的底线
守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底线,维护国际安全,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友好的周边环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必要保障。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维护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永远不能动摇。
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领导干部底线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底线思维能力,需要立足最低点,努力争取最大期望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7]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并自觉应用这一方法论武器,坚守底线、活用底线、善用底线,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
(一)坚守底线思维,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在实践中,底线首先表现为不可逾越的临界线和警戒线。坚守安全底线,防止突破安全红线,这是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底线思维能力的认知前提和首要条件。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是我国的安全底线。近年来,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影响力日益增加,但国内国际上的一些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借我国意识形态、军队建设、外交战略等热点领域的问题进行恶意煽动炒作,肆意传播政治谣言。这些问题都牵连着我国根本,其真正目的是要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撼动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颠覆我国的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时刻保持警醒,对安全的临界线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认知,做到稳妥谨慎,协调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能动因素严守政治安全的红线;又要设立逼近底线的预警机制与突破底线的应急机制,防止安全问题发生质变,出现颠覆性错误;更要发扬斗争精神,提升风险预判水平,完善风险抵御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拟定风险斗争策略,将安全风险的发展扼杀在萌芽阶段,从而更好地捍卫安全底线。
(二)活用底线思维,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理解底线思维应当全面,既要坚守底线,从坏处打算,更要活用底线,追求“高线”,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底线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理性对待“底线”与“高线”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防范冲破“底线”,又要努力达到“高线”。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应一味求稳、故步自封,而应保持肯干事的态度与积极进取的心态,顺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时期,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应科学分析所处地区的发展形势,对所处区域的战略定位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的战略特征有清晰的判断,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风险心中有数,对本地区的未来发展目标了然于胸,从而制订合乎规律的发展战略规划,有力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实现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为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最大努力。
(三)善用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善用底线思维,在防止不利局面发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引导矛盾向有利于自身的态势转变,引导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变,这是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升底线思维能力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8]
领导干部在面对困难挑战时,一方面不应该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另一方面要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在形势不利的时候,要善于发现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善用底线思维,含糊不得、马虎不得,领导干部必须要处理好由“底线”争取“高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化被动为主动。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有这样的智慧,积极能动地看待“底线”,努力推动问题和矛盾向“高线”方面、“成绩”方面不断转换。